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使做的是一個投資機構懸賞“捉拿”好項目的平臺,投資機構列明投資方向和標準,由專業投資人來推薦項目。公司于2015年5月獲得蘇河匯種子輪投資,同年再獲陶石資本的百萬級天使輪投資,目前正在積極進行A輪融資。 1.?起步早:聚天使,是聚份子團隊在深入早期創投服務領域的一次重要探索,這個團隊是國內最早為創業者提供投資人溝通渠道的團隊之一; 2.?執行力強:聚份子、聚天使團隊在幾個月時間里,幫助了數千個早期創者對接了專業機構的投資人,使創業者能夠獲得投資人的意見反饋; 3.?聚天使這種投資機構“懸賞”專業投資人推薦項目的方式,將極大促進早期投資行業向高效化、精細化發展。 以下是36氪對聚天使的報道,作者老扎。蘇河匯對報道略有刪節 在這個萬眾創新的時代,創投圈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創業項目和投資機構都呈現井噴式的增長,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好的項目被淹沒,投資機構需要大海撈針一樣的去尋找。 聚天使想解決的就是投資機構的效率問題。“LP投錢給基金看重的是基金的分析和判斷能力,而找項目相對來說是一個低技術含量的活,投資經理不應該將主要時間花在這上面。”聚天使的創始人陳啟明說。 與FA性質的對接創業者和投資人的平臺不同,聚天使不允許創業者自己推薦項目。為了達到提高投資效率的目的,必須保證平臺上項目的質量,因此聚天使嚴格限制推薦人的資格,現階段聚天使要求所有參與的推薦人必須來自專業的投資機構,并且有過投資完成的案例,這相當于投資機構把尋找項目和初步篩選的工作,眾包給市場上的投資經理來共同完成。 “我們開始最擔心的也是投資人推薦的項目質量不好,后來發現不存在這個問題,大家推薦的項目基本都能達到上投委會的水平,有的甚至連盡調報告都做好了,因為大家都是專業的投資人,推薦爛項目是在浪費彼此的時間。”陳啟明說。 投資經理推薦項目給其他機構,這里面似乎有些違背商業倫理的問題。“這是沒辦法的事情,”陳啟明說,“本來這種現象也客觀存在,總會有一些不錯的項目,或者不符合自家基金的投資思路,或者投委會沒通過,這個時候投資經理把項目推薦過來,問題也不是很大。” 不過為了保護投資經理,聚天使的項目推薦還是采用了匿名的方式,最終按照效果付費。投資機構決定投資后,把 “賞金” 打給聚天使平臺,再由平臺轉發給推薦人。聚天使的盈利模式是從 “賞金” 中抽取一部分提成,匿名交易還有助于防止飛單。 聚天使的產品邏輯很簡明,但也相對容易被抄襲。規模就是護城河,聚天使也希望通過建立一個機構和推薦人活躍交流的社區來增加粘性。這其中有兩個問題需要抉擇,首先是沖規模和項目質量之間的平衡,項目推薦當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如果質量下降就失去了提高機構投資效率的意義。 這方面聚天使還是希望把控好推薦人的專業度,未來除了投資經理,聚天使還會允許FA和記者注冊成為推薦人,FA通常簽不到最好的案子,因為好項目通常可以自己拿到錢,而通過聚天使的平臺,FA再碰到好項目的時候就可以從投資機構賺到錢。 匿名與實名是另一個問題,雖然匿名在交易方面有諸多好處,但是在社區方面,實名可以增強信任感,減少社區負能量,但是實名社交又難以阻止用戶關系遷移到微信上,這幾乎是所有社交產品都面臨的問題,在這方面聚天使還需要探索。 談到未來的發展方向,陳啟明表示聚天使不會自己做FA,以避免和推薦人產生利益沖突,不過仍然會圍繞項目和投資人做一些拓展,B輪后的眾籌可能是一個方向,相對后期的公司風險小一些,更適合普通投資者,也可以幫助投資機構進行退出。 聚天使的創始人陳啟明曾任齊家網蘇州站市場兼運營總監,之前曾創立蘇州酒店公寓。上線3周以來,聚天使吸引了30多家機構入駐,共推薦了200多個創業項目。
蘇河匯投資總監William(曾建民)推薦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