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正式將網絡食品交易平臺納入監管范疇,并出臺了具體的監管細則,要求平臺建立登記審查等制度、進行經營許可證等,具體辦法將在10月1日正式實施。
跟國內大多互聯網項目一樣,私廚平臺是隨著國外模式的火爆而興起的。項目EatWith在2014年拿下的800萬美金A輪,隨之在國內出現了我有飯、美食實驗室、回家吃飯等打著私廚口號的項目。經過了接近2年時間的市場驗證,去年10月雷軍連投三次的燒飯飯宣布項目關閉,蹭飯App在去年11月、我有飯App在今年6月已經停止更新,媽媽的菜App在蘋果商店下架,e袋洗暫停運營旗下的小e管飯。
北京市食藥監局餐飲服務監管處處長劉國斌日前明確表示,“‘自家廚房送餐’性質的無證餐飲是不合法的,我們從來沒有對一家’自家廚房送餐’性質的個人發放過餐飲服務許可證和食品經營許可證。”北京市食藥監局已明確指出,回家吃飯、吖咪廚房、吃幾頓等私廚模式涉嫌違規。
以上種種指出,曾經在互聯網圈風靡一時的私廚共享經濟似乎到了前所未有的預冷期,創業者們不僅要面對來自市場和企業內部的壓力,監管政策的出臺將一直在打擦邊球的問題又重新提現到臺面上。創業者們面臨著新一輪的審核,并被要求給予出最佳方案和決策。
互聯網服務落地即內容、社交、交易三角度平衡的產物,私廚共享經濟在我國大約分為四類模式:
1.陌生人社交屬性的到店飯局。按照此類社交導向性運營的有EatWithChina、美食實驗室、伙力。該模式在國內面臨的是飯局的低頻屬性,國內沒有較大的居住和就餐環境來供給規模化用餐、party氛圍的長期缺失,以及湊客不滿無法開局的問題。
伙力作為高鐵管家和航班管家旅行服務的一款服務應用,定位偏高端,似乎并不打算停留在附屬產品的位置,嘗試名人飯局打造類似“巴菲特晚宴”的效果。而EatWithChina的用戶定位更為偏年輕化,客單價更低。
其實EatWith早在2015年初就傳出將要于2016年進軍中國的消息,然而已經過了年中也沒見動靜。在水深的餐飲領域,本地團隊的優勢必然要更為強勢一些,并且EatWith最大的市場是以色列和西班牙,客單價維持在30到50美金,在這個原先線下不太存在的一個場景上,對于大范圍內仍追求性價比的中國人而言,所謂美食界airbnb的做成高粘性、高頻似是是偽命題。
2.核心價值在于“吃”的私廚外賣。其中被媒體炒得比較熱的是我有飯、回家吃飯等項目。現在面臨的兩個主要問題,。一是經營活動的稅收問題,二是基礎的私廚環境食品的衛生審核,以及廚師自身資質的合格問題。回家吃飯在審核門檻上是只要有身份證和健康證即可線上開店。而吖咪平臺上的“多家家廚”,實名認證信息顯示仍在“上傳中”,家廚卻已開業半年余,而健康證、地址、相關證照信息則全無。
3.私人廚師上門的家政服務。
4.美食寄售的電商服務。?
