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消費貸款會成為第二個校園貸嗎?
貸款容易退款難 說好“零利息”卻有高額“服務管理費”
■IT時報 吳雨欣
學英語、IT培訓、出國考試、考公務員、考研,不知從何時起,市場上的教育培訓機構紛紛上馬分期服務,培訓費動輒上萬元。學生沒錢不要緊,培訓機構可以零利息幫你向金融機構貸款,先上學后還款,有的還能包你高薪就業。
雖然教育消費金融的發展幫助了許多想繼續深造的年輕人,但在一片火熱的教育信貸背后亦存在一系列隱憂。《IT時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互聯網金融平臺與教育機構之間的利益關系,讓教育機構招攬學員的同時不忘向平臺引流,貸款容易退款難;學費不透明,信息不對稱讓“零利息”大打折扣;只要教育機構能上線分期服務,貸款方案、宣傳話術都能被量身定制。
互聯網的介入,讓教育消費金融變得更加便捷、快速,但亂象也隨之顯現。
* 學員投訴
貸款容易退款難
因為想通過自考提升學歷,7月29日,安徽姑娘小奚(化名)來到位于蕪湖的尚德機構咨詢,咨詢結束后,小奚以沒帶錢為由要離開時,工作人員告訴小奚,培訓機構可以幫助她向北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簡稱:北銀)貸款,只需分期還款就行。
“學費原價5980元,因為當時蕪湖正在抗洪搶險,工作人員說可以減免1000元學費用于捐贈蕪湖抗洪,再加上是最后一天報名,我就動搖了,簽完協議回去等北銀的電話審核?!毙∞筛嬖V《IT時報》記者。
7月30日晚,沒接到電話審核的小奚被尚德告知貸款已經申請下來,但小奚在北銀App上的查詢結果卻是自己的證件號未申請過貸款。察覺貸款流程可能有貓膩。7月31日,小奚直奔尚德,要求取消貸款,工作人員卻以貸款已經下放為由并不處理。直到8月1日,北銀的客戶端才顯示貸款申請通過,合同生效。再找工作人員時,工作人員稱小奚已經簽了《尚德機構貸款補充說明》,其中提及“承諾自報名之日起不得以任何理由解除、終止課程協議”,不能退款。
“7月5日起,電子協議里就多了一條貸款學員學費不退的規定。我報名完全是陷入尚德的套路,說是最后一天報名,其實是可以補報的;說減免1000元是為了捐贈災區,他們拿不出憑證;說好的電話審核我沒接到,培訓機構說貸款下來了,我卻查不到自己的貸款信息?!毙∞筛嬖V《IT時報》記者,因為不想待在“騙子”公司學習,她從未去上課,卻又擔心不還貸款會影響自己的征信及日后生活,陷入兩難。
8月10日,就教育機構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模式及貸款學員的退款問題,記者致電并致函尚德機構公關部門相關負責人,對方回應只有了解報料學員的信息后才能與記者溝通,但在記者加入的尚德維權群中,有近300人希望拿到退款。
退款為何還要出示父親病歷?
因分期貸款陷入困境的還有在英孚教育貸款學習的張多奪,去年剛畢業的他在課程顧問的指導下向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簡稱:中銀)申請了30599元的貸款。今年4月,因為父親病重,張多奪決定回老家,并申請退款。
“剛畢業時工資只有3000元,沒那么多錢,課程顧問說英孚與中銀有合作,可以免息分期貸款,他做擔保人,不會出任何問題,但工資要報5000元?!?張多奪告訴《IT時報》記者,在后來中銀的電話審核中,課程顧問亦示意他謊報工資5000元,貸款很快便批了下來。可當他想退款時,事情卻沒那么好辦。
在張多奪與英孚簽訂的《英孚課程協議》中,符合退款情形的有兩種,一是自協議之日起30天內(包括協議日當天)無需任何理由,中心將全額退款;二是符合適用法律法規規定情形的。
當張多奪要想申請退款時,英孚提出,需要他提交戶口本、離職證明、父親的病歷和回家的車票作為退款證明。張多奪對此不能理解,并拒絕提供相應證明。
對此,英孚相關人士回應稱,超過30天無理由退款期后,如果遇到不可抗力的特殊原因或者其他意外事件學員要求退款,會根據每個學員的具體情況來安排一對一的溝通和跟進,同時需要學員提供一定的事實依據,以供英孚做出客觀的判斷和決定。英孚表示6月中旬起,曾多次與張多奪聯系,但對方不再接聽電話,導致退費難以進行,并表示,希望可以幫助學員解決所關切的問題。
明明是應聘怎么卻成了貸款培訓?
