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為良好,從開始募集基金的數量和規模看,呈現出Growth基金占主導的格局,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表明LP熱情不減。

很長一段時間,投資人、創業者都在議論資本寒冬:估值下降、融資難、死亡概率增大等等,而資本的嗅覺往往會更敏銳些。投資界在數據統計中發現,國內眾多一線基金2016年到目前為止,投的案子數量同比去年少了一半之多,甚至有些基金至今一個項目未投。但募集完成基金的規模卻達到了近3年來的峰值,只是兩極分化較為嚴重。

從機構募資來看,LP熱情不減,大型機構募資金額仍然十分龐大,相比較兩極分化較為嚴重。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上半年股權投資市場募資總額超4000億元。募資方面,上半年中外創業投資機構新募集基金173支,新增可投資于中國大陸的資本量為788.60億元人民幣,單支基金平均募集規模達6.26億元人民幣,規模同環比上升幅度很大。上半年多家機構披露的募資信息,投資界整理如下:
美元基金
機構:啟明創投
基金規模:6.48億美元
方向:信息技術、互聯網及消費品、醫療健康以及清潔能源行業
2月,啟明創投宣布完成第五期美元基金6.48億美元的募資。自啟明創投2006年成立以來,其旗下共管理五支美元基金,三支人民幣基金,管理基金總規模已達25億美元。
啟明創投第五期美元基金獲得了很多原有出資人的鼎力支持,包括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大學、羅伯特伍德約翰遜基金(Robert Wood Johnson Foundation)、杜克大學、凱門資本(Commonfund)、霍爾資本(Hall Capital Partners)、馬約基金會(Mayo Foundation)和迪特里希基金會(The Dietrich Foundation)等。
據了解,啟明創投專注于投資信息技術、互聯網及消費品、醫療健康以及清潔能源行業內優秀企業。目前,啟明創投主要投資初創期及擴張期的企業,其中初創期投資超過一半。啟明在其專注的投資領域已投資超過160家企業,其中有超過30家被投企業分別在美國紐交所、納斯達克、香港聯交所、臺灣柜買中心、上交所A股及深交所上市或通過并購的方式贏得投資回報。
機構:GGV紀源資本
基金規模:12億美元
方向:社交及移動電商、物聯網及機器人、SaaS及云服務
4月12日,GGV紀源資本宣布完成總計12億美元的基金募集。新基金募集完成后,GGV紀源資本管理八個基金,總管理資本量達38億美元。
本次募集的新基金包括總額達9億美元的旗艦基金——第六期基金(GGV Capital VI)和第六期附加基金(VI Plus);總額為2.5億美元、關注中國早期發展機會的首期探索基金(GGV Discovery I );以及總額為5000萬美元的第六期創業家基金(GGV Capital VI Entrepreneurs Fund)。
成立15年以來,GGV所投公司中28家已經成功上市,其中Square于2015年上市,Zendesk和Nimble Storage于2014年上市。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非上市公司有15家,其中一半在B輪甚至更早期就獲得了GGV的首筆投資。GGV投資的市值超1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有14家,包括世紀互聯、去哪兒、潘多拉音樂、Square、優酷土豆、歡聚時代和Zendesk。
創立以來,紀源資本采取獨特的模式,用同一個國際團隊管理中美兩個投資市場。新基金的管理合伙人符績勛、李宏瑋、童士豪、Hany Nada、Jeff Richards和Glenn Solomon也同樣擔任了紀源第五期基金的管理者。
機構:光速中國
基金規模:2.6億美元
方向:聚焦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互聯網+”以及企業級產品技術
6月28日,光速中國(Lightspeed China Partners)宣布完成旗下第三期美元基金的募資,基金規模達2.6億美元。據了解,光速中國的第三期美元基金這次超額募資只用了三個月,是光速中國歷史募資最快的一次。
同時其總規模為5億元的第一支人民幣基金也在同期完成首次關閉。光速中國正式升級成為同時擁有美元、人民幣雙幣種投資基金的風險投資機構。光速中國方面表示,“雙幣基金的架構將助力我們能更加充分地支持優秀的創業者。”
光速中國是一家專注于中國市場早期創業投資的領先基金,聚焦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互聯網+”以及企業級產品技術。截止到目前,光速中國已累積在中國市場投資了超過60個早期創業項目,A輪投資比例超過70%,并有90%的項目為領投。
