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占據中國手機業務35%市場份額的“諾記”,三年前被微軟以72億高價收購,如今卻又被微軟以僅3.5億美元的可憐價賣給了富士康旗下子公司富智康和HMD Global公司,曾經那么輝煌,那么厲害的諾基亞為什么會淪落到價格還不如一家創業公司呢?今天我們就以諾基亞開篇講破壞式創新。
以諾基亞為代表的 GSM 系統手機,其實是被以蘋果為代表的觸摸屏技術,或者說幾乎是把電腦小型化加上通訊模塊的這樣一種技術,給徹底革掉了。面對這種蘋果公司的這種破壞式創新,強大的諾基亞其實也是沒有應對之力的,只能無可奈何看花落去,看蘋果一路崛起。由此看來,破壞式創新是極具顛覆性的,那破壞式創新有幾種形式呢?
這樣一種最具典型代表意義的案例,在這個領域出現了顛覆性的技術,而這種技術本身所帶來的破壞是非常巨大的。因為技術所帶來的破壞式創新,比如電動汽車技術革掉汽油、汽車,電視顛覆廣播,數字音樂顛覆唱片業,電子出版、多媒體出版干掉紙質書等等。這都是因為技術的進步,底層技術的革新所帶來的這種力量,使依附在過去技術上的一切東西都會變革,都會不存在。
比較典型的案例是打車軟件 Uber 或滴滴,這種公司實際上是通過改變了過去的利益格局而造成的重新分配,這種機制帶來對既有商業形態的沖擊。
商業模式的變革,對過去既有的商業形態或商業公司,造成的一種破壞性革命。比較典型的、大家比較容易理解的案例是,電商取代了傳統商業。這種形式本身是基礎模型的事情,它本身可能會依附一種技術,但這種技術并不是顛覆性的。而這種技術的重新應用使我們過去的某一種商業模式產生了質變,產生了在過去那種商業模式的經營格局無法應對,這是電子商務所帶來的沖擊。
當年曾經有些人對電商、傳統商業的影響不屑一顧,但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看到結果,電商這種新的商業模式對過去傳統的商業形態沖擊結果已經顯現。
總體看來,第一種技術進步帶來的破壞式創新是最有效、最明顯的。但非常不幸,基于技術本身帶來的破壞性創新機會并不多。因為在技術發展的歷史上,這種底層技術所帶來的突破,其實不是常有的。而第二類和第三類這種創新方式,幾乎每天都有,只要你是有心者,對某個領域非常了解,幾乎可以在任何一個領域找到這種機會。
作為創業公司要不要盯住這些破壞式創新的機會? 一定要!
因為作為一個創業公司,在當今這個發達的商品社會中,依照過去的方式去做,幾乎是沒有機會的。而且大部分創業者所進入的領域,不一定是自己最熟知的。
換而言之,你用別人過去所勝利的方式打敗他是不大可能的,你既沒有資金、經驗、技術或者品牌優勢。想在過去的跑道上打敗既有的商業公司是很難很難的一件事情,我們最佳的選擇就是采用破壞式創新這種方式。
所以對一個初創型公司來講,如果你非常幸運找到了類似的創新切入點,姑且不要管這個創新是不是破壞式的,或者大可不必對外稱是破壞式創新。但我們一定要堅定地在破壞式創新這個思路之下做事,往三個方向去試一試,哪個方向取得突破,就從哪個方向著手,說不定你就是下一匹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