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曾幾何時,經驗、資源等似乎成為了進入某一領域創業的門檻。在缺乏經驗、資源的情況下,你該如何從0做起?又該如何創業破局?

本期“海鱉眾籌-創客全明星”,我們邀請到“金評媒”創始人兼CEO、中國“眾籌第一人”朱江先生為我們分享他的創業故事與經驗,探討“如何在沒有經驗的領域創業破局”!
下面是分享的干貨整理
其實外面對我的一些介紹都是從九城算起的,但是九城之前,我已經有十多年的工作經驗了,首先是在一個香港的印刷集團做了兩年,然后又在喜之郎做了12年的銷售,從一個普通的銷售一直做到銷售總經理。
?
我一直沒有覺得跨界是有多難的事情,主要是因為我從喜之郎出來以后,我的人生其實就一直在跨界。在這時期,我也遇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老板,總之現在特別感謝他們。
?
從銷售總經理到人力資源總監
我第一個遇到的是九城集團的老板,當時去面試總裁助理職位,他說九城一直是“人、財、物”三條線,現在管人那條線的人離職走了,你就來做人力資源總監吧。
?
我也和老板說了我的情況,因為我根本不懂人力資源管理。但當時我那個“瘋狂”的老板說,“你做了這么多年的銷售,你懂人性。其他東西都可以慢慢學,你可以嘗試去做這件事情”。所以我就接了這份工作,從一個管銷售的總經理,搖身一變成了一家上市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
?
在一點兒都不懂的情況下,突然去管一個上市公司的人力資源體系,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在前兩年我都不敢多說話,尤其是第一年,很多人邀請我去參加一些活動都不敢去,因為我對人力資源這個系統完全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懂人性就能夠做好人力資源工作。不過通過那三年多的工作,我也真的明白了,其實人力資源就是一個針對“人性”的工作。
?
在九城做了三年多的人力資源總監,我認為人力資源與銷售的最大區別就是:銷售,面對的是客戶,需要放大人的優點;而人力資源,面向的是自己人,需要放大人的缺點。
?
從人力資源總監到公關總監 ? 我的下一份工作更加“有趣”。做了三年多的人力資源總監,我也算是一個資深HR,面對新的老板時,我以為是讓我做他們的人力資源工作,他們公司只有100多人,我想之前3000多人都能管好,這個也沒問題,所以聊了很多我的HR工作經歷和對人力資源架構的理解,聊得也非常High。
?
但最后老板說,這個HR的崗位其實對我沒有多大的意義,他說:“我這里有一個公關總監的崗位空缺,你愿不愿意去做?”
這個是我遇到的第二個“神經”的老板。我當時在北京一個記者都不認識,他竟然問我愿不愿意做公關總監。不過接下來,我就開始了公關總監的工作。
?
期間,主要成就就是策劃了視頻行業的反盜版聯盟。當時該事件在國內影響很大,而我是這整個活動的背后策劃人。也正是因為這件事,后期誕生了視頻牌照、電視機牌照等一系列的事情。
?
從公關總監到互聯網產品運營
后來我去了愛奇藝,這次是被他們挖過去的。
?
我至今非常感謝的,除了前面那個老板之外,就是他,他也是我遇到的另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老板,他就是龔宇。
?
第一次聊的時候,我也是做了準備的。因為我知道愛奇藝有一個公關總監是從搜狐出來的,是一個很厲害、很牛的人。我也在想,難道是讓我去做他那個崗位?所以我就以我的模式說了愛奇藝當時公關有哪些問題,如果以我的公關方式去做會與現在有哪些不同。
?
但在我第二次見他的時候,他卻問我愿不愿意去做產品運營,我當時有些不敢相信,看著他又問了一遍,他說“對,就是產品運營”。

