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8第三屆中國大數據應用大會在成都高新區舉行。大會以“大數據賦能數字中國”為主題,旨在共同探討和推動大數據、云計算與智能技術的深入融合。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布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飲料、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等五大萬億級支柱產業,并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也提出,在建設“大數據+”方面,要重點拓展交通指揮調度、個性化診療、智慧化工廠管理、大通關和物流信息服務等行業應用,推動大規模數據倉庫、數據清洗、數據可視化等共性基礎技術研發,到2020年大數據核心產業產值突破800億元。在此背景下,本次大會請來行業內的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共同探討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下半場”。
??工業互聯網創造工業新機遇
??“工業互聯網是中國實現制造強國的途徑。”大會主論壇上,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永正說,9年前,富士康在成都高新區設立工廠時,周圍還是一片荒地。現在,工廠周圍有了越來越多的“鄰居”。今年,富士康成都工廠的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6年前,富士康便開始布局工業互聯網。以機器人為例,截至去年,富士康在全球的工廠有6萬臺機器人、27萬名工人,兩者大約是1比4的關系,我們還將加大對機器人的投入,目標是機器人與人工達到1:1的數量比例。”
??新技術應用上,富士康也走在了前列。“8K影像技術是我們正在研究的新技術,它在資安管控、人臉辨識、產品管控方面都有用武之地。”陳永正說,要支持8K影像技術,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和高效的傳輸手段,預計隨著5G的普及,8K影像技術將在各行各業開始運用。
??在陳永正看來,要讓中國大量企業轉型,必須集合一個生態圈的力量。“我認為做工業互聯網必須要形成眾木成林的生態圈,一家企業做大也是獨木難支,富士康希望跟各個工業平臺能夠連接,形成一個生態系統。我們愿意把40年積累的經驗和數據分享給大家,幫助中國企業轉型升級。”
??智能制造落地需要掌握方法論
??成都數之聯科技集團CTO方育柯解讀了大數據對于智能制造的意義:“以前的信息化系統之間,因為系統不同,有許多間隔,要打通、整合、隔離、分析數據,會走很多彎路。現在使用工業大數據進行落地,可以提前制定戰略目標,了解市場痛點和創新點,然后根據大數據反饋的信息,可以更好地進行信息化系統構建。”
??方育柯認為,制造業價值鏈、制造業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涉及的數據繁雜,制造業的智能化關鍵在于這些數據的自由流動和對其有效挖掘使用。智能制造的發展不能僅靠幾臺聯網的智能裝備和幾套自動化控制軟件, 要通過對大數據有效采集和深度挖掘使用來不斷優化制造組織流程和服務模式,創造更多價值,促進制造商業模式的創新。
??“結合產業場景、從應用實際環境出發來制定大數據策略,是獲得更優投入產出比的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化制造解決方案。”方育柯分析道,總的來講,企業從自身特定的生產場景出發,結合其戰略發展目標及現狀設計出貼合實際的工業大數據發展規劃目標以及實施路徑,是未來工業大數據真正成為企業向智能制造轉型的“最優解答”。(記者 黃啟恒 攝影 梁磊)??
??延伸閱讀>>>
??2018中國(成都)電子信息博覽會
??吸引超700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參展
? 7月10日-12日,以“芯芯向蓉 數聚成都”為主題的2018中國(成都)電子信息博覽會在成都高新區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次展會匯集了超700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現場展出超過1800件新產品與新技術,全方位展示了電子信息產業鏈的發展現狀及未來前沿。
??本屆展會設立了半導體、大數據、軍民融合、新型顯示、電子元器件、測試測量、智能制造、物聯網和智慧城市8個特色核心展區,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的參展商帶來了最新的產品和技術,多維度、系統性地展示電子信息全產業鏈的領先科技成果和產品。(記者 黃啟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