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趟國際班列向全球展示對外開放的“成都速度”
中歐班列(成都)第2000列發車 白桂斌 攝
中歐班列(成都)開行數量率先達到2000列,展示了對外開放的“成都速度”白桂斌 攝
昨日,一直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的中歐班列(成都)開行量再次實現重大突破:上午9時30分,一列滿載液晶顯示器、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的中歐班列(成都),在一聲長鳴笛后緩緩駛離成都國際鐵路港,在運行大約14天后將抵達荷蘭蒂爾堡。這標志著中歐班列(成都)累計開行量達2000列。成都成為國內首個實現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達2000列的城市。 運行僅五年 已拓展至境外16個主要城市 2013年4月26日, 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中歐班列(成都)從成都青白江始發,架起快捷暢通的亞歐大陸橋,從根本上打破西部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必須依賴港口的歷史。四川,一躍成為中國內陸開放新高地。 經過五年運行,中歐班列(成都)已織線成網,聯接境外16個城市、境內14個城市,每天在成都至歐洲間往返的班列不少于3列,已構建以成都為樞紐、聯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亞歐大陸橋。“一帶一路”在這條大通道上不斷延伸。 東向拓展“蓉歐+”鐵路班列貨運通道,依托長江水道和沿江鐵路打通聯結長三角、珠三角等的東向通道,輻射日韓、美洲地區。 西向在中歐班列蓉歐快鐵穩定運行基礎上,加快成都至西寧鐵路、川藏鐵路等建設,爭取成格鐵路納入國家規劃,開辟經霍爾果斯出境的第二條西向國際物流通道,形成經阿拉山口至蒂爾堡、經霍爾果斯至伊斯坦布爾的泛歐鐵路大通道,打通進出印度洋阿拉伯海最近的鐵海聯運通道。 南向著重打造蓉桂陸海通道,穩定運行經廣西欽州聯通東南亞、澳新、中東的鐵海聯運班列和經廣西憑祥至越南河內的跨境鐵路班列,適時開通經云南至東盟國家的泛亞班列,依托泛亞西線連接緬甸皎漂港,打造進出印度洋孟加拉灣最近的鐵海聯運通道,形成東中西三大泛亞鐵海聯運大通道。 北向穩定開行經二連浩特直達蒙古、俄羅斯、白俄羅斯的國際鐵路運輸通道,有效覆蓋獨聯體國家,對接中蒙俄經濟走廊。 推行“520”模式 提升班列運營更加高效優質 今年以來,中歐班列(成都)堅持“穩定數量抓質量”的思路,以提升班列開行品質與服務為主導,推出公共班列、精品班列、定制班列三大產品服務體系,努力提升班列服務質量,推行“520”服務模式,堅持敞開五種受理渠道、兩個小時反饋、零投訴的服務質量要求,優化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機制,組建包括需求受理、方案制訂、價格測算、風險控制等功能為一體的客服中心服務團隊,提升班列服務水平。建立重點客戶、重點項目營銷管理辦法,建立針對重點客戶的快速反應、快速決策機制。從運價政策、運力保障各方面制定針對大客戶的支持策略,建立與大客戶的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在市區兩級政府、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支持下,成都組建港投集團,整合鐵路港原有班列公司、陸港公司、自貿通公司,建立市場化運營機制,實現班列開行與口岸服務、配套投融資、建設等高效協同,推動班列運營更加高效優質。 強化運營模式創新 通道輻射帶動逐步增強 去年以來,成都國際鐵路港創新中歐班列多式聯運提單金融服務,鞏固首張中歐班列提單創新成果,實現國外國內段鐵路運輸的整合,賦予陸路運輸提單物權屬性,以提單質押方式開具信用證進行貿易結算,提供配套物流金融支持,貨物實現“門到門”運輸,“一次委托、一口報價、一單到底、一票結算”。 創新集拼集運組織模式。已在去年12月成功完成中歐班列(成都)在烏魯木齊去程、回程集拼集運測試。海關監管由“列”變為“節”,內外貿商品集拼集運,有效提升裝載量,降低運行成本。推動艙位共享、代碼共享、資源共享、通關便利,促進和提升中歐班列(成都)重載率。 中歐班列(成都)逐步從開行數量轉向提升班列運營效能,重點圍繞本地貿易產業發展需求,結合大宗物資交易和進出口貨物貿易需求,為客戶提供融入供應鏈的物流、貿易、金融一體化服務。今年先后開行俄羅斯至成都木材運貿一體化班列,打通了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至成都的木材貿易通道,為西南木材交易中心的建設提供了保障。根據莫斯科與成都間商貿的需求,開行成都至莫斯科運貿一體化班列開行,輻射帶動省內攀枝花地區的蔬菜、水果和成都生產的鞋帽、服裝等打開了俄羅斯市場,同時將俄羅斯的糖果、巧克力、紙漿等源源不斷運往中國。 隨著成都國際班列開行規模的擴大,這趟國內開行數量最多、開行頻次最穩定、運輸時效最短的國際班列對產業和貿易的帶動效應逐步發揮,四川省近年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增長79.8%,為西部內陸企業沿著 “一帶一路”走出去提供了穩定的國際物流通道保障。 延伸閱讀 從“率先達2000列”看對外開放“成都速度” 2013年4月26日,首趟中歐班列(成都)正式沿著“一帶一路”奔向波蘭羅茲;2016年6月8日,中歐班列統一品牌后國內8個城市同時開行中歐班列,從成都駛出的蓉歐快鐵率先抵達歐洲終點;2017年12月27日,成都的國際班列年開行數量率先突破千列大關;如今,中歐班列(成都)開行數量率先達到2000列。這一系列的突破,不僅僅是“量”上的變化,更是“質”上的飛躍,也讓成都向全球展示了對外開放的“成都速度”。 