在光速系被投公司中,移動互聯網獨角獸企業聯絡互動已于2014年在國內成功上市;去年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廣告精準營銷平臺公司聚勝萬合被奇虎收購。除此以外,途家、融360、房多多、e代駕、運滿滿、杏仁醫生、旭創、e成等被投公司發展勢頭也較好。
機構:DCM
募資總規模:7.7億美元
新基金包括:DCM第八期主基金(DCM VIII),5億美金,主要關注A輪和B輪項目;
DCM Turbo基金(DCM Turbo),1.7億美金,主要關注C輪及以后的中后期項目;
DCM探索基金二期(DCM A Fund II),1億美金,主要關注種子階段、新興科技類項目。
方向:消費升級、企業服務、跨境機會、前沿科技
7月15日,DCM宣布完成總計7.7億美金的基金募集。第八期基金的管理合伙人為林欣禾(Hurst Lin)、曾振宇(Ramon Zeng)、趙克仁(David Chao)、Jason Krikorian、Osuke Honda,均為DCM此前基金的管理合伙人。
新的募資使得DCM在全球范圍內管理的活躍基金總額達到30億美元,也使得DCM在聚焦A輪和B輪的基礎上,實現了從種子輪到中后期的全投資階段覆蓋。新基金中70%的份額將用于中國市場的投資,且DCM的人民幣基金也在募集過程中。
DCM中國團隊在過去10年中投資了近60家公司,其中有12家赴美上市,數家在國內上市或被并購。近5年4家IPO,分別是唯品會(NYSE:VIPS)、58同城(NYSE:WUBA)、途牛(NASDAQ:TOUR)、51talk(NYSE:COE)。投資項目還包括快手、樂元素、優信拍、丁香園、紛享銷客、UCloud、德比軟件等高速成長的企業。DCM全球合伙人趙克仁道:“僅僅在過去3年中,DCM就為LP帶來了超過15億美金的回報。”DCM在行業內被譽為國內投入產出比最高的VC之一。
DCM中國董事合伙人林欣禾表示:“對于新基金,我們將堅持對公司重倉投入、跟創業者緊密合作的投資風格。我們關注科技驅動的消費者端和企業服務端的商業創新,尋找有顛覆性的模式與數十億美金的機會,期待與富有創業者精神和行業洞見的企業家合作。”
人民幣基金
機構:IDG、光大控股
基金名稱:IDG光大產業并購基金
基金規模:首期100億人民幣
方向:聚焦具備成熟的經營模式,已經享有較高估值的行業翹楚、細分市場龍頭、或具有隱形冠軍氣質的上市企業,將圍繞他們展開投資、融資、并購、產業整合及管理層激勵等。
6月30日,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光大控股」,股份代號:165.HK)宣布,與IDG資本成功合作設立總認繳規模不低于200億人民幣的產業投資基金——“IDG光大產業并購基金”。雙方就此已正式簽署有限合伙協議,并完成了首期100億人民幣募資,其中光大控股承諾出資20億人民幣, 其余約80億人民幣來自于對大型機構的私募。
該基金由光大控股屬下機構上海光控浦益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IDG資本附屬機構和諧卓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共同擔任基金普通合伙人和管理人。基金將發揮在投資、投行、資本運作和資產管理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幫助境內外大型成熟的優質企業,同時與投資者分享中國經濟穩健增長和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機會。
據悉,該基金重點聚焦具備成熟的經營模式,已經享有較高估值的行業翹楚、細分市場龍頭、或具有隱形冠軍氣質的上市企業,將圍繞他們展開投資、融資、并購、產業整合及管理層激勵等,專注于早期項目的風險投資或成長期的私募股權投資。目前基金儲備的大型項目累計超過20個,并均已簽署系列投資協議。
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表示:“伴隨消費升級、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深度改造、以及產業并購整合浪潮,圍繞新興經濟開展的上市、并購重組、大平臺分拆等交易機會大量涌現。光大控股作為一家在國內極具影響力的金融機構,擁有龐大的業務網絡和雄厚的綜合實力。。光大控股和IDG資本均擁有良好的歷史投資業績、豐富的項目儲備、長期基金管理經驗和穩健的投資風格,希望能為為投資人創造更豐厚的投資回報。”
機構:高特佳
基金規模:30億人民幣
方向:醫療并購
高特佳董事長蔡達建認為現階段是整個醫療健康產業并購重組的大好時機,“無論從產業和政策環境的角度,還是企業發展自身需求的角度看,整個產業面臨著產業鏈整合與重組的歷史性機遇,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
