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大家的朋友圈包括各大自媒體平臺已被里約奧運刷屏,而提到奧運又不得不提到“洪荒少女”傅園慧表情包,想必大家已經對傅園慧的表情包津津樂道,而在昨晚傅園慧在映客的直播粉絲觀看人數竟然達到萬人空巷——1000萬,而她的微博粉絲也兩天從5萬暴漲到300萬人。她真的變“”網洪“”了……

而其實相反的大家所有做新媒體運營的小伙伴卻感覺到最近依靠純內容和投放渠道吸引用戶關注卻越來越捉襟見肘,大家都覺得線上廣告的效果越來越差,不管是搜索引擎,還是信息流,網盟,還是首頁,開屏,轉化率下滑的很明顯,用戶留存也不理想,ROI遠達不到KPI要求。

就在前段時間,小馬宋哥一篇“2016,流量都去哪了”指出:互聯網用戶增長放緩,我們將從一個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意味著什么呢?在有限的用戶增長前提下,競爭者卻越來越多了。從電視時代,到門戶時代,到搜索時代,到社交時代,再到自媒體崛起,用戶的注意力在逐步被打亂,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現在這樣,我們既無法抓住用戶的眼球,也沒有辦法抓住用戶的內心。
從早期的網絡營銷成功來看流量思維 如果把門戶時代看做1.0,那搜索時代就是2.0,社交時代就是3.0。在門戶時代,信息匱乏,你給什么,用戶就看什么。這個時候,廣告最大的價值就是廣而告之,只需要明確的告訴用戶,有這個產品,好在哪里,有什么優惠,效果就會很好。這個時代,只需要做一個網站或博客,把傳統雜志或小說的內容搬到網上來,就會吸引很多人,有了一定的用戶數后,就可以賣廣告。但其前提在于用戶獲取內容十分匱乏,如果現在照搬這種方式做微信公眾號,就很難有生存空間,因為用戶獲取內容太容易了,用戶已經主導了內容和傳播方式。
到了搜索時代,用戶擁有了一定的信息主動權,可以通過關鍵詞來了解想知道的信息,于是有人認為互聯網廣告進入互動時期,但這種互動只是人與機器的互動。搜索的發展帶動了互聯網廣告的高速成長,這種廣告能精準鎖定用戶購買行為,效果比門戶廣告更好,而且按點擊付費更受歡迎(早期的門戶廣告大多按天售賣位置)。教育,醫療,旅游大多趕上了搜索營銷的紅利期,有老板說本來試著充了1000塊,結果帶來了幾十萬的銷售額,于是在搜索營銷的路上一發不可收拾。
可以說,早期在搜索引擎,導航,門戶,垂直網站上投放廣告的企業,大多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最典型的就是莆田系醫院,依靠百度搜索引擎,將一個個小診所從縣級市搬到了一線城市的CBD,變成了富麗堂皇的連鎖專科醫院。
當我們分析早期網絡營銷的成功時,都會發現一些共同點,比如用戶對網絡廣告信任度高,競爭不激烈,用戶對信息需求大等。我們舉個例子,早期百度一下醫院,百度可能只能展示兩到三個醫院,這屬于競爭不激烈,效果當然會好。更重要的是,早期媒體有較好的信任度塑造,盡管在線廣告不如電視,但像四大門戶,百度,用戶對其推送的廣告是帶有一定信任感的,但今天即便是央視,在信任背書上也式微。其次就是用戶的信息需求大,這等同于競爭不激烈,屬于賣方市場,需求大于供求,所以廣告效果好。我們總結早期網絡營銷的成功時,可以發現,流量思維的根本在于用戶獲取信息的能力有限,導致用戶被媒體和產品信息綁架,所以早期的企業和產品能抓住用戶的眼球和心。
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微博,微信的火爆,原有依附于搜索引擎的門戶,聯盟,個人站長,都逐漸被淘汰或走下坡路。原因在于信息的接受和發布權掌握了用戶的手中,用戶正在創造屬于他們的內容,自媒體,網絡圈子,他們隨意的曬自拍,分享到朋友圈,開通個人的公眾號,甚至是發起一場直播秀。正是因為這種信息話語權的變化,導致了流量思維不再管用,取而代之的是深度的互動與信任營銷。
由微信公眾號“新世相”與航班管家攜手發起的“四小時逃離北上廣”活動,如愿以償地變為全民話題,連帶新世相公眾號漲粉11萬……

