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小企業數量的增加,不少企業服務機構將中小企業做為了主要目標客戶,比如納什空間、小微律政、51社保等。
而保險極客則主要為中小企業提供團險服務。他們把傳統的團險業務移植到線上,企業HR可以在線完成投保人員管理、方案管理、在線支付、統計分析等工作。而員工可以通過微信拍照進行理賠報銷,5個工作日賠款到賬。保險極客CEO任彬表示,互聯網時代,他們希望從產品到服務上,都能讓客戶體驗到創新的產品。
任彬說,目前大企業保險是紅海市場,很難進入。而一直以來中小企業不被各大保險公司重視,也找不到適合自己的保險。隨著中小企業數量的增加,這塊市場已經越來越值得關注,所以從一開始,他們就瞄準了這個藍海市場。
并且,保險極客是一個通過互聯網來提供保險服務的平臺,而目前的中小企業中,科技和互聯網企業占的比重很大,他們制度靈活,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高,更容易接受在互聯網上購買保險這件事。?
任彬透露,傳統保險公司無論開通保險還是理賠都非常的低效。“比如某銀行每個季度收集一次員工的理賠單據,統一交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再走一個月的流程,最后理賠款才能下來。”他說,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統保險公司也在進行智能化轉變,但速度很慢。
相對傳統保險公司,保險極客的業務更加單純,在產品和理賠上,都做了許多創新。
在產品上,保險極客針對中小企業設計,團險三個人起便能上保。企業相關負責人通過保險極客的PC端即可增、減參保人數。
而理賠上,保險極客現在可以做到全移動端理賠。無論在全國什么地方,24小時都能受理,只要將單據拍照上傳到后臺,審核通過后,5天之內理賠款就能到賬。
“我們目的就是用互聯網這種工具,把保險的受理、理賠效率提高。”任彬說。
在許多人心目中,保險并不是一個信任度很高的行業,任彬認為,這主要是由傳統保險業的銷售方式造成的。
傳統保險代理人唯銷售額至上,保險是否適合客戶的需求,理賠時是否順利,他們不會過多為客戶考慮。事實上,他們甚至對自己代理的產品都不甚了解,而客戶也看不懂那天書般又繁冗的保險條款。一旦需要理賠,客戶才被告知,自己的情況根本不適合保險條款。或者理賠時,程序緩慢苛刻,讓客戶失去了耐心。
任彬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在一次最美鄉村教師評選活動中,組織方最初給支教的大學生買了醫保,看起來可以報銷教師看病的費用,但事實上,這份保險規定,只有二級以上的醫院才能報銷,而且一定要快遞給保險公司單據才可以,而老師們都在偏遠的地方教學,那些地方只有小診所,也只能走平信,慢且容易丟。
還有一次,有個客戶購買防癌險,保障一年。按傳統的保障法,購買保險前客戶要檢查身體,檢查正常才可以購買,一年后得病會得到理賠。但問題在于,如果現在客戶是健康的,一年后即使患癌癥,也只會發展到初期的原位癌,而原位癌是不在保障范圍內的。而到了這個時候,客戶已經不可能再購買第二年的保險了。所以如果這樣,客戶無論怎樣都得不到理賠。
而以上這兩種保險,代理人銷售時,往往不會說出這些限制。而當客戶需要理賠時,又會遇到種種困難,這也是人們對許多傳統保險不信任的原因之一。
針對以上兩種情況,保險極客重新設計了產品。使得最美鄉村教師活動中,只要是在符合國家認證的一級鄉鎮公立醫院所開的單據都能報銷,并且手機給單據拍照上傳給保險極客,5個工作日內就能拿到理賠款。而第二種情況,保險極客給條款中增加了即使是原位癌也有保障合同條目。
“得用戶信任者得天下。”任彬說,用戶的信任是保險業生存的基石。用戶交了一筆錢,只得到一個承諾,說明他十分信任你,你只有有效地兌現承諾,才不辜負客戶的信任。
既然保險可以做的貼合百姓的實際需求,那為什么現在許多保險產品不盡如人意?
