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熱議的萬科和汽車之家控制權之爭,引起了創(chuàng)始人對控制權問題的高度警覺,創(chuàng)業(yè)者開始不斷向我們咨詢如何保持對公司控制權的問題。現在,我們結合最新的研究和動態(tài)推出這篇文章詳細闡述創(chuàng)始人的控制權問題,以供創(chuàng)業(yè)者參考。?
公司的控制權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股權層面的控制權、董事會層面的控制權和公司日常經營管理的實際控制權。
?
?
創(chuàng)始人要想牢牢地把握公司的控制權,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把握公司的控股權,因為股權是對公司的終極控制權利,公司最重大的事項通常是基于股權由股東(會)決定的,如:公司章程修改、董事任命、融資以及公司分立合并或清算等。
股權層面的控制權包括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在絕對控股權情形下創(chuàng)始人持股達到67%,也就是達到三分之二,公司決策權基本可以完全掌握在手中。絕對控股權情形下創(chuàng)始人至少要持有公司51%的股權;而相對控股權往往需要公司創(chuàng)始股東為持有公司股權最多的股東,與其他股東相比可以保持對公司的相對控制力。
法律依據在于:根據中國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公司的最高決策機構是股東(會),股東會的普通表決事項多為二分之一以上多數表決權通過,而少數重大事項(如公司章程修改)還需要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通過。境外架構的公司道理也基本類似,只要查看公司章程性文件中的股東決議條款就能清楚知道。簡而言之,掌握了控股權,基本就能夠控制股東(會)決策,進而控制公司。
2005年,李想創(chuàng)辦汽車之家網站(他還在此前的2000年創(chuàng)建了PCPOP);
2007年,秦致加入汽車之家;
2008年,李想把自己創(chuàng)辦的這兩家公司賣給了澳洲電信,據媒體報道澳洲電訊用7600萬美元拿下汽車之家55%股份,并在之后的幾年里多次增持;
2009年,秦致開始擔任汽車之家CEO;
2013年11月,汽車之家向美國證監(jiān)會遞交上市申請,申請材料顯示澳洲電訊在上市前的持股比例已經達到71.5 %,而李想和秦致手中的股權則分別被稀釋到5.3%和3.2%;
2015年6月12日,汽車之家發(fā)布公告稱,李想不再擔任汽車之家總裁一職,但繼續(xù)擔任董事;
2016年4月15日,澳洲電訊宣布將汽車之家47.7%股份出售給平安集團旗下平安信托;
2016年4月16日,秦致領頭的汽車之家管理層提出要對汽車之家進行私有化;
2016年5月14日,媒體報道稱澳洲電訊兩次拒絕了汽車之家管理層的收購要約;
2016年6月25日,澳洲電訊完成了以16億美元向中國平安出售中國網站汽車之家47%股份的交易,平安取得汽車之家47.4%股份,正式成為汽車之家最大股東;
2016年6月27日,秦致正式離開汽車之家CEO的崗位。
簡法幫評論:在汽車之家的案例中,創(chuàng)始人李想早在2008年就已經轉讓了公司的控股權,無論是創(chuàng)始人李想還是后來的CEO秦致,如果在持有股權不足5%的情況下,還想把握公司的控制權,談何容易?!
