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貸平臺名聲這幾年并不怎么好。特別是在2015年爆發的“e租寶”事件,給整個網貸行業蒙上一層陰影。
由于多家位于上海的金融公司接連出事,有媒體報道稱,上海多處核心地段的高端甲級寫字樓對P2P金融公司敬而遠之。寧愿空置也不愿租給P2P金融公司。
一方面是網貸風險事件頻繁發生,麻煩不斷,另一方面,這個行業還在繼續高速發展。在監管部門頻頻出臺相關政策規范行業發展的背景下,依舊有大量的資金競相涌入P2P網貸行業。截至2016年6月底,網貸行業貸款余額達到了6212.61億元,相比2015年底增長超過了2000億元。
但實事求是來講,在監管趨嚴、政策從緊的今天,一大批中小平臺選擇轉型或者良性退出將會成為趨勢,留給創業者在P2P網貸上的創業空間已經不大。
作為一種新興的投資渠道,P2P網貸的出現解決了我國小微企業、個人融資困難,傳統的小額貸款公司的線下融資成本較高,步驟繁瑣的痛點。一方面使社會上個人的閑置資金得到增值,另外也滿足了借款人方便快捷得到資金周轉的需求。
由此,搭上了互聯網+”大潮之下金融創新快車的P2P網貸平臺開始逐漸走紅。但在P2P網貸行業發展早期,準入門檻較低低,甚至跟注冊其他公司沒差別。
以網站建設為例,思達派記者在多個網站查詢發現,一套現成的P2P網站,最低僅1000元起步,用戶購買后經過一番改造即可上線運營。
這也導致行業發展早期,一些不法投機者在P2P網絡借貸平臺上看到了商機,花費一些錢購買網絡借貸系統模板,然后租個辦公室就開始上線,打著P2P的旗號,發布子虛烏有的借款標的,吸收公眾存款。
由此,提高行業的準入門檻已經勢在必行。
2015年7月,央行、銀監會等十部委聯合出臺《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P2P網貸要以銀行作為資金存管機構,通過銀行第三方托管的方式避免資金流入網貸平臺的銀行賬戶,從而形成自有資金池,降低因為平臺經營不善而導致資金池內資金被挪用的風險。這樣一來就提升了準入的門檻。
據網貸之家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7月,有近150家P2P平臺與銀行簽訂資金存管協議。不過,真正與銀行完成資金存管系統對接的只有48家,僅占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的2.04%。
8月14日,銀監會向各家銀行下發了《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征求意見稿)》。首次細化明確了互聯網金融相關平臺資金銀行存管的各項要求。其中規定,網貸平臺想要接入存管須滿足五項條件,其中一項是“擁有ICP許可證”。
據互聯網新聞中心的統計,在156家有銀行資金存管網貸平臺中,獲得ICP經營許可證平臺只有49家。而未按規定申請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的,將不得開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
根據《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標準——P2P網貸(征求意見稿)》,P2P網貸信息披露內容主要包括從業機構信息、平臺運營信息和項目信息。具體包括機構基本狀況、董監高從業人員、網站運營平臺、財務狀況等信息。其中平臺還要披露投資人數及金額、待收金額、逾期金額、項目逾期率、金額逾期率等信息。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未來沒有獲得或者資質上達不到要求的平臺, 面臨洗牌在所難免。
開鑫貸總經理周治翰就表示,能滿足《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征求意見稿)》條件的網貸龍頭企業數量不會太多,“但絕對代表著互金發展的未來方向。”
盡管只是征求意見稿,但對行業的震動無疑巨大,勢必將提升網貸平臺在風控、貸后管理等方面的投入,使得網貸平臺的運營成本將大幅提升,中小平臺們平臺盈利空間也將壓縮不少。
政府對P2P網貸平臺的大力整治,監管政策頻出讓大批行業不合規平臺逐漸清退出局。告別了初期野蠻生長的網貸行業,也成功吸引了行業人氣的回升,投資者的回流。
截至2016年6月底,網貸行業單月成交量迭創新高的同時,網貸行業貸款余額達到了6212.61億元,相比2015年底增長超過了2000億元,這也表明了大量的資金競相涌入P2P網貸行業。
“有平臺慘淡退出,但也有平臺的業績翻倍的成長“財富派CEO黃俊鵬介紹。而他們的去向大多是知名的大平臺,行業集中度也得以極速提升。
這些大平臺通常擁有自己的一套完善、嚴謹的風控管控體系,能夠實現最大限度規避風險,提升客戶資金安全性,另外大平臺經過多年的行業耕耘,已經積累了很多美譽度,特別是背后有雄厚的資金、專業的團隊做后盾,對風險的把控能力要遠遠超出中小平臺,這顯然對大多數中小平臺來說不是好事。“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更加關注理財的穩健與安全時,這類大平臺就成為用戶的一個優先選擇。”
從運營數量來看,2015年年底,網貸行業運營平臺達到了2595家,相比2014年底增長了1020家,但從今年上半年數據看,正常運營平臺數量已經下降至2349家。
截至今年8月22日,思達派記者根據網貸之家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除去新增長的平臺,P2P網貸行業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515家,其中良性退出(停業、轉型)的共有247家,惡性退出(跑路、提現困難、經偵介入)的共有268家。
網貸之家首席分析師馬駿就曾預計,在未來一年半時間,國內P2P網貸運營平臺平臺還將減少半數以上。
“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一方面是自律,一方面監管的力量也在加強。”黃俊鵬告訴思達派記者,“金融需要重視和敬畏風險,自律和監管對于行業來說都是好事,特別是監管得到落地有助于為行業劃出一個安全范圍,平臺可以站在相同的的起跑線上,在風險相對較低的環境里發展自身的特色和競爭力。”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覃羽,聯系郵箱qinyu@startup-partn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