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講一盒狗屎糖和一個老者的故事。故事有點煽情,但是主要還是以客觀為主,放心,放心。
文| 慢半拍小姐
創業不到兩年,狗屎糖年銷售額超2000萬!
杜新萍今年50歲了,成都永健食品有限公司算是他第二次在中式糕點領域發力,而且效果也不會第一次差,甚至更好。
目前,成都永健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做傳統小食品的生產、批發,以及部分銷售。擁有36位傳統糕點大師傾情助陣,已為四川各大旅游特產店供貨旅游餅、糕點食品,2014年年底,開始正式創業。
在創業的第一年,公司就將銷售額做到了2000多萬。當然,在眾多出自成都永健食品有限公司的小食品中,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狗屎糖。

狗屎糖:小名叫豆香糖,大名麥芽糖,是一種以黃豆粉、花生仁、麥芽糖、植物油等為主的輕度充氣型糖果。
此外,關于狗屎糖這個有些特別的名字,還有一個小小的故事呢。
據說,以前在困難時期,四川的貨郎們挑貨下鄉換破爛,挑貨中就有麥芽糖。很多貧困人家因為窮,沒啥破爛可以拿來換,甚至連換芽糖哄孩子的破爛都沒有。
但是,孩子又特別想要,于是貧窮人家的大人們就哄孩子說:“那是狗屎糖,吃不得的。”后來,說的人多了,麥芽糖就真的叫狗屎糖了。
當年過半百的杜新萍在蓉小漂面前再次說起這顆小小的狗屎糖時,他臉上的興奮溢于言表,還饒有興致地伸出了雙手向我們比劃狗屎糖的具體形狀、大小,他的眼睛里還冒著自豪的光。
那一刻,我覺得他不僅是狗屎糖的生產者,更是狗屎糖的忠實顧客。
后來,我就真的問了他,是否是因為喜歡吃,才選擇小食品生產創業的?
傳統文化人做傳統文化餅
身著條紋淡藍色體恤的杜新萍,身材中等偏結實。當然這些都不是他最明顯的特征,其實他較為凸顯的額頭和稍高的發際線,讓他不笑的時候,自帶威嚴,才是最讓蓉小漂印象深刻的。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都是吃面包、喝牛奶長大的,被稱之為‘面包的一代’,但其實傳統的中式糕點中,是沒有面包這一說法的。”
杜新萍從面前的茶桌上端起了自己的花茶,輕輕地吹了吹,隨口小酌一下并繼續說道:“其實面包的出現在小食品領域是作為一個分水嶺的標識,當面包大行其道了之后,中式糕點的市場繁榮景象也就日漸衰弱了。同時,我們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也伴隨著這種衰退,開始發生了改變。”

作為一個中國式傳統文化人,杜新萍認為中國傳統的糕點食品是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價值,營養價值,甚至是口味魅力的。
比如,中國的月餅,不僅是一種好吃的糕點,更是蘊藏著中秋團圓的美好寓意。杜新萍說,“相反,面包除了可以裹腹之外,就沒有其他價值了。”
在創業中,杜新萍希望,可以去追尋一個我們已經失去或者正在失去的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甚至是一種情懷。
“我已經50歲了,經歷了一個從沒有面包到有面包的一個時代過渡。我覺得休閑食品一定要品鑒,傳統的食品它是一定非常具有生命力的。”
“比如我們狗屎糖的產品,就是對50、60年代的傳統休閑食品的一種傳承,是一種回顧歷史的情懷體現。”杜新萍思考之余說道。
是的,現實生活中的杜新萍不像別的創業者那樣:要么是懂食品制作技術;要么是有食品生產經銷資源;要么就是他愛吃,是個十足的吃貨。
但讓我有些意外的是,他既不懂技術、也沒啥這方面的資源,而且也不是一個標準的零食發燒友!他說,他做這一切,單單只是因為熱愛中式糕點,熱愛那些“童年的味道”。
甚至就連為什么會把廠房選擇建在新都馬家鎮,他的回答也僅僅是因為那里曾經是成都最早的食品基地,方便找手藝精湛的糕點師而已。
互聯網時代,傳統食品行業該何去何從?
