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億美元,雅虎賣掉了核心資產。
據彭博社、《華爾街日報》等海外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稱,美國通信巨擘Verizon同意以4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雅虎核心業務。這包括雅虎的互聯網業務和房地產資產。另外一些知識產權專利將單獨出售。具體 收購條件尚不清楚。但雅虎將保留其對阿里巴巴的持股和雅虎日本資產,市值總計約400億美元。
對比2000年巔峰期超越1300億美元的市值,如今出售的價格連零頭都不到。這家曾經創造了互聯網經濟奇跡的偉大公司,命運由此告一段落。
互聯網鼻祖
美國時間7月18日晚,雅虎公布了2016年度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本季度雅虎總凈收入為13.1億美元,較2015年同期增長5%。第二財季虧損4.399億美元,每股虧損46美分,上年同期每股虧損2美分。扣除支付給網絡流量合作伙伴的傭金,第二財季收入下降19%。創下了雅虎近十年來最糟糕的紀錄,這應該就是雅虎作為獨立公司的最后一份財報。
雅虎算得上是互聯網鼻祖公司之一,它開創了所謂的門戶網站模式,并且是全世界第一家搜索引擎公司,也首創了在線廣告業務。雅虎也直接影響了中國的互聯網行業,諸如早期起步學習雅虎的搜狐、后來成了雅虎投資對象的阿里巴巴、從雅虎走出來創業的周鴻祎等等。
1994年,兩位斯坦福畢業生想出了一個幫助早期用戶在互聯網上導航的辦法,他們就是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和大衛·費洛(David Filo)。于是創建了“致遠和大衛萬維網指南(Jerry and David’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的網站。同年4月,4月,兩人根據《格列佛游記》將網站更名為Yahoo!。
僅一年時間,雅虎每天的點擊量達到了100萬次。1995年,雅虎開始出售廣告,當時整個在線廣告市場規模大概有2000萬美元。截至1997年,雅虎僅廣告收入就達到7040萬美元,一年后,這個數字飆升至2.03億美元。
1996年雅虎上市,發行價是1.3美金,隨后在4年之內,雅虎股票翻了100倍左右。到1999年底,雅虎股價已突破了100美元,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在它的巔峰時期,雅虎的市值曾達到1280億美元,比股神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市值還要高出200億美元。
在互聯網泡沫破裂的時期,雅虎的搜索業務則實現了飛速增長。2002年,雅虎第一次嘗試通過在搜索結果中插入廣告來盈利,該年總收入達到9.53億美元;2003年,收入一舉突破16億美元;2004年,增長到了35億美元。
公司目標是成為所有網絡用戶的“萬能之選”。為了跟上增長的腳步,雅虎不斷快速擴展網頁目錄,并創造了大量由廣告支持的產品。而在開始的10年里看來,都是一個極為有效的策略。
“被埋葬”的互聯網巨人
高速的增長、營收的突飛猛進也掩蓋了一個愈發嚴重的問題。當雅虎正忙于擴大它業務范圍時,新一代的創業公司都在專注于完善一款產品。很快,在拍賣方面雅虎輸給了eBay、在搜索方面輸給了谷歌、在分類廣告方面輸給了Craigslist、隨后Facebook又取代了雅虎,成為數百萬人的瀏覽器主頁。這些改變最終又反映到廣告收入上,雅虎的營收增長很快陷入停滯。要知道的是,Google曾經是雅虎的小弟,Facebook曾想以10億美金的價格把自己賣給雅虎。
2000年后不久,雅虎股價大幅度跌落,隨后一直呈波動式下降趨勢。在《紐約時報》整理的這份數據對比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過去數年雅虎在互聯網領域的比重下滑曲線。過去十年,雅虎與谷歌的搜索份額差距從30個百分點擴大到52個百分點,與微軟的搜索合作只帶來了必應的搜索份額增長。雅虎曾經占據全球網絡廣告的20%,如今的市場份額只有3%。

如今,只剩300億美元市值的雅虎,核心業務價值僅占10%左右,其余估值來源于其持有的阿里和日本雅虎股權。從開始的互聯網神話到衰敗的落幕,不禁讓人唏噓不已。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定位模糊,方向迷失
從一開始,創始人楊致遠和大衛·費羅并沒有鮮明的個人色彩,在雅虎內部沒有形成靈魂作用。和其他互聯網巨頭不同,雅虎沒有清晰的價值觀。
最開始,雅虎本質上是一個內容搜索公司。但走著走著,雅虎覺得依靠要自己掌握內容才行,于是朝向門戶和媒體公司而去。并不斷開發新的業務,一發不可收拾。十幾年來,雅虎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定位,新的業務體系越來越弱,開拓能力也沒有增強。
