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墊破損、電線七零八落,油漆上也貼滿了膠布,這輛小車被餓了么CEO張旭豪擺放在上海總部公司大廳里。很多人不解,一輛“破車”為什么會出現在這里?但對于張旭豪來說,這輛車有著特殊的意義。
故事要從上海交通大學的一件男生宿舍說起。炎炎夏日,宿舍里幾個男生都在打游戲,分身乏術又饑腸轆轆的他們決定叫外賣,但打電話到餐館,要么打不通,要么不送。大家又抱怨又無奈,餓著肚子聊起來。“這外賣為什么不能晚上送呢?”“晚上生意少,賺不到錢,何苦。” “干脆我們包個外賣吧。”這時其中之一的張旭豪說:“如果能網上訂外賣就好了。”創業就這樣從不起眼的送外賣服務開始了。

說干就干的幾個人當下就拍板定下了戰略,暑假剛過就買下了第一批的電動車開始了外賣創業之路,張旭豪自己也經常親身上陣送外賣,一直騎的就是這輛小車。
“家人反對也要干”
創業的第一步,資金很重要,但是他們幾個只是學生,基本上沒有什么資金來源。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四個人都到處湊錢,張旭豪家境不錯,但在向家里求助的時候卻遭到了父親的反對。
張旭豪的父親是個典型的生意人,年輕時敢拼敢做,存下了不少錢。但年紀大了之后,不愿意再冒險,靠著年輕時候積累的財富也過的不錯。張旭豪高中成績不算太好,張爸爸怕他考不上大學,專門為他開了一家眼鏡店并取名為“旭豪眼鏡店”。不過他還是考上同濟大學,然后又去了上海交大讀研究生。張爸爸一直以張旭豪為驕傲,卻沒想到他還在學校卻動了要創業的念頭,還是做外賣小哥,自然是不愿意的。

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四個人都到處湊錢,但這些錢對于當時他們的構想來說還是杯水車薪。張旭豪開始帶領團隊參加大學生創業比賽,靠著比賽獎金和貸款。還有部分的股權投資湊了45萬,父親也漸漸松了口,前前后后資助了張旭豪十幾萬。
“創業未半,人走一半”
資金到位后,暑假剛過,張旭豪就買了第一批的電動小車。餓了么正式開張了。
身在校園的張旭豪選定了最熟悉的高校作為市場突破口,他認為,只要占領了高校,用戶一旦形成習慣,就會順理成章的成為白領用戶。
開張兩三個月后,張旭豪團隊就已獲得了近千單的業務量。他和康嘉等幾名創始人不僅要跑外賣,還要發展餐廳、做推廣,“平均下來,每人一天要跑近100單,工作16個小時以上。這幾乎是極限。”張旭豪記得,那段日子里,每輛電動車平均一天要換三四次電瓶。
四個在校生,一邊創業,一邊做導師的項目,學業和公司的壓力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張旭豪他們決定休學,最后只有他和現在擔任餓了么COO的康嘉申請休學成功,四個人的團隊一下子就少了一半的人。
那輛被放在公司大廳的車陪伴張旭豪度過了他最艱難的時期。

上海多雨季,外賣員的雨衣基本是擺設,一趟跑下來,身上從里到外連鞋子都全部濕透。后來,張旭豪和康嘉干脆穿拖鞋出去送外賣。一個雨天,張旭豪騎著小車去交大實驗樓,一個剎車沒停穩,自己就飛了出去,餐盒、電動車、拖鞋散落了一地。
“當時還有十來份外賣吧,全撒了,我一個個撿起來后扔掉,窘得不得了。”張旭豪又折回餐廳,重新花了近200元各買了一份,然后再送出去。“虧好小車沒壞,但最終還是送遲了一些。”
有時候,電動車遇到下雨天還愛熄火。餐廳和接餐點之間隔得遠,張旭豪曾幾次在雨中淋了個把小時,一路推著小車把外賣送完。
“咬牙切齒的決定”
在BAT入局之前,餓了么可以說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戰爭。乍然面對戰爭的殘酷與血腥,張旭豪這個85年出生的大男孩有些不知所措。
把自己關在辦公室兩天兩夜之后,張旭豪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市場份額才是第一!不要管成本!只要市場份額!”
張旭豪和他的團隊選擇向城市經理們傳遞壓力。因為,“我們下面這些人,沒有花過那么多錢,放開手花錢做補貼拉用戶,做這種事有點放不開。所以我們當時就覺得,Mark自己傳達壓力最好。”
在這樣的高壓下,整個2014年,餓了么是8~9倍的增長,2015年則是5~6倍。
就是那一骨子勁兒讓他堅持了下來。5年后,外賣平臺餓了么鋪設700多個城市,日峰值訂單突破500萬單,接受馬云的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的12.5億美元投資,估值45億美元。

作者:李昊
張旭豪這么形容自己的創業初衷:你只想分一杯羹,我卻想改變世界。在總結自己餓了么能夠生存下來的秘訣,他把堅持放在第一位。家人都反對的時候他在堅持,朋友合伙人都走了他也在堅持,面對市場巨頭的競爭,他依然選擇了堅持。
在未來到來之前,沒有人知道它的準確模樣。但只有堅持才會讓我們活著見到未來的樣子。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