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新常態要靠新經濟,發展新經濟要靠創新驅動。中關村作為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源頭和新興產業策源地,催生了以互聯網跨界融合創新和分享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正在成為我國新經濟的發動機。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些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對此的思考。

發展新經濟是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經濟發展的重要論斷和重大決策。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上強調:“信息技術成為率先滲透到經濟社會生活各領域的先導技術,將促進以物質生產、物質服務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向以信息生產、信息服務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轉變,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新經濟發展時期。”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當前我國發展正處于這樣一個關鍵時期,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

在中關村工作中,我們深切體會到,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在全球范圍內興起,世界由IT時代進入DT時代,進而進入到AI時代。新經濟是一片看得見的“新大陸”,引領新常態要靠新經濟,發展新經濟要靠創新驅動。北京中關村作為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源頭和新興產業策源地,在新舊動能轉換之中,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動力的作用,催生了以互聯網跨界融合創新和分享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正在成為我國新經濟的發動機。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引領新技術發展潮流
中關村擁有高度密集的高等院校(40余家)、科研院所(200余家)和300多家跨國公司研發中心,人工智能、石墨烯、靶向免疫等很多技術創新與全球同步甚至領先。比如,微軟創投加速器成立3年時間,成功培育126個創新團隊,七成以上的團隊具有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世界前沿技術競爭力,畢業企業整體估值超過380億元。伴隨新技術擴散,2015年中關村技術合同成交額達3453億元、占全國35.1%,80%以上技術輻射京外地區。新技術支撐了新經濟,創造了新需求、增加了新價值、拉動了新就業,驅動經濟向中高端邁進。
二引領新模式發展潮流
在眾創方面,涌現出以創新工場、硬蛋等60多家創新型孵化器為代表的眾創空間。中關村科技創新高度活躍,2015年新創辦科技型企業2.4萬家,平均每天誕生66家;今年上半年,中關村新創辦科技型企業8759家,平均每天誕生49家,其中90%以上的是民營企業。在眾包方面,涌現出以百度、小米、京東等為代表的“知識眾包”“研發眾包”“O2O眾包”等眾包模式,京東眾包平臺征集兼職配送人員,日配送量突破50萬單,配送員達10萬人。在眾扶方面,中關村創業大街、中關村智造大街整合了法律、金融、知識產權、人力資源等專業化服務資源,領軍型大企業創辦了聯想之星、百度開放云、航天云網、三一重工等30余家眾扶平臺。在眾籌方面,中關村建設全球股權眾籌中心,涌現出天使匯、36氪等一大批股權眾籌平臺和全國首家股權眾籌行業組織。
三引領新業態發展潮流
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率先實施“互聯網+”戰略,中關村企業占“2016年中國‘互聯網+’產業創新企業100強”一半以上,涌現出了滴滴出行、好大夫在線、小豬短租、今日頭條、天使匯等一大批分享經濟領軍企業。中關村互聯網和大數據推動各行業特別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樂視互聯網電視、大北農互聯網+農業、廣聯達互聯網+建筑、用友軟件發展為用友網絡等,深刻改變所在行業;前沿技術研發、商業模式創新和科技金融創新相結合不斷催生新業態,互聯網出行、智慧醫療、互聯網教育等發展壯大,催生了滴滴出行、美團點評等一批上市前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滴滴出行并購優步中國后,估值達350億美元;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一方面制造業服務化趨勢凸顯,另一方面促進了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先進制造業發展迅速,傳統產業得到改造提升,智能制造成為主要方向,工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結合演化為產業互聯網,對《中國制造2025》起到了支撐引領作用。
2015年,中關村企業總收入4.08萬億元,同比增長13.2%,實現增加值5557.4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4.2%,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6.8%。今年上半年,中關村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超過1.8萬億元,同比增長15.4%,增速高于上年同期5.2個百分點;其中,現代服務業實現總收入1.2萬億元,約占總收入70%,同比增長19.7%;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六大高新技術領域總收入1.4萬億元,約占總收入80%。
