?自2015年5月第一輛無樁共享單車首次出現,便得到各路資本的瘋狂追逐,各種共享單車公司也紛紛出現。《2018年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共享單車全行業累計投放單車2300萬輛、覆蓋200個城市。
如今,在許多大城市里的鬧市區,共享單車已車多為患,而包括酷奇、小鳴等在內的一大批共享單車品牌因為資金鏈斷裂紛紛宣布倒閉或停止運營。共享單車是否已經落幕?未來會駛向何方?
7月28日晚,《央視財經評論》邀請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專家胡延平以及財經評論員張春蔚做客演播室,深入分析共享單車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內外交困??共享單車持續收縮
胡延平:共享單車企業退出是正常現象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專家 胡延平:在市場競爭里面,任何企業的退出都是很正常的,尤其在共享單車領域。這里有三個原因:第一,這個市場本身就到了調整期、洗牌期;第二,在互聯網行業,一個常態是10家創業公司有1到2家能走出來,就不錯了;第三,整個市場現在還不是那么成熟,但是現在不成熟不等于將來也不成熟,所以經過這么一個階段的競爭以后,那些繼續存活下來的企業,才有可能一直持續走下去。
張春蔚:共享單車?缺失社會責任?增加公共成本

財經評論員 張春蔚:為什么現在大家提到共享單車不再像以前都說好?為什么現在大家都在說共享單車亂停亂放,提高了社會成本,甚至變成了不方便的代名詞?原因就在于共享單車社會責任缺失,反而增加了公共成本。共享單車的核心應該叫資本單車,是在資本助推下的租賃業務,資本的單車正在逐漸回歸本性。?
共享單車:由亂到治? 難在哪兒?
胡延平:企業線下運營管理能力極其粗放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專家 胡延平:客觀講共享單車盡管有市場需求在,但是企業在過去幾年盲目擴張,企業運營管理能力極其粗放,而且有著驚人的浪費。如果我們從企業角度深度反思,精細運營,長期耕耘,機會其實還是有的。
胡延平:要共享?先共生?產業需要各方共同培育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專家 胡延平:共享必須要先共生,這個產業需要方方面面一起來培育,在市場培育階段供過于求,或者局部存在一些無序的問題,這是必然存在的。共享單車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政府做政府該做的事,要把道路的規劃標識包括停車位置等等做更精細的規劃,從企業來講要從粗放、浪費走向線上線下精細化的長期耕耘。
胡延平:??共享單車企業想盈利要補三門課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專家 胡延平:共享單車企業要想盈利,要想解決自己的問題,需要補好三門課,第一就是精細化運營;第二要通過技術驅動去解決損耗率高、無法追蹤等等的問題,包括應用大數據去優化布局;第三是長期耕耘,包括跟一些大平臺合作,增強產品服務的增值能力,一步一步逼進成本效率的臨界點。這是一個時間問題,不會那么快實現,但是也不是永遠不可能有實現的那一天。
共享單車下半場??前景到底如何?
胡延平:重組才有重生?并購整合必然加速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專家 胡延平:毫無疑問,共享單車既是解決城市最后一公里的辦法,也是智慧交通、智慧生活服務里面絕對不可或缺的毛細血管。從企業來講,重組、創新求存、平臺合作、精細管理等等,該補的課補回來,真正下功夫做好這個事情,市場的問題讓市場來解決,不能所有的事情最后都交給政府。
張春蔚:最后一公里是城市的窗口?也是共享單車的傷口

財經評論員 張春蔚:最后一公里其實是城市的窗口,但是卻成為了共享單車的一個傷口。因為它本來想解決城市的問題,卻被城市當做問題來解決了。一個共生的狀態一定是大家都在當中享受到了便利。但是現在共享單車只想獲得資本所需要的那些東西,而忽略掉了它的社會功能,而社會功能恰好是共享這兩個字最應該體現的核心價值。
共享單車下半場,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