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這個概念其實早在2011年已經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舉個最能有切身感受也最直觀的例子,穿梭在我們身邊的公交車、出租車有相當一部分開始使用電力作為能源就是明晃晃的事實。而政府機構在這一系列更新換代中功不可沒,不僅打開了新能源車的市場空間,也給了大眾了解新車型的機會。
人們對于新能源車的擔憂主要集中在續航、電樁幾個方面。一直在做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今韜新能源CEO張大偉說:“解決了充電樁的問題,用戶對新能源車的疑問也就解決了百分之八十。”
其實張大偉在斯坦福讀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關注新能源車的項目。2007年的美國加州已經有不少公司在這一領域試水,有國人津津樂道的特斯拉,也有進軍美國不久的以色列公司better place。當時整個加州一度保持著對新能源車的高認知度和普及度。這一點讓學工程的張大偉一直保持著超高的興趣和好奇心,直接開啟了他對于充電樁這一難點的研究,也為之后回國創業埋下了伏筆。
但2009年回國,國內整個的新能源汽車環境其實很差。除了人們基本不知道汽車還可以買電動的之外,就是擁有生產資質的汽車廠商,也不過只有寥寥幾款車型,消費者只有很少的選擇余地。張大偉的手腳同樣被限制住,以一己之力影響整個國內汽車消費市場在當時看來很不現實。值得慶幸的是,隨著政策開始關注新能源領域,機會來了。尤其是2014年特斯拉入華掀起一陣新能源車的普及風暴,大眾對新能源汽車加深認識的同時,今韜新能源開始逐步走上正軌。
近年來,受霧霾、交通等各種因素困擾,以及傳統汽車產業增長緩慢的影響,政府對新能源車的優惠和補貼力度已經達到很高的高度。以插電混動力車型為例,國家會提供3萬元的財政補貼,而在上海地區,除了享受免牌照費用的紅利,當插電式混合動力新能源車滿足排量1.6L及以下、百公里油耗5.9L及以下、油箱容積40L三個條件的,還能獲得額外1.4萬元的補貼。
當然,當新能源車的大環境一片光明,競爭對手也隨之而來。2015年開始,國內不僅涌現了大批量新能源車的創業企業,僅一門充電樁的生意全國就有兩百多家創業公司在做。大型企業也來插了一腳,樂視投資200億布局新能源汽車,目標是明年進行量產;格力收購珠海銀隆,同樣專注電動客車領域。今韜新能源似乎有很多競爭對手。
而這時關注行業多年的張大偉,從購買及后端服務入手,提供新能源汽車推廣、銷售、充電樁服務等一站式解決方案。
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一個新字,就決定了消費者在對產品存疑的同時,對售后服務同樣抱有疑問。傳統的汽車4S店卻很難回答這些問題。一是雖然新能源車在普及,但根據公開數據,截至今年7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也只有70多萬輛,相比燃油類汽車,這一數字難以引起全體4S店的變革。二來,消費者對于車輛的不了解,使得4S店銷售新能源車時會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成本,顯然在市場不大的情況下這一點并不合算。
所以,不管提車還是后續服務,今韜新能源直接跟廠商合作。建立線上“買電車”平臺的同時,在線下設體驗中心,對所有的新能源汽車進行集中展示。至于棘手的新能源二手車問題,張大偉開啟了租用模式,官網上的介紹這么寫:“‘暢享租’借鑒了歐美發達國家流行的長租(Lease)模式,通過以租代買、先租后買等“互聯網+”時代最前沿的用車方式,滿足消費者輕松擁有新能源車、綠色便捷出行的迫切需求?!毕M者只需繳納一筆押金,經過信用審核后就可以用較低的月租金擁有一臺新能源車輛的完全使用權。
“而且根據用車成本來計算,暢享租的月租金僅相當于業內各大租車公司同車型的一半。我們還會根據客戶實際經濟狀況推出不同的套餐形式,幫助用戶實現資金最優化利用。消費者在租期結束后不用擔心‘二手車賣不掉’的問題,只需將車還給平臺即可。”張大偉詳細解釋道。
至于另一個有關充電樁的大難題,今韜新能源旗下的“森通智達”也在進軍華東華南及全國13個城市提供充電服務。不過并不是在公共區域盲目建樁,是客戶在申請過后的上門安裝。而今韜新能源會專注系統和流程管理,將整個充電服務的過程全部實現信息化和互聯網化。根據張大偉給出的數據,到目前為止,僅充電服務,今韜新能源已經實現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市場占有率。
就在近期,今韜新能源還獲得了一筆四千萬的A+輪融資。在張大偉的規劃里,這筆錢會用來不斷完善自己的系統,也會繼續擴大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