四引領新金融發展潮流
新經濟呼喚新金融。新金融不單是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更主要的是適應創新創業需求的天使投資、創業投資、股權私募,等等。中關村天使投資、創業投資高度活躍。全國80%的天使投資人活躍在中關村,今年上半年發生379起天使投資案例、占全國46.3%,披露金額23.4億元、占全國45.1%;發生創業投資403起、占全國31.9%,金額283.9億元、占全國48.5%。企業通過并購掌握創新主導權。今年上半年,中關村企業發起并購交易案例282起,較上年同期增加61起,披露并購金額1202.3億元、同比增長24.7%,其中境外并購案例24起,并購金額165.8億元。
中關村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新事物的發展總是伴隨新問題,但趨勢和方向不可改變,在監管中遇到一些問題,恰恰說明我們現行的監管還不適應新經濟、新金融的需求。我們順應互聯網金融新發展要求,在監管與創新中尋找平衡點,積極爭取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探索開展行業準入先行先試。圍繞征信、支付、數據、交易等關鍵環節,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搭建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大數據交易、風險控制等服務平臺和基礎設施,完善互聯網金融應用環境,促進行業自律,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目前,中關村在征信、支付、借貸、眾籌、智能投顧、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等領域,擁有京東金融、拉卡拉、36氪、天使匯、神州融、百融金服、真融寶等一批代表性企業。中關村上市公司總數287家,2015年底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4.8萬億元,同比增幅54%。
中關村的思考和做法

新經濟本質上是創新型經濟。當前,國內外宏觀經濟下行趨勢壓力加大,我們既要推動形成新的增長點,又要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必須以新經濟引領新常態。發展新經濟是挑戰更是機遇,抓得住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我們主要有四點認識和體會:
一發展新經濟需要新思維
我們是在傳統產業為主導的條件下發展新經濟的,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弘揚創新創業文化,才能贏得發展主動權。比如,對于創新的規律需要不斷深化認識。真的是技術決定一切嗎?成本越低越好嗎?投入越多越好嗎?“大魚”吃“小魚”嗎?創新通過什么來實現?再比如,要樹立以鏈接為本質、開放、共享、邊際成本為零、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思維。小米將海量“粉絲”意見引入研發體系,由“粉絲”決定手機操作系統的改進,大幅加快了迭代完善的速度和效率。小米賣的是手機,其實是互聯網企業。再比如,對新事物要有包容的態度,探索建設新的制度,支持打破舊的利益格局。為什么滴滴等分享經濟領軍企業,誕生在中關村而不是其他地方,這與中關村鼓勵創新的氛圍是分不開的。貴州積極爭取Uber數據中心落戶,他們看到了數據中心背后的交易中心和結算中心,也充分體現了對新事物的包容。
二把握時代特征、樹立全球視野
世界科技產業發展日新月異,遠遠超出我們的認知和想象力。樹立創新引領的思維和戰略,以此判斷一個產業代表過去還是代表未來至關重要,實際上也代表了成敗。IBM、GE為什么基業長青?諾基亞、摩托羅拉為什么應聲倒下?不久前,中關村的一位企業家向我演示了一段未來智能純電動車的DEMO。看了之后讓人很難想象,在分享經濟發展下,未來到底誰買車?甚至“車”未來到底還叫不叫“車”?它可能就是一個移動的會議室、移動的電影院,可能甚至形狀都變了,那么它對于材料、結構和相關行業必然帶來全新的需求。我們只有堅持創新引領戰略,始終瞄準世界科技創新前沿趨勢超前布局,才能應對、適應乃至引領新變化。五年前,中關村開始布局和發展大數據,今天大數據已經成為國家戰略。未來科技創新趨勢是什么?我們認為將是人工智能,比如計算機視覺、機器深度學習、自然語義分析、智能電動車、智能機器人;顛覆性原創新材料,比如石墨烯、碳納米管等納米材料、液態金屬等;靶向免疫、微生物等前沿生物科技,等等。未來離我們有多遠?未來已來。
三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我們體會,培育發展新經濟,政府既不能“赤膊上陣”,更不能無所作為。中關村的發展模式,不是圈地、優惠、招商,而是創新驅動、內生增長。關鍵是要構建并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一粒種子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需要適宜的生態系統,包括陽光、空氣、土壤和水。發展新經濟同樣需要良好的生態系統,包括行業領軍企業、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天使投資和創業金融、創新創業服務業、創新文化六大要素,以及市場環境、法治環境、政策環境三大環境。持續優化由各種要素相互關聯、有機作用的創業生態系統,讓懷揣創業夢想的人到中關村實現夢想,這是一代代中關村人接續在做的事情,也是中關村的核心競爭力和基本經驗。
四構建政府市場社會“聯合治理”格局
發展新經濟,需要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中關村管委會作為市政府派出機構,主要職能是“調研、規劃、統籌、協調、督辦、服務”12個字,沒有行政審批權和執法權。我們積極探索既厘清政府、市場、社會的邊界,又實現三者有機結合。比如,在實施“瞪羚計劃”中,管委會負責組織和監管實施,提供貸款貼息及擔保補貼;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負責受理企業擔保申請和資格認定;中關村企業信用促進會和信用評級機構負責信用管理和評定,協作銀行負責向獲得擔保的“瞪羚企業”發放貸款。中關村各類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行業協會組織超過200家,發揮著重要作用。中關村企業家顧問委員會有職有權。
