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級副總裁朱光直接向李彥宏匯報,
意味著在百度啟動金融業務2年多后,
李彥宏終于親自掌舵了。
文 | 周天
百度正再一次悄悄進入金融業。雖然這跟上次大作補貼推廣“百發”時相比,顯得低調,但一位百度投資部的人士稱,“百度這次真的準備大搞一下(金融)了。”
最明顯的跡象,是一連串密集的人事調整。
6月16日,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前總經理張旭陽加入百度任副總裁,6月20日,陸金所前執委黃爽擔任副總裁,前者負責理財和資管,后者負責消費金融,均向朱光匯報,6月22日,朱光也晉升為高級副總裁,繼續全面負責FSG,外界解讀,公關出身的朱光實為李彥宏心腹,行“監軍”之職。
部門架構上的變革發生得更早。去年12月,百度金融服務事業群組(FSG)成立,由副總裁朱光全面負責,原來分散在其他事業群組的支付、理財、保險等業務集中到同一部門,結束各自為政的松散狀態。而朱光直接向李彥宏匯報的變動,也意味著李彥宏在百度啟動金融業務長達2年多后,終于親自掌舵了。

百度還加快了投資科技金融(Fintech)企業的步伐,意圖獲得美國初創企業的新技術。7月18日,百度投資ZestFinance,后者結合機器學習與大數據分析進行信用評分,其CEO表示將首次依據百度的搜索數據開發信用評分產品,補足百度征信業務的技術短板。僅僅一個月之前,百度還投資了Circle,這是一家依托區塊鏈技術提供支付清算服務的初創企業,其優勢是跨境支付和社交支付,可以彌補百度錢包的不足。
盡管如此,百度在金融方面的布局仍然落后于阿里、騰訊,甚至都被京東甩開幾個身位,比如ZestFinance這家企業,京東一年多之前就投了。百度過去兩三年的思路大多停留在賣廣告抽取流量費用的層面,不少像“百發”這樣最初音量頗大的產品也最終沉寂。
百度是真的著急了,在不同場合都能聽到高管們表決心要把金融做大。李彥宏在4月29日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稱,“百度將在金融服務領域扮演‘改革派’角色。”他還說,自己將花更多時間在互聯網金融上。但百度拒絕對36氪透露更多信息。
這一次,百度有沒有機會掙脫“新業務大多黃了”的魔咒,在金融領域打個翻身仗?
百度的優勢
百度認為,基于每天響應60億次搜索請求的大數據和以“百度大腦”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將是其金融的差異化優勢。李彥宏的說法是:“目前互聯網金融的主流形式基本是推廣平臺,而百度做金融更多是利用自身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能力,改變現在金融的整個流程和做事方式。”
張旭陽稱,對于同一時間搜索同樣關鍵詞的人群,百度能獲得他們的群體性需求,通過細分到千萬級的標簽來給用戶畫像,用于分析消費模式和日常資金流,從而篩選出資產負債、收入情況和風險承受能力,再進行金融業務推送,并不斷調整產品組合,可以緩釋投資風險。看起來,張旭陽似乎覺得掌握了數據和技術優勢,百度能在財富管理上大有可為。
但一位征信行業高管認為這種優勢并不成立。“搜索引擎很難識別個人身份信息,只能獲取搜索關鍵詞,很難據此判斷個人信用。如果用戶持續搜索“奔馳轎車”和高檔樓盤,是不是就會被機器視為高凈值用戶?”
