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幫戶是一家家居電商落地服務商,致力于打造高標準的家裝后服務市場平臺,提供家居建材安裝、拆舊、保養、維修等居家服務,以上門安裝服務為切入點,首創B2S2C(B=business S=skill work C=customer)商業體系,打造服務閉環。
戶幫戶創始人兼CEO張海峰告訴創業邦,目前戶幫戶平臺整合12000+專業師傅,覆蓋全國2000+縣區、18000+鄉鎮,日峰值訂單破10000+單。
張海峰大一開始創業,2006年創辦裝飾門戶網站;2010年成立咨詢及互聯網技術公司,為傳統裝飾建材企業提供互聯網化相關服務,影響裝飾建材行業10萬+企業。
用類似于Uber模式來作居家服務
事實上,在第一次創業期間,張海峰就發現了行業的痛點:產品賣的出去,但卻找不到足夠的安裝工人,另一邊安裝工人找不到更多的“活”,同時安裝價格了千差萬別。
2006年,他利用PC端,創辦裝飾門戶網站,平臺上聚集4000名設計師。但他很快發現,PC模式下無法對工人進行監控,也不能實現遠距離派單。

隨著移動端的發展,張海峰第三次創業的戶幫戶,完成了從PC端向移動端的轉移,通過與線上電商天貓、京東等電商的合作,將對于C端用戶來說低頻的生意,變成了針對B端的高頻交易。
戶幫戶以上門安裝服務為切入點,一方面,與線上商家進行合作,提供產品附加的安裝服務;另一方面,整合全國范圍的安裝工人,通過互聯網技術完成兩者之間的直接對接。
對于B端商家來說,可以通過增值服務來吸引用戶購買,增加銷量;對S端的安裝工人而言,也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增加收入;而C端用戶則可以享受更好產品購買體驗。張海峰認為,
好的品牌就是好的產品加好的服務。
戶幫戶通過互聯網技術將工人鏈接進來,打通了商家、用戶和安裝工人,進而形成一個閉環。
這三者中,S端是切入點。張海峰認為,
“只有把S端做好了,我們的品質才能上去,對B端的服務也就達到好產品+好服務的疊加。”
因此,戶幫戶形成了整合安裝工人的三大體系:
第一,選工人,使用戶幫戶平臺的問答體系進行選拔:
第二,對選拔出的工人派單,通過10單試單服務,對服務進行綜合評價,據此對工人進行評級;
第三,對安裝工人進行培訓,包括專業技能、服務等各種培訓會。同時,為工人提供保障,比如與保險公司合作,提供路途險、安裝保障險等。
他告訴創業邦,Uber剛進入中國,他打了3個月車,來體驗服務,事實上,戶幫戶平臺的模式類似于Uber模式——通過智能化的派單模式,為用戶匹配工人。
B2S2C模式下的服務體系
張海峰說,戶幫戶通過三個平臺連接三方,實現彼此之間的信息直達,來形成閉環模式:
戶幫戶訂單云共享平臺——對接商家云系統、渠道訂單云系統(天貓、京東等),鏈接B端,可以隨時查看結果;
戶幫戶工人云平臺——工人招聘認證迭代體系、工人信用服務體系、工人運營體系,即S端,鏈接專業師傅;
戶幫戶C端服務平臺——基于LBS技術的戶幫戶移動平臺、微信公眾平臺;
此外,還有“戶匠堂”,用來培養“工藝標準、服務規范、培訓認證”的戶幫戶安裝正規軍。
將非標化的定價和服務標準化
張海峰說,戶幫戶與北大統計學教授合作,實現了平臺的算法派單,避免了人為派單帶來的負面影響。
算法的核心是按照接單率、完成率、好評率、服務半徑等來計算綜合評價,并每周進行調整,從而保證有效的安裝工人達到飽和的工作量。
此前的安裝服務,師傅做的好不好,沒有有效的監控,價格如何,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張海峰說,“我們在試圖將非標的產品服務標準化。”
比如服務,在戶幫戶,按照安裝過程,業主、商家等都可以對安裝的過程進行監督、評分;而安裝的費用,戶幫戶也逐漸形成一定的規范標準價格。
“我們把服務進行標準化,比如水晶燈的安裝,按大小尺寸公分、燈口數量等來定價,再比如安裝馬桶,不同類型的根據工作時長定價;而地板、衛浴等也有類似的定價依據。”張海峰說,這些在平臺上是透明的。
此外,也有安裝后服務,并有可以保證每一單最高20萬賠付的安裝險。
從網上購貨開始,貨到C端用戶,師傅看的到,可以安排派單,聯系客戶,約定時間上門安裝;同時商家也看得的,可以監督安裝;而用戶在上門安裝完之后,可以對安裝服務評分。
“事實上,話語權發生了變化,回到用戶手中,服務體驗變得更好。”張海峰說,對于商家而言,除了轉化率,戶幫戶將給商家提供最真實的用戶數據,以及產品信息反饋。
比如產品的不足和改進之處,同類產品中不同產品的返修率等。
張海峰說,未來我們會做數據分析,哪個品牌質量如何,返修率怎么樣等等,在提供服務的同時,促進產品有效升級優化。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