什么樣的餐飲項目在2016年更受資本青睞?2016年上半年拿到融資的互聯網餐飲項目寥寥可數,根據IT桔子收錄及百度相關資料有如下整理:

???圖1
在IT桔子收錄的20個融資項目中,有13個是自營的餐飲連鎖品牌,包括烤肉飯、煎餅、燒餅、黃燜雞米飯、沙拉等輕小食以及咖啡,非自營的外賣平臺2個:百度外賣和餓了么,純社交平臺1個,生鮮電商1個,第三方技術開發商1個,而私廚共享平臺占到2個。
過去兩年融到A輪的主打私廚的項目有Fancy飯事?、吖咪廚房派對、Yota美食悅她餐飲,融到B輪有好廚師。根據數據可以看到,今年的自營餐飲品牌最為資本所看好,而走私廚共享模式的準食到和吃幾頓拿到了天使融資。
以吃幾頓為例,團隊在運營私廚外賣的路徑上針對質量不可控、數量不穩定的弊病選擇了團餐模式:團餐預定+鼓勵全職私廚+自建線下倉儲統一食材供應+私廚直播+保險賠付+合作大品牌,這些還未落地的條件都聽起來“吃的更安全”了,但是面對政策指出的“無證”還是沒法兒解決,或許在這批尚且存活下來的私廚平臺里,會出現下一個滴滴??
2016年3月3日騰訊研究院推出了《中國分享經濟風潮全景解讀報告》,張笑容老師曾在虎嗅發文,對其中的知識要點提出梳理,其中的幾個點是:
?
圖2
中國現有經濟處在資源共享的第一層級,而私廚在最先興起的概念里邊,就攜帶了非標準化+情感化+制作非規模化的基因,相對的高成本使私廚更適合獨立小眾化的運營方式,這樣在面對監管政策出臺的時候整個世界似乎都會顯得寬容的多。而不面向中低端用戶的線下餐飲社交,又難以逃出低頻的魔障。
將私廚說法做延伸,做私廚外賣的一批,按照回家吃飯等項目的現有發展狀態來看,褪去“私廚”的情懷外衣,和餓了么、美團外賣并沒有什么本質差別。加上目前政策監管趨嚴,選擇合并、被收購或者依托于大平臺的物流和管理進行普通外賣之外的增值服務可能會是發展方向。
關于EatWith的國內拷貝版EatWithChina,在某個夜晚的民族飯店我和創始人林深有如下對話:
Q:EatWith總部在以色列,你曾留學沙特,在網上看到EatWith的媒體報道里邊兒有你的照片,EatWithChina和他們有什么關系?
A:沒有關系。
Q:聊聊2015年到2016年初和你們類似的大量項目的死亡原因?
A:他們死了是他們做的不好,我們是全中國第一個做的,并在按我們的方式不斷地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人知名度越來越高,不然像民族飯店這樣的怎么能跟我們合作?
各種各樣的原因做不起來,不是每家我都知道,我至少了解比別人多一些的都是做了App的。團隊人數比較多30來人,素質還不錯都是一些名校畢業。天使投資拿的錢不夠,花在兩方面,一是App運營,二是人員工資。我們不死是因為不靠著投資,我們有自己的盈利。
也有的是模式錯誤,天使輪就是過千萬的投資,但由于花在了很多線下場地的租用和置辦上,通過他們研究的轉型,想要開很多的實體店,開的過多但是用戶消費沒有跟上,錢在一年內燒完了就也做不下去了。
或者說主攻的戰場不是北京而是別的城市。
Q:上海杭州不能是主營之地?
A:北京更國際化,什么人都有。北京有所謂的局氣和更包容的心態。上海可選擇飲食的太多了,而且有小圈子。杭州用戶可能并不是那么相信你這樣一種服務模式,誒你是杭州人嗎?
Q:不是,只是呆的比較久。
A:你知不知道杭州很多人連北京都沒來過?
Q:……會做App嗎?
A:會。時間點還沒有到,至少微信用戶100萬吧。現在員工3個人,微信關注用戶60多萬,一場活動在24小時之內能夠報滿。
Q:活動報不滿的情況怎么處理?
A:報不滿也是10個來了9個,跟10個沒什么區別,該開辦開辦。
Q:3個人的團隊,什么時候準備擴充團隊?
A:有些公司就是喜歡自己做的啊。我們現在是自己掙錢,如果融到下一輪資金我們會考慮招人。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覃晃晃,聯系郵箱:ganhuo@startup-partn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