任彬認為,一方面由傳統保險公司的性質決定,傳統保險公司在產品設計上不夠接地氣。二是保險代理人的局限性,有的代理人明白產品的缺陷,卻沒有能力左右到保險公司產品研發部門,致使這種頑疾長期存在。
因為保險極客是與各大保險公司合作,所以保險極客的產品能做的這么細致,背后其實花費了很多精力在保險公司的溝通上。
任彬和合伙人都有保險行業背景,他本人在保險行業做了十年的精算師,創業前已經是安邦保險產品開發部的負責人,所以他非常了解保險產品背后的各個機制。每次根據客戶需求訂制產品時,他都充分考慮產品在保險公司是否可行,而他的判斷基本都符合保險公司的要求。
“其實說到創新,有不少公司推出了‘霧霾險’等產品,認為那就是創新,但我不覺得。我認為只有真正為客戶解決問題的產品,才是創新產品。”任彬說。
在競爭對手上,目前也有水滴互助等類保險平臺,還有積蓄了十年經驗的慧擇網,以及豆包網、保準牛等TOB的保險平臺。任彬表示不怕競爭,他認為保險創業是一個門檻非常高的行業,要對產品有足夠深的了解,這需要在業內較高的職位上做七八年才能達到,而他十年精算師的生涯為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人脈,并且他們比較聚焦,始終致力于中小企業團險。
任彬表示,互聯網新業態將給保險業帶來巨大的變化,所以從業者一定要用新方案去做產品。
首先,通過互聯網,保險公司可以進一步擴充產品品類。過去的保險,所有對價格的量化,都是根據保險公司以往的數據做的,是基于一個大量的人群體。而現在互聯網能收集到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可以細化到一個個小群體,比如白領、藍領等等。這些越來越多的數據,會改變風險量化預測的模型,從而自下向上,改變所有網上保險的銷售體系。
其次,互聯網也可以增加保險公司的服務項目。任彬認為,人們之所以買保險,就是為了在意外發生時能解決問題,有時這個問題不止是錢。
之前由于信息服務的低效,保險公司能做的很有限。而現在,基于移動醫療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除了給客戶理賠款項,保險公司還可以為客戶對接醫療資源、可以為意外失事客戶的理賠款尋找信托機構,以保障他們年幼子女和年邁父母的生存等等。“目前還不能確定這種想法多久能實現,但這一定是將來的一個方向。”他說
就是因為看到互聯網時代,保險有了各種改變的可能,所以2014年,任彬辭去了精算師的工作開始創業。
任彬說,精算師其實是一份非常舒服的工作,而創業使任彬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圈,早上7點到公司,晚上12點才下班。但是他表示,創業就是走獨木橋,要快、準,靠所有的努力,但是不辛苦,因為你愿意做這件事,不會糾結。
保險極客成立一年多了,無論是市場的反饋,還是團隊的自我感覺,都一步步印證著任彬最初的目標。
目前保險極客已經完成A輪融資,任彬希望把業務一步步做的更好。因為說到底,他也有一種情懷在里面,“商業保險是一個大公益,目前中國市場上,對風險管理效率最高的還是保險公司,我們希望能幫到大家,將來成為行業的一面旗幟。”任彬說。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馬慧敏,聯系郵箱mahuimin@startup-partner.com
薛觀壽: 我想提幾點看法,一,如何保證客戶不造假,創始人雖然是精算師,但是沒做過理賠,如何防止造假,難道讓人力資源部去核查,二,該公司都是和傳統保險公司合作開發產品,請問就憑這點時效就可以說服客戶買你的產品,第三,現在傳統保險公司也在進步,都可以微信拍照索賠了,時效也是到達一天內結案。第四,如果你們開價高了,我覺得小企業果斷選擇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