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年以來,你總會聽到這么一些言論:



“資本寒冬”的論調卻未曾有過退意,依然高頻率出現在創投圈各大場合、隔三差五刷屏票圈。這所謂的“資本寒冬”,到底是投資大佬和媒體忽悠,還是行業真實慘況?
投資人:融資難,怪我咯?
最近一個朋友要創業了,來問我的第一句話是“最近錢是不是真的不好拿?”
好像是的,但好像也不完全是這樣。某機構的投資人前不久還在票圈大吐苦水“都怪我們投資人兜里有錢不投,但事實上我們投得比去年多啊”。
傳聞中的“融資難”到底是行業真實慘狀,還是投資大佬們的忽悠?為此,新芽NewSeed統計了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國內15家天使投資機構的數據,告訴你行情到底冷不冷!
篩選出來進行統計的15家機構,都是入圍清科集團“2015年中國天使投資機構30強”榜單的機構。可以說,它們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創投市場的起起伏伏。

徐小平老師似乎從來都是打雞血熬雞湯,炮制“寒冬論”這事兒他是不會做的。近日與黃曉明出席在公開場合時,被問到對資本寒冬的看法,他機智地說“你看我這滿頭大汗的,哪有寒冬?”(腦補他一邊擦汗一邊笑嘻嘻說話的樣子,感覺投資圈新晉網紅“國貿大寶子”非他家莫屬)

英諾竹總向來“金句”頗多,他說過“真正的天使不懼資本寒冬”、“天使投資實質就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2016年初還承諾過“寒冬中英諾天使基金投資的速度不會變”。得知新芽NewSeed要做一個天使投資機構盤點后,他誠懇地說“為了重振資本市場信心,英諾決定近期公開上半年投資數據!”
在近日的“群英會”上,談起“資本寒冬”的話題,蔡文勝感慨“現在的創業條件已經比我們這一代好得多,目前市場上的資金依然非常充足”。對于優秀的創業者來說沒有資本寒冬,資本市場正在變得更加理性、更加健康。

許多人眼中可怕的“資本寒冬”,對吳世春來說卻是“最好的狩獵季”, 上半年梅花一共投了34個項目。他坦言,去年資本狂熱潮是自己犯錯誤最多的時候,在各種同行鼓吹大躍進、搶項目的氛圍下,容易走偏。今年節奏有所調整,但依然會是“激進的早期投資機構”。

青山資本張野:資本寒冬?抱歉,我們沒覺得哦,投得還比去年多!說句掏心窩的話,各位創業者,資本市場好的時候要講“故事”,資本環境差的時候要“做生意”。

洪泰基金上半年投資數量和金額是否有下降?截稿為止,洪泰方面并未有回應。 但洪泰基金創始人盛希泰倒頗有前瞻之見,去年8月底他寫過《盛希泰給洪泰投資經理的一封信:做好資本寒冬的守望者》,倒是把話說圓了,“最近有人問,泰哥你們有沒有受到影響。我拍胸脯給大家講,沒有任何影響。但越是這樣,我們越要冷靜,我們必須選擇投資潛在回報百倍乃至千倍的項目。如果大家的項目被我斃掉,希望大家理解我,我必須控制我的手,不能癢癢,必須不能隨便投資項目。”
從15家機構總體情況來看,投資項目數量最多的前三位分別是——真格基金、英諾天使基金、梅花天使投資;投資總金額方面,前三位分別是——真格基金、九合創投、風云資本。
圖2 2016上半年15家機構投資情況對比
從15家機構投資的行業變化趨勢來看,綜合考慮投資數量和投資總金額,2016上半年最活躍的三大領域分別是文化娛樂、本地生活以及電子商務。本地生活和文化娛樂自去年以來一直保持強勁勢頭,電子商務雖然一直位列前茅,但明顯有下降的趨勢;去年的大熱門“企業服務”,今年也遭遇“一陣寒風”,投資數量和金額雙雙急降。