一位金融業券商研究員也認為,百度無法輕易獲得風險偏好和流動性偏好這些關鍵性指標,而搜索數據只能是“輔助”,并非過硬的數據(比如線下面簽或交易流水),反觀微信支付做大之后,能夠采集用戶交易流水和消費習慣,因此微信被認為拿到了一張“船票”。
移動支付機會渺茫
切入金融領域最重要的就是支付和牌照這兩樣。牌照對于百度這種大公司雖然不難拿,但百度在支付領域落后太多,目前只有在糯米及一些特定場景下,消費者才會使用百度支付。
盡管財報顯示,百度錢包激活賬戶數已增至6500萬,并與百度15個產品打通賬戶體系,一季度上線了活期和定期理財等業務。但一位消費金融獨角獸公司的CEO評價說,天天搞錢包返點,短期能把數據刷上去,但用戶沒有黏性,因為缺乏核心交易場景,用戶很少在百度生態中付費。
意識到這一點,百度打算以B-B-C方式去獲取糯米、外賣和Uber之外的用戶,選擇教育作為消費金融的切入口,一季度在北京、石家莊等9個城市,與萬學、北大青鳥等機構開展教育信貸合作。教育分期客單價高,百度可以迅速做大交易額,但用戶主要由教育機構獲取,百度短期內很難把用戶私有化,而且教育類產品并非高頻剛需,無法成為百度其他金融業務的入口級產品。
對百度來說,除場景之外,它還缺賬戶認知,但現有兩個很好的賬戶級產品:貼吧和付費推廣業務,前者2C,后者2B,可以作為突破口。糯米上面沉淀了一些交易數據,百度有機會圍繞平臺留存的商家和用戶來放貸,但美團點評也嘗試過,起色不大,百度未必更有優勢。
流量大,但是公信力差
雖然百度高管們都強調百度在搜索和數據上的特長,但外界普遍認為百度最大優勢還是流量,但一位第三方支付的產品經理指出,“不是所有流量都能轉化為客戶,BAT三家中,百度的客戶連接最弱,純工具屬性太強,而有客戶粘性的產品都被KPI引上歪路,百度還分不清哪些底線是不可逾越的。”
上述券商研究員對36氪表示,百度長期以來為很多P2P提供流量分發服務,這種簡單粗暴的競價排名模式,邏輯就是誰給錢多,就把誰擺在顯要位置,這其中就不乏一些前期猛做推廣最終卻跑路收場的理財平臺。
一位國資背景的網貸平臺CEO對36氪稱,自己品牌的關鍵詞被一些資質較差的競爭對手買斷了,搜索時排列在頁面前幾位的是名稱接近的競品,用戶常常被誤導至競品,并不符合用戶的利益。
在競價排名成為百度搖錢樹的背景下,百度聲稱要開始從用戶風險偏好出發來推送金融產品,如何順利切換盈利機制?當用戶對百度已經形成刻板印象,要讓用戶相信百度并非站在廣告主的角度來推薦金融產品,恐怕還需要很長時間。
賣血友病貼吧、“魏則西事件”都表明百度在流量變現過程中忘記了底線在哪,UE總監劉超因PPT太low遭到群嘲,百度地圖偷跑流量下載郭德綱相聲,這些無關痛癢的意外也讓局面雪上加霜,一時間,這家中國最大的搜索企業陷入輿論漩渦,公信力也跌至低點。
公信力和口碑的不足,已經成為百度獲取金融用戶、發展財富管理的一大障礙。但作為巨頭,百度不完全沒機會,如果站在更宏觀的角度俯瞰,百度做金融的本質,只能是利用大流量來獲取客戶,再往參控股的各個場景中對接資金。本質是“連接”,這中間更重要的是輸出風險控制能力,挑選什么樣的資產推薦給理財用戶不會砸平臺口碑,以及做貸款業務如何控制壞賬,都考驗著百度的風控能力。
復盤當年,模仿余額寶的“百發”做不起來的原因在于,用戶首先有支付需要,形成交易沉淀資金,再存入余額寶就是水到渠成;而“百發”缺乏這種交易基礎,只是依樣畫瓢地上線類似產品,就想為百度的金融業務打開突破口,屬于本末倒置,后來還有不少新產品都犯了類似錯誤,而今要重整旗鼓,就必須結合百度自身優勢來設計新業務。
百度并非機會全無。一家投資機構的董事總經理對36氪稱,隨著銀行逐漸線上化,銀行柜臺會撤銷,資金端的機會很大,因此打算聯合大型銀行成立一家金融資產交易所,下一盤很大的棋,而百度顯然也看到了其中的機會,成立百金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中心,作為百度大資管計劃的一環。如果經營得當,也許能發揮好“連接”的本質。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