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一詞,在王鋼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阿里巴巴的工作經歷,讓他形成了平臺化邏輯思維,更看重創業者的使命感以及創始人對企業文化的堅守與打造。他說,創業是一場馬拉松,勝利屬于意志堅定、永不放棄的修行者。
作為前阿里巴巴總裁助理、電商行業資深人士,王鋼辭去之前的工作,全身心投入云電商基金的運作,并在廣東、江蘇、浙江推出了云電商生態城,通過完善的電商配套措施培育全新的電商生態鏈,被業界稱為“電商生態鏈投資第一人”。
獨具慧眼,不拘泥于過去,是王鋼在投資圈能夠風生水起的重要原因。去年7月,王鋼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與多位資深投資人和互聯網技術與運營專家共同創立眾暉資本,致力于成為創業者的“副駕駛”,陪伴創業者優化商業模式、提升技術水平、完善管理結構、對接行業機會,全面提高創業公司核心價值與競爭力。
秉承追求不斷進取的品格,王鋼看似隨性低調,卻在進取之間時刻洞悉商業社會的發展脈絡。如今,他更攜以內容為核心,全IP開發,集院線電影以及新媒體影視投資、制片管理、商務營銷、藝人經紀、周邊衍生品開發等領域的一響天開文化,全面進軍新興產業——一個影視全生態產業鏈正噴薄欲出。

領導者王鋼深處著力 篤定守勢
《浙商》:眾暉資本如何定義自己?
王鋼:適合的人做適合的事,我們的定位是做投資人和創業者的朋友。眾暉堅持“副駕駛”的定位,陪伴創始人一起成長,為企業的發展導航。在我們看來,出力比出錢更重要,所以眾暉堅持投前免費咨詢,為企業帶來戰略合作伙伴,優化技術架構和產品設計,幫助企業執行戰略計劃等等。
眾暉將專注于消費零售業的商務互聯網化、傳統服務業的互聯網改造、新消費人群的泛娛樂需求以及互聯網技術改造的B2B,使得我們可以抓住增長中的增長。眾暉在過去8個月中關注了超過90個潛在的項目,對其中的8個項目做了深入的盡調,并已完成對其中5個項目的投資。
《浙商》:如何看待當前的投資機遇?
王鋼:股權投資黃金十年已經來臨,時不我待。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仍將繼續,隨著DT(數字技術)時代的來臨,“互聯網+”給各行各業帶來了從傳統走向未來的重塑機遇。誰能在提升效能與用戶體驗方面帶來突破,誰就是下一個BAT。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零售業的商務互聯網化影響正日益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崛起帶來了更多服務消費和新型消費領域的機會。在互聯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主力消費人群有兩個顯著標簽,一是互聯網時代原住民,一是中等收入群體或者中等收入群體的二代。具有以上標簽的中等收入群體崛起將進一步推動中國消費零售業的升級改造,2016年將是中等收入群體消費的元年。所以,不論投資還是創業,都應重點關注消費趨勢變化產生的新機會以及新消費主力人群的泛娛樂需求。
思想者王鋼把握價值 打磨經典
《浙商》:在文化及娛樂領域,您有哪些布局?
王鋼:目前,一響天開文化已經參與投資電影的項目有《老炮兒》、《梔子花開》、《大圣歸來》、《奔愛》、《紐約紐約》等。旗下控股子公司包括互聯網影視娛樂品牌“七娛樂”,是新媒體影視娛樂的內容提供商;互聯網超級網劇品牌“趙氏兄弟影業”,締造網絡劇收視神話;互聯網IP孵化平臺“蝴蝶效應”,是最具實力的新生網文生態公司之一。此外,兄弟基金即娛樂工場系列基金投資了米未傳媒、昆侖決、百年影業、龍行盛世、大成武藝、火龍果果、影譜科技等近百家公司。
通過一響天開文化,我還將極力推動文創地產的發展。通過文創賦予建筑靈魂,通過設計體現建筑價值,通過孵化激發創新,通過服務贏得口碑。比如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我們將在全國布局10個一響天開文化孵化器。當下很多企業在打造IP,我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優秀的IP值得并亟待挖掘。
《浙商》:文化如此“燒錢”,為何義無反顧?
王鋼:我個人理解,文化是習慣,品牌是記憶。比如,北方人愛吃大蔥蘸大醬,這種習慣造就了北方人說話直接,性格豪爽。而江南一帶的人喜歡吃甜食,受這種習慣影響,江南人說話就是嗲嗲的、甜甜的。這種文化現象很有意思。
從投資收益的角度來看,如果沒有做好長期持久的準備,那投資文化產業并不是個明智的選擇。要從心態上忘掉賺錢,你才有這種境界投身文化產業。我們準備拿出2500平方米的場地,打造一個名為“匠人匠心”的藝術空間,希望挖掘出那些傳承中國傳統技藝的藝人和匠人。今天雖然已是機器人時代,但我個人的邏輯是,凡是機器能夠提供的生產和服務都無法體現真正的價值,只有賦予情感、用手工打磨出的產品或服務才是最具價值的。
創造者王鋼放大格局 駕馭變革
《浙商》:您推崇什么樣的企業家?
王鋼:我一想到中國企業家,就想到華為、想到任正非。中國很多企業的創新都是商業模式的創新,而華為是技術的創新,在基礎研究和技術領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才造就了今天華為的地位。如果我們用好企業、壞企業和偉大企業來評判,那么華為就是一家值得尊敬的偉大企業。透過很多企業家身上可貴的品質,我看到的是眼光、胸懷、實力、專注、堅持。
《浙商》:您是如何理解創造和創新的?
王鋼:作為投資人,我很難看到創業企業真正意義的創新。大多數創業者和投資人都有急功近利的心態,驅使他們希望在三到五年內拿到階段性的成果,導致公司被利潤綁架。
傳統意義上的成功,就是有一部車、有一棟房子、有一個安穩的家庭、有一個舒適的生活。要實現以上這些都需要物質基礎,但對于真正的創新者或創業者而言,他需要考慮的不是這些,而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胸懷和格局,創業者要有一種大輸大贏的氣魄。
《浙商》:如何看待奧迪品牌以及“尊貴再進化”這個理念?
王鋼:我身邊很多互聯網行業的朋友也是奧迪車主,可能互聯網行業與奧迪突破科技的概念特別匹配。低調并富有內涵,在科技方面追求不斷創新,是我對奧迪品牌最為欣賞的地方。
毫無疑問新奧迪A8L是現代工業設計領域的杰作。而何謂“尊貴再進化”?對“尊貴”這個詞,我這樣理解:“尊”是贏得尊重,站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的舞臺上,企業家如果能在拋開國界、拋開企業類別后,依然能贏得足夠的尊重,這會是一種了不起的成就;“貴”則是一種氣質,是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也彰顯個人素質和魅力。對于“尊”與“貴”而言,包括浙商在內的很多中國企業家做得還遠遠不夠,這也是企業家需要不斷提升、不斷進化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