圖3 2015Q1-2016Q2各行業項目投資總數量對比

圖4 2015Q1-2016Q2各行業項目投資總金額對比
“怎么忍心怪你犯了錯,是我給你錢多過了火”
天使投資,其實沒有像很多媒體說的那樣“投資機構也要過冬了”。大機構的投資數目和金額與去年相比沒有暴跌式地下降,甚至有所增加,新基金也爆發式地增長。那為什么創業者還是普遍感覺“今年融資難”?
就如吳世春所說,去年是一個“大躍進時期”,所有人都陷入了不可自拔前所未有的瘋狂。你這一秒不投,下一秒就被其他機構瘋搶。大量投機的創業者和投資者涌入市場;不懂販賣“情懷”、不會講故事講概念的創業者,被認為太out;估值被拉高5倍、10倍是常態,所有人都在比誰的估值高、誰融的錢多融得快。2015年A輪平均融資額超過了同年B輪C輪的數字,甚至超過了2014年E輪平均融資額。
真的是過熱了。假如你從一個室溫超過60-70℃的桑拿室出來,無論戶外溫度是30℃還是零度,你都會覺得——冷cry了!從去年到今年,所謂“融資難”,無外乎也是這個道理。
2016年,注定是一個估值回歸理性、商業回歸本質的一年。表面上看錢不那么好拿了;但長遠來看,寒冬能把跟風投機者“過濾”出去,形成正向生態循環。
在采訪中,九成以上的投資人都認為“今年項目量總體減少了,但好項目更多了”。至于估值,真格基金合伙人兼CEO方愛之給出一個數據:目前投資估值都比去年降低10%-20%,以前占項目股份的10%,現在能占到12%或者15%。 估值沒有去年那么瘋狂了。
為啥就你拿不到融資?真正的創業者不畏“資本寒冬”
講真,創業是一件挺累人的事。前不久采訪了一個創業者,他要求我把文中“苦逼創業者”里面“苦逼”兩個字去掉,很認真地說道“一點也不覺得創業很苦逼啊,我很享受”。第二天在朋友圈看到他默默轉了《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并附言“真心苦逼”。
然而,“資本寒冬”真的是壓倒創業小草的罪魁禍首嗎?根據新芽NewSeed年中盤點顯示,上半年死去的創業項目皆是由于缺乏自身修煉。《新芽年中盤點|史上最詳細的4份初創公司尸檢報告:看完后你再也不想創業了》(傳送門:http://newseed.pedaily.cn/201607/201607271325801.shtml)給出了以下死因分析:
1、門外漢創業,斗不過行業“大咖”。
2、丟棄創業初心,一切向高估值和多融資看齊。
3、團隊內訌,沒有主心骨。
4、股權機構不合理,把自己給繞死了。
5、在偽需求上瞎費勁,沒找到真正痛點。
6、沒把握好融資節奏,操之過急。
所以說,創業的成功與否并不取決于“資本寒冬”。一旦創業了,就是選擇了舍命狂奔,學著怎么死里逃生。真真正正在做事情的人,哪管得了那么多“資本寒冬”?就像阿米巴資本趙鴻說的,“那些真正執著有熱情的創業者,不會在意短期市場環境是好是壞”。
“最好的創業者只要有想法,想創業便去創業了,并不會因為資本寒冬就停止腳步。反而那些因為資本寒冬而不創業的人,才是我們不太喜歡的創業者,他們很可能是機會主義者。”
2000年的“互聯網寒冬”,阿里巴巴跪著挺過了自創業以來最困難最危機的境地。放棄是很容易的,然而,死撐著并不容易,半跪生存并不容易。九死一生,阿里巴巴如此,今年要活下來的創業公司也如此。
————————過冬指南分割線————————
真格基金方愛之:晚期的創業者如果有TS就爭取簽下。 越晚期的創業者越危險,因為拿到B、C、D輪投資都不是特別容易,而且投資人給的估值也比較保守,二級市場也不好。對天使輪的創業者來說,早期或A輪融資不會太難,但如果有錢也別太猶豫。
另外大家該創業就創業,每個基金都融了很多錢,基本明后年才開始新一輪融資,只要創業者夠優秀,基金是非常愿意back給投資的。
英諾天使基金李竹:我告訴我們所有英諾的創業者,不要太在意公司估值的高低,也不要不花太多的精力在拿錢上,反而應該花更多的精力在做產品、做用戶,做市場上。對于創業者而言,如果對自己的創業想法有足夠的信心再組隊出來創業,否則就還是先好好的做一些研究、實踐來探究一下,而不要盲目的出來創業。
阿米巴資本趙鴻:在這幾個月,我一直告誡我們阿米巴投資的企業,創業團隊必須要回到初心,專注盡快找到產品和市場匹配的地方(Product/Market Fit),并以此為根基進行發展,同時提升內功,適時做好必要的內部調整, 加強招聘并完善激勵機制。
面對資本市場挑戰的同時,創業者更應把它看做是難得的發展機遇,增強適應性,磨煉疾速執行力,方可擁有強大生命力。
聯想之星王明耀:目前雖然資本市場偏冷,但是可以用于股權投資的錢非常多,還在不斷增長。因此,一個好的創業項目,仍然會比較容易融到錢。所以,現在還是創業的好時機。
當然,現在創業還是需要注意幾點:一是對商業模式想的更清楚一些,不能一味的燒錢做數據;二是對未來項目融資估值等要理性一些,不要停留在過去的泡沫思維里。
風云資本侯繼勇:創業始終是少數人的事情,一定要想清楚再來創業。其次創業者要好好“修煉內功”,包括對行業的理解程度有多深?整合資源的能力有多強?合伙人關系穩不穩定?這些都是重要因素。
青山資本張野:資本市場好的時候要講“故事”,資本環境差的時候要“做生意”。創業者一定要開源節流、懂得怎么養活團隊、盡快找到可持續性的盈利模式。
(來源: 投資界 ?范文茜)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屬于原作者,不代表清科私募通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
2023-11-1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衢州,打造長三角創投新勢力“第一城》的文章
2022-06-20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引鳳筑巢·融金朝陽——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 專精特新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百家基金進航城-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2-23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清科創業旗下PEDATA MAX全新升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