押錯了搜索、內容的未來方式,讓雅虎輸掉了一大局。隨后又錯過了內容、社區、錯過了移動互聯網,則讓原本有機會扳回一局的雅虎,徹底葬送了自己。
二.管理層動蕩:CEO連換,高管頻出走
事實上,從上到下頻繁的人事調動對于雅虎來說并不是新鮮事。除了發生董事會集體出走事件,每一次的動蕩也伴隨著大規模的裁員。
在路透社此前的撰文中寫著:雅虎出走的高管們對老東家今日靠變賣核心資產度日的慘狀,感到無比痛心。他們承認,隨著公司規模越來越大,官僚作風日盛,雅虎最終失去了專注度,為最終的沒落埋下了伏筆。
據統計,雅虎21年中換了7任CEO,這七人中最長任期為六年,短的僅四個月,并且他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各不相同。同時也創下9年更換6任CEO的記錄,隨著CEO們不斷地調整雅虎的定位,導致企業發展極不穩定,一度經歷了幾次不同的轉型計劃,也并沒有幫助其擺脫困境,反而越來越糟糕。
三.追求利潤賣專利,因小失大
在快速發展的互聯網行業,不能適應變化就會被無情的淘汰。然處于風口浪尖的雅虎,并沒有發力主攻技術創新。楊致遠曾正確地預言,在電商之外,社區、內容、搜索、個性化,是未來互聯網的四個戰略核心,但雅虎卻沒有在技術上攻克其中任何一個堡壘。
商業化是雅虎起家早期的特長,但長期對利潤的追求,使得雅虎因小失大。在和谷歌、微軟的協議中,雅虎看重的都是搜索廣告營收的主要分成,而把更重要的搜索領域的核心市場、技術人才和更加寶貴的用戶數據拱手相讓。
賣專利求生存,幾乎是所有歐美高新企業的避冬糧草。在過去的3年中,雅虎出售或授權的專利超過6億美元。2016年3月,雅虎財務長高德曼曾表態,雅虎正想方設法求售專利、地產和其他“非核心資產”,希望能夠為公司帶來10億—30億美元進賬。
四.錯失較佳被收購時機
2008年,雅虎的市值已經在七年內暴跌了近八百億美元。微軟當時的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想以446億美金收購雅虎,但遭遇570億的更高競價后微軟放棄了這項收購計劃。并且當時雅虎高層擔心一旦被收購自己手中的權力就會受到大幅度限制,最終還是拒絕了這個買賣。考慮到雅虎此后陷入的困境,微軟算是交了好運。
五.大量高價失敗或管理不善的收購
雅虎其實做過很多正確的投資和并購,如收購阿里40%的股權、投資日本雅虎等。但是雅虎的并購項目并沒看到有效的合并改革,大多數都管理不善,最后往往徹底淪為敗局。
1999年,雅虎以57億美金收購財務狀況不佳的Broadcast.com;
199年,36億美金收購了當時流量最高的網站之一GeoCities(用戶制作內容社區)。但被收購后逐漸衰退,后來,美國版本也被正式關閉;
2003年,16億美金收購付費點擊業務發明者Overture ,但廣告收入仍落后于谷歌;
2005年,雅虎大肆收購Web 2.0公司,如圖片社區Flickr、書簽工具提供商Delicious和社交日歷服務Upcoming等;
2013年5月,雅虎以11億美金收購博客平臺Tumblr,目前估值僅剩不到4億美元,并且為了吸引買家不斷的在做減記。
就這樣,定位模糊、內部動蕩的雅虎錯過一波又一波轉型的風口,曾創造歷史的互聯網巨頭沒想到最終被歷史所干掉。事實證明,某一時期的行業領袖,并不能成為下一個時期的領袖。雅虎的落敗似乎也意味著一個時代的謝幕。處于相似的互聯網環境下,國內每個互聯網公司都應該深思:這一波浪潮洗牌后你是否還存活?
(來源:投資界 王瓏娟)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屬于原作者,不代表清科私募通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
http://news.pedata.cn/234852.html
2023-11-1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衢州,打造長三角創投新勢力“第一城》的文章
2022-06-20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引鳳筑巢·融金朝陽——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 專精特新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百家基金進航城-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2-23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清科創業旗下PEDATA MAX全新升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