2015年,高特佳分別與迪安診斷、博雅生物成立了兩只并購基金,前者專注于體外診斷領域,規模在5億元左右,現在已有十幾個項目的儲備;后者為協助博雅生物并購新百藥業設立,規模約為6.5億元。
2016年3月,高特佳宣布啟動30億規模的投資并購基金,在業內引發震動。“像高特佳這樣有產業背景的投資機構作為主體去做并購,這在國內投資公司很難找到,甚至可以說是僅此一家。”至此,高特佳在并購基金、產業基金等方向均已經實現布局,一張匯聚“產業+資本+智本”的大健康投資生態體系藍圖也正式鋪開。
“健康醫療子行業、細分行業非常多。每個細分行業都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帶來不同的資本需求。”蔡達建認為,在相對比較成熟的行業,其總量的增加不會太快,此時行業的發展已進入內部提升洗牌階段,“這個時候資源的整合、并購的需求就會比較多,具備優勢的企業尋找機會去兼并小的企業,有特色的企業”。
機構:險峰長青
基金規模:超10億人民幣
方向:互聯網和醫療健康
8月17日,險峰長青(原險峰華興)宣布完成設立首只B輪基金——險峰旗云,基金募集規模超過10億元人民幣。這是一支專注于互聯網和醫療健康兩大方向的成長期人民幣基金。
在國內風險投資領域,美元基金一直處于相對主導地位,而人民幣基金大都集中在天使和Pre-IPO階段。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日趨成熟,尤其是A股市場對高增長互聯網資產的青睞,越來越多的優質互聯網公司開始將首選上市地從美國轉向國內,眾多處于成長期的互聯網公司越來越渴望得到人民幣基金的支持。
險峰長青創始合伙人陳科屹表示,成立B輪人民幣基金,意在更好的服務志在國內上市的優秀互聯網公司,同時也成為境內上市浪潮中的參與者。他進一步透露,B輪基金單筆投資金額在3000萬—1億人民幣。
據了解,險峰旗云基金有兩位新合伙人加入。管理合伙人王世雨,具有多年TMT行業的投資經驗,此前曾任職于啟明創投、華興資本,重點關注文化娛樂、電子商務、互聯網+和企業服務等領域;合伙人崔遠,擁有豐富的醫療健康行業的投資經驗,此前曾就職于啟明創投、九鼎投資、華興資本,重點關注包括醫療器械、制藥、醫療服務等在內的大健康領域。
大基金募資不斷?人民幣基金占主導
2016上半年中國創業投資市場基金募資活躍度雖然有所下降,但大型機構的募資金額仍然十分龐大,致使募集總額下降幅度并不是很明顯。

據私募通數據顯示,從基金幣種來看,2016上半年中國創投市場在募集數量方面,人民幣基金仍然比較活躍,占主導地位。共新募集完成160支基金,約占全部新募集基金支數的92.5%;外幣基金僅募集完成13支,占比僅為7.5%。從募集金額來看,2016上半年創投市場共募集完成的資金達788.60億元人民幣,其中,人民幣基金達548.96億元人民幣,占比為60.6%;外幣基金募集金額共239.64億元人民幣,占比為30.4%。平均募資規模方面,外幣基金遠遠高于人民幣基金,單支外幣基金募資金額達到21.79億元人民幣,遠大于單支人民幣基金的4.77億元人民幣。

總體來講,上半年募集完成基金的數量和2015H2相比是有所回落的,但募集完成基金的規模卻達到了近3年來的峰值。上半年基金募資情況較為良好,從開始募集基金的數量和規模看,呈現出Growth基金占主導的格局,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表明LP熱情不減。
(來源: 投資界 王瓏娟)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屬于原作者,不代表清科私募通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
http://news.pedata.cn/236361.html
2023-11-1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衢州,打造長三角創投新勢力“第一城》的文章
2022-06-20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引鳳筑巢·融金朝陽——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 專精特新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百家基金進航城-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2-23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清科創業旗下PEDATA MAX全新升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