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做璀璨文化的推廣者和發揚者
從小就嗜書的劉光明說他小時候幫家里看店的時候抱著韓寒的書就可以笑一下午;讀村上春樹眼角情不自禁抽搐;在不同年齡段讀紅樓夢也會有不同的感受。他說:“看書讓我深刻認識到文字的力量和魅力!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的歷史也非常熱衷,一直希望做這些璀璨文化的推廣者和發揚者。畢業后,也就是2012年末,當時和一個愛讀書的小伙伴交流后,就單純地想做一個只為愛書人的人而設的社區。希望更具針對性和歸屬感,更深入地挖掘和滿足讀書人的需求,而不是電影、音樂、旅游什么都包含。所以,做一個專為愛書者而設、有深度的網站的想法就此萌芽了。”
?
如何為創業做好準備
那時劉光明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產品策劃工作,他認識到如果單純地做一個愛書人的垂直社區,必然是不夠的,必須要解決書友們的真實痛點,才能消解讀書人從其他平臺上來到書田的遷移成本。劉光明也明確地知道他需要一個切入點,一個支點,一個與其他平臺不同的特色,且足以切實地幫助到這群用戶的點。于是,他就尋找產品創意、積累團隊人脈、學習創業知識、提升自己專業能力,并下定決心辭掉正在做的工作,全身投入創業。
?
豐富閱讀經驗的專業人士去幫助初級閱讀者選書的概念
“我在準備做具體的產品原型之前,與很多創業者、愛書人、文化從業者、書店老板、書友社群交流后,發現了書友們一個高頻率的事情:那就是——大家經常會互相尋求書籍推薦。然而市面上已有不少產品具備了搜索、分類、匹配推薦的找書功能,但為什么還是不能滿足這群人的需求呢?經過一番的分析后發現個性化的選書需求和書籍推薦的信任度是找書時重要的影響因素。”劉光明說。
?
于是他們開始有「選書師」這個概念,這即是利用認知盈余理論,讓一群具備豐富閱讀經驗的專業人士去幫助初級閱讀者選書,推薦時附上針對性的建議和明確的理由。劉光明接著說:“這樣被推薦者就知道自己可以讀哪些書,從哪本書開始讀,著重讀什么,這樣人與書的距離就更近一步了。找書這個問題在其他網站上并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而書田可以專注解決這個閱讀過程中基礎和重要的環節。本質上我們是在幫助找書人做閱讀決策;轉化后,就是幫助愛書人做購書決策。于是,我們訪談了一百多位書友,大部分書友認為可以考慮嘗試這種互動方式。這樣一來,產品的形態和商業模式算是已經OK了,于是2015年3月開始尋找小伙伴一起啟動書田。”
現實帶來的沉重打擊
劉光明:“書田網(www.booksoil.com)1.0版本上線后,我們期待著通過深度共享,幫助愛書人找到適合自己的書。推薦的過程中書與書、書與人會發生關聯,相當于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書籍知識庫。因為采用了問答為主要交流工具,用戶還可以和書友們一起深度評書。相當于圍繞一本書,可以有無數個問題,而每個問題,就是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此,書田將會擁有無限的內容價值,就像有無數個紅學一樣的存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
但劉光明說現實給了他沉重的打擊,因書田網上線3個多月后,注冊用戶不到300個,而且大多數用戶都是來找書的,愿意分享創造內容的人少之又少。于是,他們在與種子用戶溝通后,經過反復分析,得出了一個結論,書田之前設定的用戶場景是:找書人是需求者,選書師是供給者,這種供需關系的確存在。但劉光明知道作為一個沒有品牌影響力的早期項目,是很難聚集那群具備閱讀經驗和知識水平的人,這群人才是他們的核心用戶,是他們能否幫助找書人選到書的關鍵所在。劉光明說:“而1.0版本的網站完全是圍繞找書人的需求去設計,并不能給選書師們帶來什么價值。除非需求者眾多,然而這就是一個悖論,于是供需兩端失衡,項目岌岌可危。”
?
