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華為誕生以來,就一直非常重視技術研發,近年來更是不惜血本,以不低于當年營業收入的10%的資金對科研高投入,所謂付出和勞動是成正比的,恰恰是因為華為重視知識產權專利的保護,讓華為在通信領域能夠節節勝利。從專利的申請數量來看,華為累計在中國申請專利52550件,根據中國知識產權局的已授權專利數據顯示,華為在中國已獲得發明專利25736件、實用新型1053件、外觀設計1146件。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數據,2015年企業PCT(專利合作協定)國際專利申請排名方面,華為以3898件連續第二年位居榜首。歐洲專利局2015年度報告中,華為申請1953項專利,在歐洲的專利申請量排名位列第四。
?

??? 而就在2016年5月,華為就向在中國和美國兩地向三星提起訴訟,希望三星就其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對華為進行賠償,而這些知識產權包括涉及通信技術的高價值專利和三星手機使用的軟件,按道理來說被華為這樣的知識產權巨頭盯上,估計是必死無疑了,很多人都對三星捏起一把汗,真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不,才過去將近兩個月三星就發起對華為的專利反訴,同樣是提出了停止銷售其侵權產品并進行賠償,雙方各執一詞,起訴的點也各有不同,那么,為何偏偏在這個時候雙方開始了專利訴訟,而顯然華為是主動的一方,三星不過是倉促應戰,專利互訴是在專利侵權案件中慣用的伎倆罷了。
華為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提起專利訴訟?
有消息稱在16年的年初,華為收取了蘋果上億的專利費用,當然華為也向蘋果獲取專利許可,只是沒有蘋果從華為花去的費用多而已,去年華為向蘋果許可專利769件,蘋果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這是一個前提,華為有心在智能手機領域趕超蘋果三星,這本是一件好事情,可是業內普遍認為要實現趕超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沉淀和發展。
華為曾說,全球的布局已經基本完成,那么接下來的專利訴訟會不會是華為向三星發起的挑戰書。我們都知道三星手機在近年一直處于下滑的狀態,特別是在中國市場依然沒有能夠把握住市場的發展方向,尤其是越來越多的用戶被華為、oppo/vivo等國產本土手機廠商搶走,再加上三星高昂的價格,以及最近的一些政治因素,三星正在面臨來自市場和用戶的雙重挑戰。
不過,從三星目前的狀態來看,新品依然在準備之中,只不過能否像S7那樣幫助三星拿下市場和用戶,依然是個未知數。在國產手機廠商的圍追堵截之下,三星并不被業界所看好。
除此之外,智能手機市場的飽和度越來越高,產品同質化嚴重,最終導致了即使是如蘋果這般極具創造力的公司也開始走下坡路,蘋果產品銷量下滑,公司利潤也出現了近幾年來的首次下跌,行業市場的不景氣以及行業企業的頹勢急需要有力量的企業來支撐,然而華為手機與這些一線公司的產品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不過,華為的底蘊還在積累,產品也在不斷更新,即使雙方有差距,這個差距在此消彼長之下也會越來越小,此前小米一度成為國內智能手機行業的翹楚,可是,自從華為反過勁來,便實現了對小米的逆襲,尤其是對于整個行業來說,越來越多的入局者包括樂視、360、格力等,使得市場空間被一再擠壓,企業市場份額也不斷被瓜分,因此要想在這個紅海市場中生存下來需要更多的是產品上的創新,同時專利積累也十分重要。
現今智能硬件芯片大部分都是使用ARM的架構,而芯片廠商要想繼續生產芯片就需要得到ARM的授權,正是看到這其中的利害關系,軟銀不惜血本也要拿下ARM,由此可見專利對于一個企業的價值還是很容易就體現的,專利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價值就顯而易見了,另外,小米此前一直想要出走海外市場,奈何受限于專利問題,一直無法大規模鋪貨,只得在印度市場練手。
這次通過購買專利,并搭上微軟,成功獲得了進軍海外市場的專利準入資格,在打開海外市場之后,小米也將迎來新的春天,這是毋庸置疑的,而這僅僅是專利的限制作用。如果一早小米就有專利積累,那么其早就拓展海外市場了,筆者認為專利對于一個企業來說當然是很重要的,華為與三星之間的專利互訴是長期的持久戰,而從一般的經驗來看訴訟雙方只有互作妥協才是最好的選擇,在專利訴訟之后華為必然有下一個動作,只是我們還不得而知。
而華為要想將三星拉下神壇僅僅在專利上做文章是不夠的。
華為底蘊積累已經足夠,其更多的需要在產品上做突破,如何才能保持持久的創新能力是華為需要直面的問題。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