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融資這件事情上,投資人的終極目的就是想方設法為LP和自己賺取更大的收益,這過程中只要不違法的手段都有可能使上。你沒有辦法阻止他們,罵也沒有用,只有采取足夠的防范措施,才能讓自己減少受傷的機會。
以下是幾種典型的受傷方式:
一是參與項目獲取公司機密數據。投資人創業,通過跟自己所投領域創業者的交流,充分了解這個行業里的各種關鍵要素、模式和思路,甚至借此機會物色了些不錯的行業人才,以備創業之需。對于這種情況,可謂防不勝防。
二是承諾投資后對價格反悔。這樣的慘痛案例不勝枚舉。比如,已經簽好了term sheet, 結果等錢花得七七八八的時候,投資人說,項目過會的時候受到激烈的反對,投委會主張不能投了,要投的話估值得降1/3。而創業者由于融資進度被拖了過長時間,現金流吃緊,無奈之下,只能接受了新的投資方案,但為之后的合作沖突埋下了伏筆。
三是承諾投資后不履行,投資人直接通知你不投了。更讓創業者不爽的是,有的投資人會說我投定你了,簽個排他協議,你就別接觸其他投資人了,安心跑業務吧,不要分心。但是到了最后,不僅不投,還活生生拖累了創業者。
四是把創始人踢出局。錢到位之后,本應一起同舟共濟的過程中,經常發生投資人和創始人意見相左的地方,結果往往就是創始人直接被game over了。
7點忠告:
在這寒風吹起的時候,創業者和投資人的關系又更為微妙,急需融資的創業者可能會更容易受傷。就創業者如何在融資的過程中少受傷害,我與春曉資本的合伙人呂佳凱先生做了深入的交流,他給出了下面的建議:
創業者必須要明白,對于投資人來說,投融資必須用最冷靜的眼光去看待,可以說這是天底下最不能動情的事了。投資人必須絕對理性地看待項目,即便自己做不到,LP們也會要求他做到。所以必須時時告誡自己,投資人就是賺錢機器,不是人生導師,不是濟世華佗。
與投資人面談前,應該先做好投資機構的背景調查,最好與有0到1成功創業經歷的投資機構溝通,那些只知道些心靈雞湯、成功學、所謂見多識廣的人生導師,都是誤人子弟的角兒。
投資人會認為,那些僅僅因為數據或者技術泄漏就覺得競爭會處于劣勢的團隊,是不值得投資的。創業荊棘九死一生,向來沒有坦途,爾虞我詐的商場如戰場,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充分競爭的市場就是這么殘酷,你必須經得起考驗;現如今這么信息化的創業環境,只有戰略和執行力足夠牛,才是競爭力,其他根本不值得擔心。
投資人放棄投資的唯一原因就是你還不值得下注。投資人經營LP資產,實現利益最大化,同樣是一種創業的路徑,創業者站在自己角度,只看到一面,殊不知投資人更要耳聽八方眼觀六路,考慮問題的方式是復雜而多樣性的,面對浮夸的數據、天馬行空的模式,去偽存真的過程,對于投資人來說本身就是個體力活,需要考慮的因素遠大于創業者。
好項目是稀缺的,如果投資人談后對你提不起精神,愛理不理,就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這樣的投資人身上了,業務上講究聚焦,談融資同樣需要聚焦,效益最大化。
如果害怕投資人承諾后不守信,可以在簽署協議之前,多要一些保護性的條款,如過橋貸款、不排他的條例(可多家機構進行盡調)、取消對賭等,如果實在沒有投資經驗,建議還是請專業靠譜的FA團隊,可以規避很多坑。
一個成熟的創業者,情商比智商更加重要,如果融資已到兩情相悅的地步,在領取結婚證之前,就應該與投資人有充分的溝通,資源互兌、共同前進,一定要讓投資人切身感受到業務的迅猛發展和團隊戰斗力,一定要相信,一個足夠性感的團隊,投資人會像餓狼一般撲上來,巴不得盡快入洞房。
融資不能只看錢和估值。融資,應該是融合資金+資源,獨特而稀缺性的資源,對于創業團隊來說可能是錢買不到的戰斗補給,權衡的優劣的標準應該是:是否能保證自己在殘酷競爭環境過程中保持持續的優勢。
而對于投資人而言呢,應該更懂得把握投后管理的分寸,投資也是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活兒,選擇合適的團隊、充分的信任溝通、靠譜的戰略資源補給、還要有愿賭服輸的胸懷。另外,面對好項目,投資人是否能順利搶到,也要看自己是否足夠性感,足夠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