狗屎糖、牛軋糖、桃酥、月餅、鮮花餅、麻餅、傳統糕點組合等等,一切從成都永健食品有限公司出產的休閑小食品,其實都是隸屬于傳統食品行業的。
所以,它們毫不例外的面臨了一個所有傳統食品行業都會面臨的挑戰——來自移動互聯網及電商的沖擊。
杜新萍說,這個移動互聯網的新時代對食品行業的影響真的很大,原本作為旅游特產商品,采取線下門店銷售的方式是最合適的。
一般來說,旅游者會因為某地的歷史人物風貌而選購這里的旅游特產;也會因為單純地旅游禮物分享,而選購旅游特產;甚至也會因為一時的味覺新奇感,而選購旅游特產。
杜新萍感慨道,地域差異這個根本性的因素應該一直貫穿在人們購買旅游特產的決策中。但如果只是單純的互聯網或者電商模式,人們很難有地域差異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對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影響甚大。
為此,成都永健食品有限公司的主要銷售陣地還是選擇放在了線下渠道和門店銷售上。
他們通過優良的品質、精美的產品包裝以及較為優惠的供貨成本價格等優勢,在創業將近兩年的如今已經成功構建了一個較為成熟和完善的線下渠道供貨系統,并且把他們的產品鋪貨鋪到了四川所有旅游特產門店,并輻射到云南、湖北,廣西、青海、西藏、重慶、江蘇等8個省市。
當然,電商火熱時代,盡管已經年過半百,杜新萍還是帶著他的傳統休閑食品趕了一回“時髦”。
他們除了線下供貨之外,在線上也會給一些資質不錯的食品商家供貨,甚至還有自己的食品品牌,名叫“永進”。
如果你是一名川式糕點吃貨的話,四川特產永進鮮花餅、永進狗屎糖、永進傳統糕點組合這些名字,你一定不會陌生吧~
他曾推動云南鮮花餅改造
是時候該帶你們好好了解一下杜新萍這個人了。
杜新萍,一個地地道道的成都60后,對休閑食品自己的一定獨到見解和豐富的相關從業經驗。據說,他曾經是云南鮮花餅產業化的主要推動者,對傳統食品產品運作有著較為成熟的管控和推動經驗。
2011年11月,杜新萍開始接手云南鮮花餅產業化的改造任務。通過對鮮花餅銷售范圍的拓展,使其與現代銷售模式進行嫁接,構建較為完善的產品營銷體系。
比如,剛開始云南的鮮花餅主要以嘉華鮮花餅為主,當時嘉華在云南共有148家蛋糕店,所以它的鮮花餅當時的主要銷售陣地就是這148家蛋糕店。
但你要知道,蛋糕店的食物主要是針對云南省本地銷售群體的,這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局限的消費群體。如果將其營銷渠道進行一個改造和拓展,比如引入特產領域。作為旅游大省的云南,相信一定會有一個不錯的成績。所以當時杜新萍就和朋友一起創辦了一個云南玉溪丫咪綠色休閑食品有限公司,把鮮花餅從餅物糕點引入旅游特產領域,并被多家同行廣泛借鑒。
后面事實也證明了這一猜想:在嘉華蛋糕店銷售時,年均銷售額才2億,但引入特產領域,流向全國之后,嘉華鮮花餅的年銷售額最終在2013年達到了30億的成績,效果顯著。
最后再加上網絡營銷等新方式的加入,讓云南的鮮花餅適應了當時的旅游特產消費需求,組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產品營銷體系,最終使其從一個餅物產品向流通產品成功實現轉化。
“中式糕點正在用一種新的形式去適應現在人們的消費習慣,比如沙琪瑪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演變例子。”杜新萍想了想,總結性地說道。
萬物皆有規律可循,與時俱進的觀念永遠不會陳舊,這是杜新萍對如何在兩年內將自己的創業營收達到2000多萬的一個總結,你的創業心得又是什么呢?歡迎留言或私信蓉小漂,告訴我,你的創業故事和感悟~
編者注:本文系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圖片來源于成都永健食品有限公司和網絡
生活從來不止一面,同在成都亦有不同活法。
關注蓉漂,每周聽一個不一樣的成都人。
你有好故事,你在成都,請告訴我們。
微信號:蓉漂
ID:RC-Robinson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