而在今年持續升溫的直播熱潮中,映客、花椒、一直播貌似風頭依然不減,并且眾多的媒體也似乎意識到了互動社交營銷的永生之道,知名科技媒體:36氪、創業家、優米等等紛紛加入到直播熱潮中,所引發的轟動和品牌傳播自然不可小覷。
社交營銷帶來內容和互動的變革 早期的門戶是強推,搜索引擎是人機互動,那么社交媒體就是人人互動。當人們在朋友圈看到寶馬的廣告時,會競相討論。或因為看到多名好友點贊,或因為某個好友沒有收到,或因為廣告的創意。
越來越多的人依靠朋友分享的文章來獲取信息,開始逐漸摒棄傳統的門戶手機站,甚至是新聞APP。過去要成為一名自媒體,非常困難,比如你開通一個博客,你很難聯系到你的家人,朋友來訪問,但有了微信公眾號后,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家族或好友圈的明星。90后越來越流行使用美拍,快手這樣的視頻軟件,可以曬一切,不久前的一個吃玉米視頻就火遍了大江南北。
正是因為用戶對信息的接受和發布權發生了徹底變化,導致媒體和企業對用戶都失去了吸引力,用戶幾乎可以不需要媒體和企業,但絕離不開社交平臺。
過去流量思維只關注四個指標,即曝光,點擊,注冊,購買。這與社交營銷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流量思維總是喜歡購買大流量的位置,比如扎堆購買門戶的首頁,而不會看中門戶的頻道頁;社交營銷剛好相反,不一定要購買某個大IP,反而更好某個細分領域的博主,或是某個媒體的社區頻道。
其次,流量思維往往只關注行動按鈕和表單,忽視內容塑造;社交營銷絲毫不關注行動按鈕和表單,只關注內容是否能引起用戶的共鳴,并產生互動。
從更本質上來說,流量思維只關注有多少用戶看到了我,即CPM,CPC;而社交營銷只關注有多少人認可我,從這一點來說,目前很多企業在微信大號上做軟文投放,依然屬于流量思維,即洗博主那幾十萬的粉絲。而新世相在公眾號策劃的“逃離北上廣”更符合社交營銷的理念。
當我們回顧早期網絡營銷的成功時,可以發現流量思維就是“廣而告知”,即在CAC可控范圍內,流量購買最大化,不斷的優化流量的轉化漏斗。但為什么現在不行了呢?
關鍵在于用戶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對廣告的信任度變了。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對廣告的認知越來越低,更愿意選擇有個性的品牌,或是朋友分享的品牌。用戶對傳統廣告的信任度卻越來越低,而對那些在社交媒體參與互動的品牌越來越有好感。比如像可口可樂昵稱瓶,杜蕾斯的雨夜。企業要善于利于社交媒體,通過有趣的內容,帖子,視頻,像一個真實的用戶一樣,與用戶互動,塑造企業的品牌和個性化。
流量思維體現出的廣而告之效果會越來越差,即便是在廣告越來越精準的情況下,可以不夸張的說,流量思維已死,互動和內容永生。
昨日小編在看到“爆款大媽”——咪蒙的公眾號推送的一篇文章《其實,傅園慧的逗比是祖傳的》,目前閱讀量顯示10萬+,點贊量15743。小編再對比最近我們平臺的閱讀量,表示已受到了10萬+點暴擊啊啊啊……

小編前段時間無意中看到一組數據:咪蒙的文章平均閱讀量都在50萬+,而咪蒙公眾號接一篇硬廣的價格是25萬,而多組數據顯示咪蒙的軟文轉化率是最高的各種壕公司排隊找她,小編掐指一算,咪蒙每周接兩單,一個月就是200萬:已跪.jpg.
多種現象表明,互動和內容營銷才能把控住信息爆炸時代的用戶的心!
只有重視內容和互動,才能重塑用戶信任;提高用戶參與感,而唯有信任和參與感,才能在用戶注意力紛雜的時代,抓住用戶的眼球和內心。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劉渝民,已得到作者授權,原文內容略有刪改。希鷗網愿為有趣有料的創業項目做免費宣傳報道,聯系微信:yuwenhui2016
9月4日到7日,希鷗創業營第七期-融資加速班,需要這樣的您:1,有融資需求的創業者;2,互聯網+轉型的企業家,僅剩10席,報名或微信咨詢:15712838939
2023-11-29 希鷗網發布了 《希鷗網:創業十年榮耀獎,致敬了不起的創業者》的文章
2023-11-15 希鷗網發布了 《三板斧論壇:創業的進階-中科奇勝CEO李琦將出席第九屆金鷗獎盛典》的文章
2023-11-07 希鷗網發布了 《致敬創新:Hospure赫純獲評第十一屆創新創業論壇行業影響力品牌獎 》的文章
2023-11-01 希鷗網發布了 《淺析大學生創業的雙面性》的文章
2023-11-01 希鷗網發布了 《鼎恒國際聯合創始人張舜韜登上納斯達克大屏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