6月2日成都召開的對外開放大會,以及隨后發布的新一輪對外開放政策,都明確提出要高水平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和內陸開放高地,構建立體全面開放新格局,全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其中,在全面構建聯通全球通江達海的戰略大通道方面,明確了實施國際班列提能計劃及目標:構建“縱貫南北、橫貫東西、通邊達海、四向聯通”的陸海國際大通道,加快成昆鐵路增建二線、成渝鐵路成都至隆昌段擴能改造和成格、成蘭、川藏等鐵路建設,推進隆昌至百色、攀枝花至大理等國內鐵路建設,對接泛亞鐵路、中吉烏鐵路和中巴鐵路,形成以國際鐵路班列、國際鐵海聯運班列為支撐的陸上物流體系,實現成都與歐亞大陸及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多方式、多路徑快速聯通。到2022年,成都形成7條國際鐵路貨運通道、5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國際鐵路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國際班列在國內開行城市中持續保持領先地位,服務貿易規模達到2000億元。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鈴聲聲清脆回響,千年之后的今天,回響聲被火車汽笛聲所取代,雖不見駱駝攀登高峰跋涉黃沙萬里,但絲綢之路繁忙景象仍舊延綿。中歐班列(成都)作為暢通中國西部與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貿易往來的重要載體,近年來班列運載貨物的品類實現了逐步拓展,班列開行質量穩步提升。去程的主要貨物有電子產品類的筆記本電腦、電腦主機半成品等,家電電器及工具類的彩色液晶顯示板、液晶彩電半成品等,汽車配件及設備配件類的連接器部件、缸蓋、閥門、模具等,服裝紡織類的服裝鞋帽等。返程的主要貨物有機械設備、紅酒啤酒、電器設備、汽車及零配件、飲食品等。目前,在成都本地生產通過中歐班列(成都)運輸的貨品主要包括TCL的彩電、戴爾公司的筆記本電腦、飛利浦公司生產的LED燈具、中航成飛公司生產的一號框、壁板、莫仕連接器生產的連接器部件等貨物,還有溫江的花卉、蒲江的獼猴桃等優質特色農產品。 一趟趟國際班列忙碌運行,也給國內消費者帶來了實惠。以搭載的賓利、路虎、奔馳、寶馬、奧迪等平行進口汽車為例,價格一般比中規車便宜5%—30%。以運輸的德國、烏拉圭、荷蘭等進口牛肉為例,價格一般比市場其他渠道進口牛肉便宜30%左右。 市口岸與物流辦相關負責人稱,目前成都已開通16條國際班列線路,分別通達羅茲、馬拉、紐倫堡、蒂爾堡、根特、米蘭、莫斯科、托木斯克、明斯克、斯莫根、布拉格、維也納、伊斯坦布爾、阿拉木圖、塔什干、河內;已開通14條“蓉歐+”國內班列線路,暢達上海、寧波、廈門、廣州、深圳、武漢、天津、青島、日照、昆明、南寧、欽州、瀘州、憑祥。下一步,將重點擴大蓉歐國際班列覆蓋面,進一步提升班列運營質量、服務水平、競爭能力和品牌優勢,確保在國內開行城市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暢達的國際貨運通道,加上高效而便利的通關環境,推動著成都開放經濟快速發展。來自成都海關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省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4605.9億元,同比增長41.2%,增速創歷史新高。其中,去年成都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941.8億元,同比增長45.4%,增速高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位,而成都與“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實現同比成倍增長。 中歐班列(成都) 大事記 2018年6月28日 中歐班列(成都)累計開行數量率先突破2000列。成都成為全國首個實現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達2000列的城市。 2018年4月12日 首列直達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中歐班列(成都)駛離成都國際鐵路港。至此,成都國際班列線路數量增至16條。 2018年3月29日 中歐班列(成都)宣布將再次提速,測試運行國際精品班列,且將于今年7月步入穩定運行階段。精品班列運行時間將減少約2天,最快不到10天就可以從成都抵達波蘭。 2018年2月27日 從荷蘭蒂爾堡出發的首趟從境外返程的集拼集運班列抵達成都國際鐵路港,標志著中歐班列集拼集運模式升級至2.0版本。 2017年12月27日 成都國際班列年開行數量率先突破1000列大關,成都國際鐵路港的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2017年12月20日 首班中歐班列(成都)集拼集運實單測試班列在烏魯木齊完成集結正式發車。在全國開創了中歐班列新的運輸和監管模式,實現了通道共享、互惠共贏。 2017年11月3日 首趟“蓉歐+”東盟國際鐵海聯運班列開行,成都通往泛東南亞的南下物流通道打開新大門。不僅服務于成都企業更好地“走出去”,更使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形成聯動。 2016年6月20日 啟用統一品牌“中歐班列”的列車,從中國8個城市同時發車奔向歐洲,率先抵達的正是始發于成都的蓉歐快鐵。不僅向全球展示了與眾不同的“成都速度”,更樹立起中歐班列第一品牌。 2013年4月26日 首趟中歐班列(成都)從成都發出,架起了從成都直達歐洲、快捷暢通的亞歐大陸橋。 (記者 楊富 劉金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