2007年,于剛和劉峻嶺開始籌劃創(chuàng)立1號店,并在2008年獲得人民幣2000萬元融資;
2010年5月,由于1號店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平安出資人民幣8000萬,取得1號店80%股權,計劃與平安的醫(yī)藥平臺進行整合,1號店創(chuàng)始團隊淪為小股東;
2011年5月,平安將20%股權作價6500萬美元出售給沃爾瑪。同時,沃爾瑪出資購買了用于兌現1號店管理團隊與平安集團簽訂的股權激勵協議的股權;
2012年10月,沃爾瑪正式宣布控股1號店,取代平安成為1號店大股東,持股比例約51%;
2015年7月,沃爾瑪購入1號店剩余股份,實現全資控股;
2015年7月14日,1號店正式確認創(chuàng)始人于剛和劉峻嶺離開1號店;
2016年6月,沃爾瑪與京東達成戰(zhàn)略合作,1號店成為沃爾瑪牽手京東的“定情信物”。
簡法幫評論:盡管于剛在離開1號店時群發(fā)的內部信中表達了一個創(chuàng)始人的復雜心情:“我們把1號店看成我們的孩子,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情感,我們吃飯、走路、做夢都想到1號店,1號店是我們的一切,我們用心而不僅是用腦做1號店。” 但是,創(chuàng)始人在2010年讓出80%股權,這也就基本意味著控制權的旁落,創(chuàng)始人自己很難控制最終是否會被迫出局。
在現實情況中,隨著公司的不斷融資壯大,創(chuàng)始人的股權將被不斷稀釋,很難一直保持公司的絕對控股權。創(chuàng)始人需要知道的另一個法律知識是股權與投票權是可以分離的。為了繼續(xù)維持公司的控制權,可以將其他部分股東股權中的投票權分離出來,交給創(chuàng)始股東行使。
投票權從其他股東的股權中分離出來,主要有以下四種體現行使:
投票權委托;
一致行動協議;
有限合伙架構,實現以小博大;
境外架構中的“AB股計劃”或“雙股權結構”。
?
查看京東上市招股書(2014年4月14日版本)可以發(fā)現,雖然劉強東上市前僅僅持有約18.8%的股權比例,但是他通過DST、紅杉資本、中東投資人、高瓴資本、騰訊等股東委托投票權的方式,取得了京東上市前超過半數(51.2%)的投票權。
?
簡法幫評論:“投票權委托”就是公司部分股東通過協議約定,將其投票權委托給其他特定股東(如創(chuàng)始股東)行使。其實,阿里巴巴也存在投票權委托的安排,馬云在上市前所占股比為8.8%,管理層總計14.6%;軟銀34%;雅虎22%。馬云等與軟銀和雅虎通過投票權委托協議約定,取得軟銀(其中超出30%的部分)和雅虎(最多1.2億股)委托的投票權,從而實現了阿里巴巴上市前,軟銀和雅虎總計投票權不超過49.9%的最終目的;
可能大家擔心,并非所有創(chuàng)始人都能像劉強東那樣強勢,也沒有馬云的魄力,其實即使機構投資人不愿意委托投票權給創(chuàng)始人,創(chuàng)始人也應該完全有信心要求真正的天使投資人、資源人股東以及股權激勵對象等將投票權委托給創(chuàng)始人行使,這在實踐中也并不罕見。其中,代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且這也是早期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應當優(yōu)先考慮的投票權委托方案。
騰訊的招股書顯示,公司各創(chuàng)始人與MIH在公司上市前分別持有公司50%的股份,雙方在2004年股東協議中有一致行動協議的約定:雙方向騰訊集團各公司任命等額董事,而且在上市公司主體中雙方任命的董事人數總和構成董事會的多數。從而實現了雙方共同對上市公司和下屬各公司的共同控制。
?
簡法幫評論:“一致行動人”即通過協議約定,某些股東就特定事項采取一致行動。意見不一致時,某些股東跟隨一致行動人投票。比如:創(chuàng)始股東之間、創(chuàng)始股東和投資人之前就可以通過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來加大創(chuàng)始股東的投票權權重。一致行動協議內容通常體現為一致行動人同意在其作為公司股東期間,在行使提案權、表決權等股東權利時做出相同的意思表示,以其中某方意見作為一致行動的意見,以鞏固該方在公司中的控制地位。
根據阿里巴巴公示的信息以及螞蟻金服工商登記的信息,我們發(fā)現,馬云雖然在螞蟻金服上市前最終持有的比例不超過8.8%,與阿里巴巴集團的情況類似,但是馬云通過自己的獨資公司以管理合伙人(GP)的身份控制杭州的兩家有限合伙企業(yè),這兩家有限合伙企業(yè)的有限合伙人(LP)分別是阿里員工和阿里巴巴的湖畔合伙人(下文董事會控制部分會介紹),這兩家有限合伙企業(yè)在螞蟻金服上市前將持有不少于51%的股份。也就是說,馬云將能夠以不超過8.8%的股權比例實現對螞蟻金服上市前半數以上股權的控制。?
?
?
?
