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什么是智能硬件,陳燎罕這樣解釋:如果今天,你認為智能硬件就是硬件的聯網,硬件加一個APP,我們會認為你們在這條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你認為今天的智能硬件是硬件和人工智能的結合,和云計算、大數據的結合,我們認為你已經成功了一半。
8月20日下午,在良倉主辦“中國·杭州智能硬件”峰會上,涂鴉科技聯合創始人陳燎罕就他所理解的智能硬件做了精彩分享。創頭條(Ctoutiao.com)作為支持媒體,對大會進行報道支持。
以下為分享實錄,創頭條(Ctoutiao.com)小編整理編輯。
第一類就是整個家電的智能化,也就是制造業的升級,比如家里的空調、熱水器、凈水器等等,智能化。
第二類是創新類的產品,比如智能手環、手表、攝象頭等等。
這兩年下來,我們非常清晰的看到家電智能化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而且每年智能化的占比越來越高。
創新類的產品經過這幾年的大浪淘沙,真正被用戶認可的,能夠沉淀下來的鳳毛麟角。今天很多創業者在智能硬件上走了不少彎路,我們也踩了不少坑。當我們從這個坑里爬出來的時候,就對整個行業看得越來越清晰了。很多朋友可能不了解我們涂鴉智能是什么,雖然這兩年我們也做了很多事情,有一些成果,但宣傳的不是那么多。今天我希望用一些數據和真實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理解的什么是智能硬件。
一組宏觀數據統計(來自harbor research)顯示,到2020年全國整個智能設備數量是270億臺。今年智能手機出貨量14.8億,到2020年智能手機市場容量是目前的18倍,這個數據非??捎^。目前手機里已經有蘋果、華為、小米這樣優秀的企業,那么整個智能硬件里一定會有這樣類似的偉大公司誕生。
從智能硬件的分布來看:48.33%是智慧家庭,就是整個制造業升級的那部分。另外剩下50%多,比如智能樓宇、城市、交通,還有穿戴設備。其實到現在為止,傳統的家電企業都是對這個領域非常熱衷,而且一直在進行。當然我們也看到一些巨頭,像谷歌、亞馬遜,像國內的京東、阿里,也在這里有一些布局。
第一個,我們看到低成本的聯網設備。今天你要成為一款智能硬件,首要條件是聯網。聯網成本在急劇下降,對于制造業來說,具有很大的推動力——一旦成本降下來,智能化需求的條件已經具備了。
第二,云計算的出現。智能硬件必須要和云計算結合,因為它需要聯網、需要感知、需要深度學習。我們看到云計算目前是非常普及的,像家里的水電煤一樣的基礎設施,讓創業者在這個領域里能夠扮演生態鏈的角色成為了可能。
第三,帶寬和WIFI的普及。今天大部分家庭里已經具備了WIFI條件,讓智能硬件進入家庭成為一個可能性。
第四,人工智能的發展。特別是目前的語音學習,語音識別,圖像算法,等等這些方面的升級,使得整個交互體驗不僅停留在手機、APP上。
第五,商業模式的創新。
第一:整個云服務、人工智能和硬件的結合(這應該是硬件+智能的靈魂)。
第二:交互體驗的變革。
以亞馬遜產品Echo為例,2014年12月份上市,那時候上市時就是一款藍牙的音響,非常普通。到2015年4月份的時候,它把語音交互器做了,開發出來了,有兩個品牌已經對接了,其中一個就是飛利浦的燈具。到去年年底時它的銷量已經超過100萬臺。預計今年時候,有可能銷量會超過600萬臺,也就是6%-8%的家庭已經基本覆蓋了。
今天的智能硬件不是簡單硬件+APP,我們目前所思考的智能硬件大概有一些什么樣的高新需求呢?
以壁掛式的取暖設備為例,這是在北歐非常普遍的一種產品。這個設備有一個特點,兩個缺陷。第一個缺陷,它的能耗比較大。第二個缺陷,它的加熱時間比較長。涂鴉做了兩個智能化的改造,第一,這款智能設備拿回家之后只要做一次設備,開啟一個日程序,開啟一個夜程序,工作模式、白天模式,花5分鐘設置好。設置好之后,用戶從此以后不用再管它了,它會根據用戶的作息時間自動開啟、關閉,舒適模式還是節能模式,等等。
此外,還有傳統制造業廠商在轉型互聯網+的痛點——把一款傳統硬件轉型為智能硬件,需要五個環節:芯片的選擇、聯網模塊的研發、app開發、智能云部署、產品量產;我們絕大多數廠家沒有互聯網的研發背景,自主研發不現實,云、App、聯網模塊如采用分包開發的方式問題多,周期長、成本高、品質不易控;因此,市場亟待完整的“turnkey”方案,“拿之即用”的產品方案才是制造業約定俗成的供應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