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玩起量化,奶茶知道嗎?
樂視遍地開花,果實何時收?
一切都在跨界,一切都在顛覆... ...
▼
隨著“互聯網+”戰略的不斷拓展,加之上市公司在融資方面的切身需求,“互聯網金融”成為不少公司拓展業務或轉型升級的“必殺技”。如果說此前互聯網金融還只是少數公司被迫轉型的需要,那么自2016年以來就已成時代“新風口”,潛力可能不小于電子商務。并且在當下,甚是如此。
互金行業從來不缺熱點,也不缺新進入者。
蛋糕就這么大,虎視眈眈者卻不乏少數——

NO.1 百度
再一次押注金融,克敵制勝OR功敗垂成?
百度過去曾被外界視為過于保守,在O2O、互聯網金融等多個領域延誤了最佳戰機。從2012年起就開始“呼喚狼性,淘汰小資”的李彥宏讓百度變得不一樣,先后在不同場合向外界傳達了百度不在乎華爾街質疑、無懼股價下跌、要持續加大對外投資的激進聲音。
今年4月29日,李彥宏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稱,“百度將在金融服務領域扮演‘改革派’角色。”他還說,自己將花更多時間在互聯網金融上。
這個夏天,百度似乎正再一次悄悄進入金融業。
最明顯的跡象,是一連串密集的人事調整。

從去年的12月,百度就已展開部門架構的變革,先是百度金融服務事業群組(FSG)成立,由副總裁朱光全面負責,原來分散在其他事業群組的支付、理財、保險等業務集中到同一部門,結束各自為政的松散狀態。再有便是今年夏天的人事變動,6月16日,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前總經理張旭陽加入百度任副總裁,6月20日,陸金所前執委黃爽擔任副總裁,前者負責理財和資管,后者負責消費金融,均向朱光匯報,6月22日,朱光也晉升為高級副總裁,繼續全面負責FSG。除此外百度還加快了投資科技金融(Fintech)企業的步伐,意圖獲得美國初創企業的新技術。
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已經在暗示著,百度準備著要掙脫“新業務大多黃了”的魔咒,在金融領域打打一場翻身仗——
其實百度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野心大眾都已了然于心,比如其前不久先是與中信銀行合資成立直銷銀行“百信銀行”,接著又宣布聯手安聯保險、高瓴資本共同組建一家合資互聯網保險公司。跨界金融對百度來說也已是勢在必行。
百度有自己在金融方面的差異化優勢——基于每天響應60億次搜索請求的大數據和以“百度大腦”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李彥宏說,百度每天都會收到海量金融服務的搜索請求,這充分說明了用戶的金融服務需求非常龐大。“從金融的本質上來說,金融產品是資金流和信息流,其中信息流的匹配和傳遞正是互聯網的強項,而資金流的轉移則是傳統金融機構的強項;從交易的過程上來講,金融不需要配送,沒有物流的壓力,也不需要倉儲,所以它和互聯網的結合是天然的。”

雖然百度高管們都強調百度在搜索和數據上的特長,但外界普遍認為百度最大優勢還是流量,但一位第三方支付的產品經理指出,“不是所有流量都能轉化為客戶,BAT三家中,百度的客戶連接最弱,純工具屬性太強,而有客戶粘性的產品都被KPI引上歪路,百度還分不清哪些底線是不可逾越的。”之前的熱點如賣血友病貼吧、“魏則西事件”確實已顯然表明百度在流量變現過程中有時甚至忘記了底線在哪,公信力差,流量再大又有何用?
此次跨界,百度究竟是翻盤還是翻船?一切都還是個未知數……
NO.2 ?京東
大數據+量化平臺,欲助力“互聯網+”轉型
前不久,在北京京東總部,舉行了京東金融證券科技產品發布會,發布了兩款最新的金融科技產品:京東金融大數據指數,京東金融量化平臺。
金融的核心是風險,而評估風險離不開收集分析數據。京東金融大數據首先將提供大數據消費指數。京東金融大數據消費指數主要應用于證券投資行業,包含家用電器、計算機、手機數碼、食品飲料、酒類、服裝鞋包、家居家裝、珠寶首飾、母嬰保健、辦公設備、運動戶外及個護化妝等12個大消費類行業的價格指數和銷售指數。該指數,整合京東商城,以及采集的所有中國公開b2c電商公開的數據做成的指數,所以也稱中國網購指數。這些信息表現出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其所發揮的作用愈加明顯。

京東金融副總裁姚乃勝也表示,京東金融具備中國最大自營電商12年積累的龐大一手數據優勢,再結合京東金融所構建的大數據生態圈,包括數庫、聚合數據、天灝資本等,擁有海量且安全的數據量;有了這些數據,再結合京東金融在數據清洗、分析和建模上的優勢,有效挖掘這些數據的應用價值。
京東金融量化策略開發平臺仍處于初期階段,仍不健全。但可以看到的是,此次量化策略顛覆了傳統。傳統投資是投資者或其團隊,根據收集到的信息,依據個人經驗以決定買賣什么,多少,價格,傳奇人物巴菲特、索羅斯的都是如此。而量化金融則是數學統計的方法,科學分析數據,編譯指令集合,產生自動化,模型化的投資策略。其最大的特點優勢是,普通人參與投資,容易受到情緒的干擾,如上漲時貪婪、下跌時恐懼等。而量化投資能夠保持絕對理性,而且對市場信息,市場變動的反應速度遠快人工操作。

