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1日凌晨,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在自家知識分享社區頭條問答中發布內容,首次回應了騰訊投資今日頭條的傳聞。張一鳴表示,“最近有同事鄭重地跟我說,他加入頭條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騰訊員工。我當然也不是,多沒意思。”
張一鳴還引用了一首歌——《Go Big or Go Home 》,似乎表明不甘“委身”巨頭。
Go Big Or Go Home???????????????????????
American Authors - go big or go home??????????????????????????????????????????????????????????????????????????????????????????
So if I'm gonna go at all
go big or go go go
go big or go home
此次張一鳴的回答,強調了今日頭條會保持獨立發展,也排除了被收購的可能,但并沒有排除未來騰訊投資入股的可能。
重兵圍剿
今日頭條創建于2012年3月,2014年6月,今日頭條完成C輪1億美元的融資,由紅杉資本領投、新浪微博跟投。這一輪融資后今日頭條估值約在5億美元。
截至2016年5月,今日頭條宣稱累計激活用戶數已達4.8億,日活躍人數超過4700萬,成為僅次于騰訊的第二大資訊平臺,其快速崛起對門戶形成巨大壓力。
從2015開始,騰訊開始意識到今日頭條的威脅,推出了天天快報APP,在微信、應用寶、騰訊網、Qzone等多產品的推動下,天天快報的MAU(月度用戶量)迅速飆升至4000多萬。此外,騰訊新聞這一騰訊網的主要APP產品,也迅速切換成推薦引擎分發內容,“狙擊”今日頭條的意圖顯而易見。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目前也推出“百度媒體號平臺”,準備向媒體及內容合作伙伴所開放內容分發渠道,UC推出“媒體賦能計劃”,讓媒體向天貓商家一樣擁有自己“內容店鋪”。
作為移動互聯網巨大流量入口,今日頭條無疑成了BAT的“公敵”。有業內人士分析,如果今日頭條活在PC端,那么其一定會被百度扼殺;而在移動端,這個活兒落到騰訊頭上,這也是騰訊一個必須要破解的任務。
“委身”BAT是唯一歸宿?
今日頭條兩年前C輪1億美金融資時,估值為5億美金。按照傳聞中80億美金的估值,今日頭條將創造兩年估值翻16倍的神話,并在估值層面一舉超越新浪微博,或者新浪+搜狐之和,僅次于BAT、京東、網易和小米。當初今日頭條曾經被歸類于傳統的移動新聞客戶端,如今其爆發性的增長讓許多觀察家感到困惑。
事實上,今日頭條與傳統的移動新聞客戶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簡單地說,今日頭條是基于機器學習和大數據挖掘的新一代資訊推送引擎,這與百度和谷歌在上個世代完成的工作極其相似,都是改變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不但意義重大,而且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更何況,現在的今日頭條,即使短期內不尋求下一輪融資、上市或者并購,也早已經成為一只“超級”獨角獸。
如今BAT壟斷整個中國互聯網,此前規模較大的現象級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公司,比如美團、滴滴等或早或晚都投入了BAT的懷抱。360、小米等曾被寄予厚望,但如今各自也面臨到一些問題。不少互聯網人士認為,作為一支新生力量,今日頭條的最終歸宿未必一定要“投靠”BAT。
張一鳴:go big or go home
早些年,在騰訊還被罵為“狗日的”的年代,創業者多心懷獨立發展之心,對巨頭避之唯恐不及。如今,不抱巨頭大腿的創業者簡直會被稱為異類。由此,可以說國內的互聯網生態正處在比以前更趨畸形的邊緣。在這個時候,破除BAT對行業資源、人才和資金的事實壟斷,擁有一些保持獨立發展的企業,互聯網的生態才能更健康。
今日頭條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通過機器的深度學習,用算法來分發信息。盡管目前今日頭條的體量,尚比不上整個騰訊OMG,但在技術上,數據上,產品上,頭條已經形成了競爭優勢。換句話說,占據了移動流量大節點的今日頭條,它有底氣在未來做一些更具想象空間的事情。而這也正是張一鳴的態度——“go big or go home”。
(來源: 投資界 劉全)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屬于原作者,不代表清科私募通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news.pedata.cn/234065.html
2023-11-1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衢州,打造長三角創投新勢力“第一城》的文章
2022-06-20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引鳳筑巢·融金朝陽——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 專精特新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百家基金進航城-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2-23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清科創業旗下PEDATA MAX全新升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