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所設計的QQ架構,歷經十多年考驗屹立不倒,被稱為“互聯網最牛架構師”。

在騰訊,有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小P(Pony,馬化騰),另外一個是小T(Tony,張志東)。小P馬化騰幾乎是家喻戶曉的人物,騰訊標桿、代言人。馬化騰身上承載著所有偉大企業創始人所應有的一切光環。基本上去到哪里都是媒體最為關注的焦點。
而作為騰訊第二號人物小T張志東,騰訊產品的架構者,除了馬化騰之外最有話語權的人物,卻極少暴露在聚光燈下,在互聯網上可搜到的關于Tony的文章報道屈指可數,他雖位高權重,能力過人,被尊稱為“大師兄”,卻甘當“馬化騰背后的男人”,一直默默付出,為騰訊的產品勞心勞力,這一做就是十幾年。
一位前騰訊老員工向南極圈記者爆料說,曾經在一次活動上,Tony和其他企業家坐一起,卻沒人認得出他來,直到Tony上前一位位地派名片,向賓客一一自我介紹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是騰訊的二當家。他就是這樣一個人。
Tony為人低調,不愛顯擺。在騰訊高管出入都是寶馬香車時,Tony作為一個擁有估值數十億港元騰訊股票的大股東,卻還一直開著一輛十分不起眼的小車。以至于騰訊流傳著這么一個段子:Tony一直開著寶來。忽然有一天,同事們奔走相告:Tony終于換車了,Tony終于換車了。于是有人激動地問:換的啥車?回答:一輛新寶來!

在南極圈記者接觸的曾經跟他共事的員工中,他們對Tony的一致評價是,小胖紙一枚,人很nice,和藹可親,技術宅。哦,對了,Tony還是一位球友,司職邊衛,雖然也有版本說他是宅男,常常深居簡出,不過有圖為證。其中一位騰訊員工還收藏了有Tony簽名的球衣。
騰訊足協第一任主席邱小平回憶起當年和Tony一起踢球的時光:當時Tony是2號,主要踢邊衛或者邊后衛,隊長是前鋒Free(騰訊第7號員工,代碼10007)。Tony的球風并不彪悍,相反地,他很注重團隊合作,協同配合。一如他一直以來的做事風格。
Tony是技術人員出身,在年輕時代就是一位技術大牛。即使放大到當時深圳整個計算機牛人圈子里面,Tony依然是其中的翹楚。QQ產品的架構是他在1998年所設計的,歷經十多年,QQ用戶數量從上百萬到數億的增長,他所設計的整個架構卻依然適用,被人尊稱為“互聯網最牛逼的架構師”。
一位前騰訊技術部門的員工告訴南極圈,Tony是一個很注重方法論的人,他對待產品一直以來都秉承著兩個理念,一個是“三個柱子能夠頂起一顆球”,在QQ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產品幾乎是1到2個月更新一個版本,這在當時PC端的時代,這種更新速度也是少見的。當時Tony要求在每一個新版本里面至少要包含有3個關鍵特性的革新,這迫使技術人員絞盡腦汁去找出產品中的bug,不斷做出更好用、更能符合用戶體驗的產品。
另外一個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PC端應用程序可以在發現bug的時候通過向用戶發送一個新的版本做出改進。跟實業產品做出來就不能修改、只能回收重做不同,Tony并不需要產品做得多完美(而事實上,在他眼中就沒有完美的產品這一說法),而是需要根據用戶體驗不斷改進、改進、改進,每一次版本的改進可能都是微不足道的,但隨著產品的不斷更迭,帶來的變化就是顯著的。
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開發者往往自己挖空心思做出一個自認為牛逼的產品,但實際上用戶并不接受,這樣的產品并不是一個好的產品。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Tony很注重用戶體驗。注重從用戶的使用習慣、需求去研究,究竟什么樣的功能是他們最需要的。據了解,騰訊內部的產品經理形成了一個“10/100/1000法則”:產品經理每個月必須做10個用戶調查,關注100個用戶博客,收集反饋1000個用戶體驗。這種方法雖然簡單粗暴,但卻很有效。

一位前騰訊員工這樣回憶Tony:“記得在多數會議討論中,Tony也發言不多,很少對方向、計劃等會議主題發表觀點。只是偶爾冷不丁地提個問題,角度之刁鉆,往往讓人汗出如漿。他的問題往往站在一個最普通的用戶角度,問題簡單卻直指產品或業務樸素的本質。”
張志東最近在騰訊大學發表了一篇文章談論產品人的克制和敬畏心,這與他一貫來的直言不諱、一切以產品為導向、對產品兢兢業業的態度是分不開的。他雖然已經卸下了騰訊CTO的重擔,但卻還是一如既往地為騰訊的產品操勞,發現產品的問題依然愛直接找到基層員工討論。
騰訊一直以來都沒有設立森嚴的層級關系,而“五虎”越過中間層級直接找到基層員工討論產品問題也是騰訊一直以來的傳統。不少技術員工回憶起Tony都會說起那段“辦公室經歷”:Tony經常讓員工到他辦公室“幾分鐘”,結果一聊起產品就討論了幾個小時。

曾經與他一同共事的前騰訊技術部門員工是如此解讀Tony所提及的產品人的克制和敬畏心的:Tony言下之意是想告訴騰訊的產品經理們,無論是哪個產品,無論做得多大,它都有自己的產品邊界,都有自己無法覆蓋到的領域。這也就是為什么QQ做得再大也不會去觸碰電商,因為社交就是社交,社交與電商之間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邊界。產品經理需要做的是嚴格遵守這樣一條邊界,保持克制,在自己的領域做大做精,而不是貪心去觸碰其他的領域。
Tony對待產品一絲不茍,對待員工也無微不至。自媒體人和菜頭在文章《我所認識的Tony》中是這樣描述的:他總是能夠為職工著想,失敗的時候他會拍拍肩膀鼓勵,送上一堆電子禮物。攻堅的時候他會寫郵件鼓勁,送上一堆電子禮物。離職的時候他會手寫卡片,用上敬稱,然后,送上一堆電子禮物。Tony總是有禮物,和機器貓一樣。
賣座網CTO王星(騰訊第98號員工)回憶起Tony時也講起了他一直難以忘懷的一件事:王星02到07年在騰訊工作,后來從騰訊離職創業,創業初期十分艱難,Tony一直沒有忘記他的老員工,有一次過來探望王星,了解到他們的項目進展有點困難,便親自牽線搭橋,做了一回“銷售經理”,為王星團隊拉來了一單業務,雪中送炭,幫助王星度過難關。

從OICQ到QQ,從當初的2個人創辦騰訊到現在上萬員工的規模,從默默無名的小公司做到全世界知名的互聯網巨頭,Tony一直與騰訊,與Pony并肩作戰,走過十多年的風風雨雨。2年前,他在自己正值壯年(四十多歲)的時間辭去了騰訊CTO的職位,急流勇退,也正印證了他在文章里面所闡述的觀點:做一個產品人要克制。他無論是在做產品上,還是在做人上,都與這個觀點不謀而合。
他的辭去從一方面上來講,對騰訊來說無疑是十分痛惜的,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上看,Tony只是從前線退居幕后,他依然關自己孩子的成長,用自己的熱情影響和鼓勵奮戰在產品一線的員工,正如Pony在兩年前發出的郵件中所說:“ 即使Tony不在管理崗位,他對公司人才培養的熱忱和努力,依然會在騰訊的發展上發揮重要作用。”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