這次我考慮了一天(其實也沒怎么考慮,主要是他們給的工資比較高),然后我就告別了我短暫的公關行業,去了愛奇藝。
?
在那里,我老老實實地憋了幾年,用心做產品。因為剛進互聯網行業,我發現所有的模式和之前都不一樣了。在銷售上,所有的用戶都是有名有姓的,他們叫什么名字、住在哪、年齡多大、消費習慣是什么?這對我們傳統的消費者或者是公司來說,其實每個人都是有記錄的;
?
而在愛奇藝我學會了通過數據說話,我第一次看到一堆數字從某個ID出來,再到某個ID去。也正是在這里,我對互聯網產品有了深入的了解。
可以說,我這輩子遇到的最重要的人之一就是龔宇。
?
愛奇藝當時主要做的PC端,還有pad端、手機端、會員頻道、電視機端等,這些產品都在我們那里。我在愛奇藝的前三個月,同樣是不敢說話的,因為怕露餡兒。從整個產品規劃到架構、運營我真的是一無所知,只能不斷摸索。
?
而龔宇給了我很大的耐心。我特別感謝龔宇能讓我這樣一個如此“不靠譜”的人,去做他的這個具有前瞻性的、很重要的、現在來看是一個很具戰略性的產品。
?
由產品轉向媒體
當我準備做金評媒的時候,其實之前已經做了一家不太成功的公司——美微傳媒。那也是我的再次跨界,從產品跨到了媒體。
?
為什么說美微傳媒不成功呢?因為它主要做的是視頻制作。開始我們想給電視臺做節目,但發現這個成本太高,在策劃運營上,我們也達不到要求。后來我們就給電視臺做加工、做后期,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紅的紅海,也是很擠的一個紅海。
?
所以美微傳媒的失敗主要在兩方面:一方面,視頻制作是一個紅海;另一方面就是它無界可跨,我們一直做的還是一個線下的業務。
?
前段時間我正好在一個會議上聽到馬化騰在講跨界,當一個人或者是公司處在一個跨界的點時,他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他曾經講過,在他創業的時候,他認為自己是通信行業里最懂互聯網的,也是互聯網行業里最懂通信的。這也是他具備的跨界能力。
?
我特別認同這個觀點,就像我跨界做了10多年的銷售,再到公關、產品,現在回頭看下,我自己現在做的金評媒其實就是將這些事情串起來。
?
?
當我想再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一直很難界定我在創業前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我擅長銷售,HR也懂一點兒,公關手法也操作過,產品也懂一點兒,所以我在做金評媒之前,我就問我自己到底想做一個怎么樣的事情。
?
首先,我想做一個產品,因為當時互聯網金融正開始火起來,在這個行業里,基本上都是兩種人:一種是傳統做金融的往線上走;另一種是像新浪這種,本來是做互聯網的,拿出資源轉向金融。
?
我們開始也一度想做一個P2P平臺,但后來發現,這并不是我們最擅長的,我們的核心能力不在這。
?
后來我覺得在一個新興的行業里,做內容創業,用內容來吸引來流量是一個很好的模式。但問題就是,我沒做過記者,沒在媒體待過一天,并不知道媒體如何運作。雖然我之前做過公關總監,和媒體一起做活動,但是當你自己真正要做媒體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媒體到底是怎么運作的。
我的爺爺輩、父母輩都是媒體出身的。他們都是傳統的新聞人,并有很強烈的新聞理想,所以特別痛恨的是我將新聞、媒體當成一個生意來做。當我說我要創業做一個媒體的時候,他們說別指望我從他們那里拿什么資源。所以我也是沒有媒體行業資源的人。
?
很多人也和我交流過,跨界后我們沒有這個行業的資源,那該如何去做?
我覺得,你在一個行業創業,并不是一定要有這個行業的資源。只是你一定要去熟悉這個行業,了解這個行業。
?
?
在我創辦金評媒之前,我在廣東用半年時間幫助很多公司做了關于人力資源、公關、傳播上的工作,也以此來接觸一些P2P公司的老板們。
?
但金融行業的這些人又有一個特點,他們從事金融行業久了,風控意識比較強,壁壘都很高,所以,我在很多人身上花了很多時間,通過和他們在一起,了解這個行業是什么狀況,需要的是什么。
?
我比較幸運的就是碰到了像陳寶國這種博覽群書,古今中外無所不通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對金融的理解非常透徹,當有一個這樣的人愿意不厭其煩地給我講,愿意來教我,我就覺得我有機會了。
?
1、要滿足行業需求。
?
我們跨界之前,第一個要了解的就是這個行業的需求是什么?其實這是決定我們跨界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
2、在新的行業,要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
?
像我之前做的美微傳媒,我們開始也發現了一個行業需求,但仍然失敗了,就是因為當我們做的時候,無法發揮我們的特長。
?
當時在上海有一家很大的公司,經營了七八年,也做了很多央視節目。我去拜訪他們后,就想放棄往這個方向去做了。人家做了8年,即使我們更聰明,那也要做四五年才可能彎道超越他們,但是靠四五年來完成這種積累,已經沒有什么優勢了。
?
所以當你進入一個新行業,而你沒有特長去做的時候,即使你跟別人在一個起跑線上,你還是會輸給時間。

而做金評媒不同,第一是我們發現了市場的需求,不同地域、領域的內容傳播需求;第二就是我們可以利用我們在其他行業積累的特長,例如做產品。我們創辦金評媒和其他媒體不同的是,我們做的是媒體的產品化。
?
所謂的媒體的產品化,就是用優質內容吸引優質流量,然后分發到不同產品上去。很多傳統媒體為什么活不下去了呢?就是因為他們的廣告不值錢了,我們并不能走這條道路。
?
實際上從媒體角度來講,中國目前大部分的媒體創業者,99%都是資深記者出來創業。所以當傳統的媒體創業者通過一大批記者,開始深入做內容的時候,我作為一個跨業創業者,首先想的是UGC模式,因為我不擅長做內容。
而UGC模式是我擅長的,我們只是搭平臺、做流量、運營這個產品,讓更多的人來這個平臺上來。所以金評媒一開始就選擇了UGC模式,用戶為我們創造內容。
?在沒有經驗的行業創業,你要做的事一定要滿足行業需求,并且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當我們要跨界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要有一個核心能力來支撐,但是這個核心能力絕不是資源。
?
當然,你也可能面對資源問題,但當你有價值的時候,資源都會向你靠攏。如果你想要發展快一點,也有兩個方法:一種是“抱大腿”;另一種你本身就是網紅,自帶流量。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