以上是我們對發展新經濟的四點思考和認識,基于這些思考和認識,我們下功夫抓了四件事:
一是當好先行先試改革試驗田,率先實現由科技體制改革轉變為全面創新改革。要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深化改革。中關村第一階段改革主要在科技體制范圍內進行,重點圍繞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展開,發揮創新資源優勢。比如,爭取國務院支持了“1+6”先行先試政策,推動出臺“京校十條”、“京科九條”等市級創新政策,在科技成果使用處置收益管理改革、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改革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很多政策已推廣到全國。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我們發現,束縛創新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障礙,不僅有科技體制自身方面的,更有經濟社會領域管制方面的,這是制約創新驅動發展的癥結所在。為此,我們推動落實全面創新改革。針對開放創新的障礙,率先實施了企業境外并購外匯管理和外債宏觀審慎管理改革試點;針對新業態發展的障礙,向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編辦提出了“雙創”綜合改革和簡政放權試點政策建議,推動落實食品藥品監管、工商行政管理等改革試點;針對協同創新和跨界融合創新的障礙,推動組建了協同創新研究院、中關村大數據研究院等一批市場化創新平臺。
二是實施“創業中國”引領工程,打造最具吸引力的創業中心。會同科技部火炬中心,實施“創業中國”引領工程,打造創業服務3.0升級版,著力支持高校成為青年創業者的大本營,支持90后創業者、領軍企業骨干創業者、連續創業者、留學歸國人員創業者等成為中關村創業“新四軍”,支持天使投資人、創新型孵化器及創客組織形成創業新生態,引領創新創業呈現六大新趨勢:第一個是創業社區興起。YOU+青年創業社區、回龍觀“雙創社區”整合辦公、生活、展示、居住等功能,使創業者不再漂泊,創業社區不只是創業者的精神家園,更成為實實在在的創業者之家。第二個是“天使投資+合伙人制+股權眾籌”成為主流創業模式。特別是合伙人制,在制度層面表明“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改變了傳統的公司治理的模式。企業發展的上限不再由資本和能力短板決定,而是集眾智匯眾力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共贏。第三個是大企業內部創業成為必然選擇。中關村發展集團與軟通動力共建領創空間,鼓勵員工回鄉創業,用市場、技術、資金吸附人才,保持創新活力。聯想、百度、京東、亞信等紛紛建立內部創業孵化機制,建立創業孵化基地,鼓勵員工內部創業。第四個是股權獎勵取代股權激勵成為吸引人才的主要手段。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預留股份吸引更優秀的人才加盟。第五個是產業鏈讓位于創業生態圈。通過互聯網跨界融合創新,初步打造出開放式的創新創業生態圈。比如,小米、京東、百度、樂視以核心業務為牽引構建互為支撐、具有高度彈性的企業生態系統。第六個是尖端技術創業不斷涌現。實現從Copy To China到To China Copy的轉變,比如曠視科技(face++)3名創始人均為85后,團隊的15個成員中6人獲得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其金融級精確人臉識別技術已為螞蟻金服、平安銀行、小米金融等機構所應用。
三是落實“放管服”要求,加強對領軍企業和潛力企業的精準服務。我們梳理出了京東、小米、百度、聯想等領軍企業和滴滴、美團、碧水源、神州高鐵等潛力企業。針對領軍企業、潛力企業提出的服務需求,統籌協調相關委辦局、各區政府形成合力,加大對中關村領軍企業與潛力企業的服務力度,研究制定企業服務政策,精準發力、精準服務、精準施策,實行“一企一策”,解決企業需求。支持領軍企業和潛力企業,在未來城市、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領域牽頭籌建國家實驗室,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深化中關村民營企業與市屬國企合作,成立了“中關村京企云梯科技創新聯盟”。
四是堅持開放創新,打造鏈接全球創新網絡的關鍵樞紐。圍繞整合利用人才、技術、資本等國際高端創新資源,重點抓了以下幾件事:第一件事是爭取公安部出臺了支持北京中關村創新發展的20項出入境政策措施。主要針對外籍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外籍華人、外國青年學生等三類群體,為其提供簽證、出入境、居留等三方面的便利化服務。目前,已設立公安部中關村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大廳,5個月來,已有600多名外籍人才提出相關申請,其中申請永久居留證(綠卡)161人。第二件事是支持企業在全球布局。設立了中關村企業國際化發展專項資金和300億元中關村并購母基金;支持中關村發展集團在美國設立中關村硅谷創新中心,并與斯坦福大學理論物理學家張首晟教授合作設立丹華基金,首期募集資金9000萬美元,已挖掘并投資40個前沿項目;支持百度、小米、樂視等近700家企業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第三件事是與國際知名創業服務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微軟、英特爾、ARM、Plug&Play、TechCrunch等全球知名的創業服務機構在中關村落地。
注:以上內容摘自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