簡法幫評論:有限合伙企業(yè)在中國是一種比較新的企業(yè)形式,有限合伙企業(yè)的合伙人分為普通合伙人(俗稱管理合伙人或GP)和有限合伙人(LP)。普通合伙人執(zhí)行合伙事務,承擔管理職能,而有限合伙人只是作為出資方,不參與企業(yè)管理。所以,可以讓股東不直接持有公司股權,而是把股東都放在一個有限合伙里面,讓這個有限合伙持有公司股權,這樣股東就間接持有公司股權。同時,讓創(chuàng)始人或其名下公司擔任GP,控制整個有限合伙,然后通過這個有限合伙持有和控制公司的部分股權。除創(chuàng)始人之外的其他股東,只能是有限合伙的LP,只享有經濟收益而不參與有限合伙日常管理決策,也就不能通過有限合伙控制公司。有人專門研究發(fā)現,綠地集團采用層疊的有限合伙安排,以一個注冊資本為10萬元的公司控制約190億元資產的綠地集團。
如果公司使用境外架構,在美國上市時還可以考慮“AB股計劃”或“雙股權結構”,實際上就是“同股不同權”制度。其主要內容包括:
l?公司股票區(qū)分為A序列普通股(Class A common stock)與B序列普通股(Class B common stock);
l?A序列普通股通常由機構投資人與公眾股東持有,B序列普通股通常由創(chuàng)業(yè)團隊持有;
l?A序列普通股與B序列普通股設定不同的投票權。
京東在美國上市后,公司股票分為A類和B類普通股,劉強東控制的股份為B類普通股,其他股東的股份為A類普通股,B類普通股擁有A類普通股20倍的投票權,因此劉強東控制著超過83%的股東投票權。
簡法幫評論:美國上市的公司通常采用這種結構來維持公司創(chuàng)始團隊的控制權,比如,?Facebook、Google與百度等企業(yè)都將其A序列普通股每股設定為1個投票權,B序列普通股每股設定為10個投票權。近些年,在美國上市的京東、聚美優(yōu)品、陌陌等大部分中國概念股都是采取的這種AB股制度。
?
熟悉境內外上市公司治理的人士可能明白,董事(會)與股東(會)是相對獨立的,公司股東(會)往往無權直接干預董事(會)依據法律和公司章程行使日常經營決策的權力。所以,公司的控股權和公司運營的控制權并無必然聯系,尤其是在股權相對分散的公司中,公司的控制權往往在于公司的董事會。對于未上市的境內初創(chuàng)公司來說,股東往往與董事一致,所以很少面臨這樣的沖突,但是隨著公司的不斷融資,投資人往往會要求向公司委派董事,董事會的構成會發(fā)生變化,此時就需要創(chuàng)始人注意控制公司的董事會、法定代表人等,以掌握公司的實際控制權。
公司的日常經營事項,主要由公司董事(會)來決定。一般情況下,公司很少需要開股東會,所以也很少通過股東會的控制權來參與公司日常經營,只是在重大事件(如:修改章程、進行融資)的時候才召集一次股東會,或者要求股東簽署決議等文件。所以,如果控制了董事會,也就控制了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核心創(chuàng)始人可以占有公司董事會的大部分席位,以保障決策效果和決策效率。
如果創(chuàng)始股東的股權被稀釋的比較厲害,創(chuàng)始股東持股比例比較少的情況下(比如10%以下),通過股權層面的設計和安排通常可能很難實現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此時,控制董事會可能就是繼續(xù)把握公司控制權的一個重要利器。
馬云在1999年創(chuàng)辦了阿里巴巴,他和其他阿里巴巴高管等組成了一個強大的團體,那就是“阿里巴巴合伙人”(或湖畔合伙人),合伙人人數不固定,每年都可能有新的合伙人加入,當前有34名成員,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層26人,螞蟻金服管理層7人,菜鳥網絡管理層1人。
阿里巴巴的招股書顯示,阿里巴巴合伙人在集團上市后將擁有獨家提名多數董事會成員的權利,但董事提名候選人,必須在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上獲得大部分票數的支持,方可成為董事成員。根據馬云、蔡崇信、軟銀和雅虎達成的一致行動協議,在未來的股東會上,軟銀和雅虎要支持阿里巴巴合伙人提名的董事候選人以及軟銀委派的一名董事。