岌岌可危的情況下就要改變策略力挽狂瀾
“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轉變策略。于是,我們繼續與其他的書友社群學習交流,試著發現那群有閱讀經驗的人到底需要什么。是利益嗎?若是,這絕對是少數,并將危害內容質量;是榮譽嗎?若是,微信讀書的排行榜也不會被人嫌棄。那是什么?在不斷地接觸后,深刻理解到只有為他們解決一些個性化的問題,他們才會來到書田,才會為其他書友推薦書籍,并形成互相供給的循環生態。終于,我們發現,很多有一定閱讀追求和知識水平的人,經常在做【知識梳理】這件事,尤其是對已經讀的書進行分類。比如哪些書是關于互聯網的、哪些是關于室內設計的、哪些是提高情商的。而這群人實際上,因為不同的原因去讀書,給別人分享經驗。有的人完全是出于興趣;有的則是職業需求;有的是擅長梳理,就是愿意表達。我甚至參加了一個專門講「如何制定閱讀計劃」的書友活動,參加者大多數都是瘋狂的讀書人,年讀書超過50本以上。他們在分享閱讀經驗的時候,所做的就是對知識進行分類,并試著梳理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其實,初級閱讀者也是需要這樣的,只是還在嘗試梳理自己的知識方向,于是,初級閱讀者爭相模仿高階閱讀者。 ”劉光明說。
2.0版本:走進內心,深耕心田;走出世界,共享智慧
所以在設計網頁2.0版本時,劉光明他們已經有了更明確我方向了:“原來,這群人是這樣的,是要解決自己個性化需求的,是需要工具幫助的。閱讀的本質實際上就是在攝取知識、經驗和故事,我們認為幫助這群核心愛書人才是我們當前最應該做的。而他們目前是通過印象筆記或者有道云筆記進行梳理,但那屬于自己的個人領地,很多人參加分享活動,就是為了解決共享的問題,彌補筆記工具的封閉屬性。”
在和一些種子用戶交流后,書田團隊最終確定了書田2.0的產品改版方案:
書田,不止為你選書,滿足你的個性化知識需求。有基于興趣主題的知識梳理工具,讓知識創作者在梳理知識的同時為他人推薦書籍、分享知識;選書神器—— 通過工具讓知識獲取者快速篩選,獲得精準書籍、知識;推薦系統,根據用戶自定義的興趣主題或瀏覽行為標簽精準推薦書籍和知識。
?
劉光明認為:“這樣,用戶在主題標簽(創作)和分類標簽(篩選)下不斷生成內容,彼此供需,形成循環系統。這個系統我稱為「原力模型」,它不僅可以選書,還可以選擇知識,讓人和知識因為個性化標簽以及工具精準相連。這也延續了我們一直以來摸索出的「深度共享」的核心理念,并朝向「構建和共享知識體系」的未來走去。構建知識體系,就是走進內心,深耕心田;與人分享交流,就是走出世界,共享智慧。 ”
?
?而運營方面,書田將會從團隊擅長的紅學、國學、文學三個方面入手,并且一直做一些線下的活動,例如「一周一書」、「書田匯專場沙龍」、「文化游學」 ,主力將內容做專,氛圍做深,希望逐漸形成文化影響力。因為書田認為產品工具化,內容專業化,用戶才會認同書田并樂意加入。劉光明說:“每個用戶都將從自身需求出發,自驅動去創造內容,并獲得對應推薦,極大地提高知識的利用和關系的沉淀。我們的商業模式,也將從低客單價的書籍購買決策,擴展到知識傳播(包括活動、教育)和IP挖掘(版權代理、營銷推廣)。我們目前可以預見的困難是:內容的專業度能否在一定時間內形成文化界的影響力,從而讓更多的讀書人和知識分享者認可,進而提高購買轉化率。而競爭對手,將會是知乎、在行等知識分享平臺以及豆瓣這個讀書社區。盡管在基于書籍的知識分享領域里,書田是第一家,但在知識社交這個增量市場上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培育。”

團隊成員的結合是緣份的相吸
對于新創公司,團隊伙伴的發掘、確定是一個慢長的過程,而且這是可遇不可求。書田另外一個要面對的困難就是這,并且影響著項目的發展。 “這期間團隊的不穩定成為影響項目進程的重大因素,團隊成員幾次變更,也讓我更加明確尋找情投意合的合伙人以及產品特色的重要性。幸好在一個書友群遇到了當時的運營同事李志敏,中午就在公司樓道面基,大談文化的未來,了解到他致力于太極推廣和國學研究(這就是緣分)。加上之前我不停奔走于創業沙龍而結識的文化研究者鐘澤曉,至今難忘他舌戰群儒的壯觀場面,以及喜愛當代文學尤其是余華的非職業寫作者孫秀紅,大家在不斷的磨合認識中對書田一拍即合,希望一起致力于推廣閱讀,傳播文化,創建一個幫助愛書人找書的網站。網站上線前,我們通過公眾號和社群以及點對點的傳播也積累了一定的粉絲,甚至遇到了因為欣賞書田理念而加入團隊的應屆畢業生葉天恩。接著,同樣抱有創業想法和激情,認可書田模式及未來的全棧技術人才陳景輝、移動開發工程師陳標毅也相繼加入書田團隊。這樣,一個完整穩定的團隊就此形成——我負責產品設計,陳景輝負責技術開發,陳標毅負責移動開發,李志敏負責網站運營,鐘澤曉負責活動運營,葉天恩負責媒體推廣,大家各司其職,獨當一面。于是,我們六個人全職,三個80后和三個90后因為文化和創業的共同理想蝸居在一個上世紀60年代前蘇聯建造的老房子里,彼此互相吐槽又互相打雞血,以最適合自己個性卻又能成長的工作方式,一起沖向從0到1的終點。”劉光明回憶著說。
?