在京東金融的兩方面表現上,一方面,量化平臺能為各類投資者提供量化策略生產及回測服務;另一方面,則是利用了京東金融自身的大數據的特點為策略開發者提供更多策略選擇。
京東雖然算是BAT等大型互聯網企業中較為低調的一員,但欲轉戰金融之路也看出了其不小的野心。
NO.3 ?樂視
一石驚起千層浪,30億進軍房地產值不值?
繼涉足手機、汽車和體育等行業后,如今樂視進軍下一城——房地產。
5月16日,上市房企世茂股份發布公告稱,將旗下兩家商業地產開發管理公司100%的股權以近30億的價格轉讓給樂視控股,并將與樂視展開多元合作。據了解,樂視控股30億所收購公司旗下的項目為北京世茂工三,位于北京核心商圈三里屯工體北路,由世茂集團動用30億元巨資打造。公開資料顯示,該項目占地面積近4萬平方米,其中建設用地2.94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21.20萬平方米。項目2009年已經開盤,包括商業、產權式酒店、智能寫字樓等業態。樂視COO劉弘曾透露,樂視正在與一些地產商合作,推出樂視超級電視模式的地產營銷模式,即“成本價+服務費”

樂視涉足房地產并不是第一次。
2015 年 11 月,樂視以 4.21 億元在重慶拿下了近 40 萬平方米的商住用地;
2015 年 12 月,樂視控股旗下的樂視體育和華熙國際簽署協議,冠名其旗下的五棵松體育館,將其名字改成了“樂視體育生態中心”等。
而除此之外,樂視很早就和一些開發商達成了戰略合作,比如,樂視與當代置業合作的酒店,和國華置業的住宅提供過智能化解決方案等。而所謂的“智能化解決方案”無非就是在這些地產項目中提供樂視電視、網上視頻收視服務等。而此次無非是換了個概念,花了近30億收購了北京世茂工三項目,項目雖處三里屯商圈,但體量與位置都略顯尷尬。世茂廣場商業實際建筑面積為5萬平方米,但實際租賃面積僅有2.6萬平方米。迷你的體量與傳統百貨式的內部構造讓世茂廣場難有太大發揮。

也有分析認為,以視頻業務起家的樂視一點都不外行,深諳“地段、地段、地段”的地產鐵律。業內普遍將樂視此次收購商業地產項目看作是樂視發力房地產行業的一個重要節點。
而互聯網企業進軍房地產是否會帶來行業的變革,網友們也深表期待。有熟悉樂視模式的用戶就希望樂視盡早進入住宅領域,推出“半價房”,徹底消滅地產業的暴利。但這種想法目前看起來并不現實,房地產行業需要高投入,資金成本大,能真正賺錢的并不多。就算樂視進軍房地產,也不太可能掀起一場“價格革命”。
NO.4 ?奇虎360
遲來了些,但終究擠上了互金的巨輪
周鴻祎曾在2013年疑惑,“搞不懂為什么互聯網公司都要去搞金融?”現在應該解惑了。近期奇虎360集團內部成立了360金控。
這場始于數年前的金融盛宴中,其他的互聯網巨頭早早地就趕赴了,阿里巴巴的螞蟻金服已經估值超600億美元、騰訊和百度在幾年的時間內也完成不少金融牌照的布局。?

現在應該解惑了。
前不久奇虎360高層接受采訪時曾說,近期集團內部成立了360金控,一方面作為法律實體用于對旗下金融業務的子公司持股,另一方面是方便為這類子公司在集團層面調配資金以及法律、風控等方面人才。目前,360金控旗下已經低調地布局了多條業務線,正在搭建相應的服務系統和資源調配系統。
又一家互聯網巨頭正式進軍金融……
互聯網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產品、服務約定俗成的印象,比如火鍋店可以是最好的指店甲,咖啡館是VC聚集地。同樣,金融領域也成為了互聯網企業改變當下用戶和流量如何變現,并且尋找新的變現方式的一種契機。
▼
一切都在跨界,一切都在顛覆

任何一件事情,不要做得太早,也不要迎合地太遲。同一件事情,做早了可能是違背這世界運轉的規律;做的剛好,就是創新;反映過遲,則只能在自己的瓶頸里越陷越深。互聯網金融的蛋糕究竟有多大?是否足以讓人人去搶?高盛高華證券副總經理、董事總經理馬寧曾公開表示,預計到2024年以BAT和京東為首的互聯網巨頭所發放的消費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規模將達到人民幣6.8萬億元,較2013年人民幣70億元的起始水平,未來十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76%;互聯網金融企業利潤將增至40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1%;P2P在2013年總規模270億,高盛預計至2024年可以達到2萬億。
正如許多人所預料的那樣,2016年是互聯網金融整合的一年,誰能夠利用好這個工具,實現彎道超車,還很難說。可以預見的是,大浪淘沙之后,互聯網金融是下一個巨大的風口,如果能夠提前布局會占得先機。總會留下來實干型的企業。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