阿里巴巴上市后簽署投票權委托協議的這三方持股接近60%,保證了湖畔合伙人對公司董事會的控制。此外,湖畔合伙人對公司董事會的控制還會永久存續(xù),哪怕是公司發(fā)生了控制權的變更(例如被惡意收購),除非股東大會以95%的股東投票支持才能修改章程,這樣的修改限制基本意味著湖畔合伙人在總計持有5%股權的情況下,就能輕松阻止他人對公司的惡意收購和控制。
京東的招股書(2014年4月14日版本)顯示,根據公司上市前獲得騰訊戰(zhàn)略投資后簽署的股東協議,公司(上市前)最多設立11名董事,其中A、B、C輪及上市前的領投人(即今日資本、雄牛資本、高瓴資本和老虎基金)在持股數不低于各自相應約定的持股下限的情況下,分別有權任命一位董事,騰訊有權委派一名董事。也就是說,投資人共有權委派5名董事,剩余6名董事由劉強東控制。引入騰訊之前,劉強東也同樣控制著公司董事會的多數席位。根據更早的股東協議,公司最多設立9名董事,其中A、B、C輪及上市前的領投人(即今日資本、雄牛資本、高瓴資本和老虎基金)在持股數不低于各自相應約定的持股下限情況下,分別有權任命一位董事。也就是說,投資人共有權委派4名董事,剩余5名董事由劉強東控制。
簡法幫評論:控制董事會最重要的法律手段是控制董事的提名和罷免。公司控制權之爭往往體現在董事的提名和罷免上,如果創(chuàng)始人之外的公司股東沒有提名或罷免公司董事的權利,這些股東也很難插手爭奪公司的控制權。 但現實中,公司的投資人往往要求董事任免權(盡管不一定真的委派,委派的董事也不一定都深度參與),而公司往往也需要創(chuàng)始人之外的董事助力公司的發(fā)展,所以創(chuàng)始人需要注意控制董事會的人數以及創(chuàng)始人任命的董事人數。
早期企業(yè)建議更多地學習京東案例中劉強東對公司董事會的控制,而不是阿里巴巴上市后的湖畔合伙人,因為后者更多的是基于管理層股權比例太低的一種大尺度補救方法。一般情況下,創(chuàng)始團隊在公司初期最好能控制2/3的董事人數,而在后期最好能控制1/2以上的董事席位,公司盡量將外部董事席位留給對公司發(fā)展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投資)人,隨著外部董事的增加而擴充董事總人數,則盡可能維持創(chuàng)始股東對董事人數的上述控制比例。
在中國的法律框架下,法定代表人通常由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擔任,法定代表人在法律規(guī)定的職權范圍內,直接代表公司對外行使職權,法定代表人的職務行為構成公司的行為,相應法律后果由公司承擔。 另外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是公章,公章刻制經由公安機關備案,在商務實踐中,大家也特別注重公章的法律效力。蓋公章是公司意志的體現,除非能證明公章并非公司加蓋,蓋有公章的法律文件能夠直接約束公司。也就是說,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合同上以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簽字,或者公司公章被加蓋在合同上,公司通常就要受到合同的約束,除非極端例外的情況(如公章被盜或對方惡意)。
2012年,美國上市的雙威教育前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陳子昂與控股股東產生沖突,宣布辭職,美國投資者取得了董事會的控制權。但是接下來的一系列變化卻使得美國投資人大驚失色。據報道,陳子昂從2011年7月1日至12月28日,從雙威教育下屬的兩家主要盈利來源公司——語培信息、雙巍信息的部分賬戶共劃出12筆資金,總額5.1億元。同時在集團免除其職務后,陳子昂卷走了語培、雙威兩家公司的工商執(zhí)照、公章及財務賬冊。除此以外,雙威教育集團的核心資產——由該集團控股企業(yè)投資的三家國內民辦學院,其中已有兩家學院的投資企業(yè)被陳子昂私自轉讓給了數位自然人,而該集團董事會在此前毫不知情。