內耗是創業最需要警惕的
一路走下去,必有分道揚標,劉光明他們亦同樣面對這樣的問題:“創業維艱,原以為六人團隊穩定,如今也因為產品理念和各種原因,有兩人離開,只剩下四人更加堅定地實現心中的想法。黑夜也好,黎明也罷,都是在路上。其實,踩過的坑已經不計其數,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產品和團隊。無論是快速試錯還是深度挖掘用戶需求,我們在早期做的都還不夠,所以,從本人辭職創業至今已經有10個月有余,一直以來用戶增長并不夠,但相信這次摸索的效果會更好。團隊協作方面,一定要找到朝著共同事業的方向去做的合伙人,利益共同體,如果有意見不同,一定要在產品開發之前解決,否則質量和工期將會無法保證,最后可能還會造成互相推諉的后果,更無法驗證產品真正的好壞。內耗是創業最需要警惕的,畢竟時間最重要。另外,需要建議的是,創始人一定要把握好現金流,不然產品和團隊再好,都是白搭! ”
對書田工作的熱愛,對團隊成員彼此的信任
劉光明說:“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過年前團隊聚會唱K ,我送給團隊每一位成員一個刻有書田Logo的鋼筆(全職和兼職共9人),我以為送文具禮物這種上世紀的老掉牙情節大家都會無感,沒想到后來他們私下說「這個禮物真的很適合我們這群書田人」,這讓我不由得心里暖暖的。而當時大家都在唱歌的時候,我們的技術負責人陳景輝卻倒在一邊睡著了。我知道他是累著了,因為開發進度緊,所以他住在我家日夜兼程寫代碼,已經很久沒有休息超過6個小時了。我想,對書田工作的熱愛和努力,對團隊成員彼此的信任,是我們這群人走在一起的根本原因,這也將是我們能一起迎接書田美好未來的最佳征兆。 ”
?
書田與創業沙拉結緣
劉光明是在去年9月參加52小時廣州創業沙拉,他說:“雖然是第一次參加,卻一直受益匪淺。謝謝可愛的活動組織者們給了我們這群夢想實踐者展示自己的好機會。我在活動中也吸取積累了很多項目演示和團隊搭建的經驗教訓;提高了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豐富了面談投資人的實戰經驗;并且有幸結識了當時傾力幫助我的項目伙伴冬哥和Grice ,也讓更多的創業者和投資人了解到書田這個項目,他們對書田的肯定,使我更加堅定把書田做的越來越好。”
【關于創業沙拉】
創業沙拉(STARTUP SALAD)是由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積極向上、尋求改變的年輕人共同推動建設的全球創業社區,創業沙拉的組織者亦是各地創業社區的建設者,我們通過發起組織創業沙拉品牌活動,幫助創業者、投資人、企業家相互連接,分享學習,拓寬彼此的世界。 創業沙拉(STARTUP SALAD)幫助了數以萬計的創業者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獲得畢生難忘的學習經驗,獲取用戶并得到投資,創業沙拉旗下有創業沙拉、大沙拉、沙拉Pro三個品牌,由騰訊開放平臺助力,現已在全球超過40個城市展開。 創業沙拉(STARTUP SALAD)的口號:停止空談、立即行動!想一年,不如實實在在干兩天! 創業沙拉(STARTUP SALAD)的價值觀:立即行動、享受創造、互相幫助。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
2022-11-08 沙拉社區發布了【立白科技集團】立ONE·2022創新品牌挑戰賽 等你來戰!的活動
2022-11-07 沙拉社區認證了企業號
2021-12-06 沙拉社區發布了 《52小時創業沙拉——一場瘋狂的創業挑戰》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