今年2月,在58同城投送簡歷的小秋(化名)接到湖南長沙華信智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長沙新華電腦學員)的面試電話,在面試過程中,工作人員向小秋推薦了ui課程,不僅包教包會,還能包推薦工作,這讓小秋動了心,在公司的幫助下向佰仟金融以零利息貸了15800元做學費。招聘者告訴小秋,前6個月只需每月還95元的服務費,本金還款從第7個月開始,共12期,每期1554元。想著培訓幾個月找到工作就能還款,小秋欣然答應。
等簽好合同過了幾天,小秋覺得不對勁,自己只是來應聘平面設計,怎么還背上了貸款?而且學費似乎也不太對,說好是無息貸款,最后還款總數卻是19218元。
通過招聘招攬學員,幫助學員貸款參加培訓的公司并不在少數。在記者加入的一個500多人的教育信貸維權群里,大多數學生都是因IT培訓背上貸款。
一位廣州學員告訴《IT時報》記者,其在面試后也被游說參加培訓班,學費20000元,緊接著面試官直接拿他的手機在某借貸公司的微信公眾號里貸了款,剛提交申請,就顯示貸款成功,因為速度太快,他都沒看清老師給自己貸了多少錢,也不知道利息、手續費是多少。老師全程拿著學員的簡歷操作貸款,并不需要過問學員的個人信息。
一名參與維權的學員告訴《IT時報》記者,有些金融機構給了學員6個月的緩沖期,即使有的學員沒有參加培訓,也只有到第7個月,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被貸款。
* 記者調查
可為培訓機構“量身打造”的教育貸款方案
近兩年來,政府對于消費金融的口子一直在放開,2015年6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原在16個城市開展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擴大至全國,審批權下放到省級部門,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即可放行。2016年3月5日,《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在全國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
隨著政策松動,加上互聯網金融這幾年的火爆行情,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開始涉足消費金融,教育貸款作為一種成熟的模式,尤被青睞。
8月9日至10日,記者以培訓機構的名義向兩家互聯網金融平臺提出合作需求。
一家專門向教育培訓機構和個人提供零抵押信用貸款的平臺工作人員告訴《IT時報》記者,培訓機構通過貸款模式能留住更多的學生,平臺則可以完成放款的指標,培訓機構還可將線下的用戶往平臺引流,幫助平臺開拓更多用戶。當培訓機構選擇與平臺合作后,平臺給予培訓機構貸款授權,學生只需要在招生老師的指導下填寫身份證號、還款銀行卡號以及課程邀請碼,就可完成貸款申請,款項當天就能下發到培訓機構的賬戶里,以保證培訓機構的利益。學生貸款審核過程中,絕對不給家長打電話,如果學生逾期,催收由平臺處理,不會牽連到培訓機構。
對于合作模式,該平臺向記者提供了“6+12”及“6+18”兩個模式,前6個月告訴學生只收少量賬戶管理費,實則是貸款的低息利率,后12或18個月,則是高息利率,與本金合在一起,由學生每月返還。對于記者提出能否“零利息”的問題,該人士笑稱:“金融機構不可能不收利息,不過可以根據培訓機構的產品策略及方案具體溝通,量身打造貸款方案。”
另一家互聯網金融平臺則向記者提供了一種“無息”方案,比如,培訓機構可將學費提高,學生每月還款1100元,100元利息由培訓機構代交,這樣學生的還款頁面只顯示還款1000元。不過,該平臺亦告訴記者,這樣的墊息方式不如其他方案利潤高。
關于貸款學員的退款問題,上述兩家金融平臺均告訴《IT時報》記者,在培訓機構與學生意見達成一致后,后續退款具體操作是培訓機構與平臺之間的結算。
* 記者觀察
好事應落到實處
2009年,《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出臺,為試點消費金融公司的監管和規范經營提供了保障,同年,成立了以銀行為背景的北銀消費、中銀消費等消費金融公司,2015年6月,消費金融放開市場準入,鼓勵民間資本、國內外銀行機構和互聯網企業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截至今年3月6日,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共有15家。
但如果在搜索引擎一欄中,輸入“消費貸款”一詞,跳出的結果中,提供消費信貸的公司遠不止15家,在政策的利好導向下,這里成為金融創新領域的一塊試驗田。
尤其是提倡在學習上消費的教育消費金融一經推出,便一片贊揚聲,窮學生和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可以通過分期的方式去參加MBA、IT等短期技能培訓班。諸多互聯網公司涌入這個領域,其中不乏蘇寧、百度、京東、阿里等巨頭,百度的戰略性業務百度金融的App——“百度有錢化”上線的首個應用場景就是教育貸款領域,和華爾街英語、達內、千鋒教育等培訓機構合作,共同布局教育產業,京東、蘇寧也都相繼與教育機構合作,向年輕人提供分期信貸的服務。同時也有很多創業型公司,將自己創業的垂直領域鎖定了這片藍海。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當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與營利性教育機構展開合作,雙方將目光盯在了更多生源和更多收入時,亂象不可避免地出現,而學生是這個鏈條中最弱的一環。
“市面上的教育機構良莠不齊,學生在簽合同時要仔細閱讀相關條款,警惕是否存在霸王條款。雖然學生享有行使解除合同的權利,但其中可能涉及教育或金融機構的利益,解除合同比較困難?!敝袊嗣翊髮W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告訴《IT時報》記者,他曾多次參與討論國家工商總局在8月5日公布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
盡管此前《上海市教育培訓機構學雜費收繳和使用管理規定》、《江蘇省培訓收費管理辦法》等地方性管理條例中都明確規定了退款要求,但從記者加入的多個維權群及實地走訪的華爾街英語、韋伯英語等培訓機構來看,不少機構依然在以折扣優惠等理由,跨學年打包、捆綁預收學雜費,而學員因在貸款時分別與培訓機構及金融機構簽訂了合同,使繳費情況更加復雜而導致退款之路漫漫。劉俊海亦向記者表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雖體現了“無因退貨”,但教育培訓是服務,并不在此范圍內。
(身為教育人必言教育事,歡迎關注中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