簡法幫評論:對于初創(chuàng)公司來說,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和法定代表人通常會由首席創(chuàng)始合伙人擔任,一般不會出現董事長、總經理和法定代表人旁落或失去公章控制的情況,但是在公司有數位作用相當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時,需要注意法定代表人和公章(以及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以及銀行賬戶等公司印鑒)的控制問題,防范聯合創(chuàng)始人出現沖突時可能會出現該問題,因而影響公司發(fā)展。
如果公司對公章和營業(yè)執(zhí)照等證照或印鑒失去控制時,公司在實踐中就會遇到很多麻煩,解決起來非常耗費時間和成本。例如,公司宣布印鑒作廢而重新變更補領,需要去報社刊登作廢聲明,但報社卻要求出具營業(yè)執(zhí)照和公章,去銀行變更財務預留印鑒需出具公章和原財務章、人名章,去公安局變更印章需出具營業(yè)執(zhí)照,去工商局變更營業(yè)執(zhí)照需出具公章,這些互為條件的尷尬境地很難溝通解決。在實際中,只能通過訴訟途經解決,但是即使訴訟程序順利(因為各地法院受理訴訟可能還需要公司蓋章),走完一審、二審、執(zhí)行程序可能需要兩年左右時間,公司正常運營(簽合同都沒有公章)可能遭受重大影響。在雷士照明的案例中,董事長吳長江被罷免后就有搶奪公司公章和證照的報道;近年來筆者也親身經歷過幾起控制權爭議引發(fā)爭奪公章和營業(yè)執(zhí)照的案件,處理起來相當棘手,時間周期也很長。
當然,除了公章和營業(yè)執(zhí)照等證照或印鑒的控制之外,創(chuàng)始人也需要考慮產品和人員的控制,泡面吧的慘痛教訓最能闡釋這一點。
據報道,這家估值高達億元的初創(chuàng)公司在即將簽下A輪?term sheet(投資意向文件)的前夕,幾位創(chuàng)始人因為最終沒有厘清股權分配的方案,導致最后相識五六年的伙伴反目分家。一位創(chuàng)始人把代碼、項目刪除,封鎖全體員工所有的郵件,一個非常有前景的項目迅速淪為焦土。
簡法幫評論:在實踐中,對資產和人的控制往往與股權層面和董事會層面的控制同樣重要,尤其是創(chuàng)業(yè)合伙人之間出現公司控制權的爭議情形,但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這里就不再展開評論了。
綜上所述,簡法幫為大家簡單總結一下關于創(chuàng)始人如何牢牢把握公司、避免失去公司控制權的要點:
第一,創(chuàng)始人應當謹慎地釋放股權比例,為此可能需要注意把握融資的節(jié)奏。企業(yè)早期融資的估值和股價比較低,隨著公司發(fā)展壯大,公司的估值和溢價越來越高,融資對創(chuàng)始人股權的稀釋效應會有遞減的效果。但是,資本對企業(yè)擴張的作用不言而喻,而融資市場瞬息萬變,創(chuàng)始人需要仔細衡量和規(guī)劃,什么階段需要融多少資,以維持公司穩(wěn)健的資金流,同時兼顧與公司估值的合理平衡。
第二,投票權與股份份額并非一一對應或不可分離。創(chuàng)始人不僅可以考慮通過股權架構(例如有限合伙架構)或者投票權層面(投票權委托以及一致行動協議)合理設計,從而盡可能爭取控制適合爭取的投票權。讓渡出投票權的股東基于對創(chuàng)始股東的信任或依賴很有可能會同意這樣的讓渡安排,從而維持公司控制權的持續(xù)穩(wěn)定;而且,創(chuàng)始人還需要注意,哪怕在股權或投票權層面失去了有效的控制,也要注意維持對公司董事會的控制。
最后,簡法幫需要提醒創(chuàng)始合伙人團隊的是,創(chuàng)業(yè)初期往往是創(chuàng)始人之間的蜜月期,其他股東也可能基于對創(chuàng)始人的信任,會默許公司控制和決策由創(chuàng)始人主導,但隨著公司的發(fā)展壯大,很容易發(fā)生利益沖突或者不一致的情形,這是考驗一家初創(chuàng)公司的嚴峻時刻,往往決定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前途和命運。如果創(chuàng)業(yè)者在蜜月期就考慮到前文提及的公司控制權的問題,事先合理設計股權結構和控制機制,也可能有機會防止痛失公司控制權,從而避免創(chuàng)業(yè)碩果輕而易舉被他人摘取,成為一種無可挽回的痛。
?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