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都只是做保險的,沒有人對我提過創業這兩個字。但我知道自己的終點一定是創業。我所有的跳槽,都是為以后的創業做準備。”——硅谷密探創始人李攀

這個剛剛得到國內百萬融資、把硅谷密探帶得風聲水起的創始人李攀,行事作風格外低調。平時看到他半夜三四點發的朋友圈,全部關于硅谷密探,唯獨不見一張自拍,網上對他的個人采訪也是少之又少。
和他的對話相當輕松,他的談吐也是一種接地氣的鄰家大哥的既視感。通話間因為他客戶的電話,采訪中斷了兩次。他不停地道歉,弄得我怪不好意思。
有著一張碼農的正氣臉的他,卻從來不敲打鍵盤寫代碼。他在轉戰硅谷之前,卻在創意廣告領域混了十多年。我問他對他影響最大的人是誰,他卻說是他的書法老師。
李攀7歲做了胡煥正老師的關門弟子。此后將近十年,每周有兩天在老師家練習書法。老師教給他的,不止是如何下筆如行云流水,更是如何從書法里讀出人生。
那時候幼小的他,腦袋一拍,不知道老師在說什么。可是有一天長大了才發現,那些人生哲理猶如血液,流淌在了整個身體里。
比如所謂逆鋒起筆,老師對他說:“做人需要時刻有一顆敬畏的心。”比如老師教他堅持的意義,讓他不停地練習并且揣摩八個字: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并不精彩的人生開場
在成都有一家品牌管理公司叫睿意高攀,這個80多人的團隊,公司利潤率在成都排得上前五。這是28歲時,李攀的第二個創業項目。如今已經退居董事的李攀,穩重并且專業。誰也看不出剛畢業時,他是一個連工作都找不到的毛頭小子。
李攀大學學的是廣告設計。“我那時侯上的并不是正規的大學,只是相當于專科的電大。”他毫不遮掩坦率地說,“而且我沒有一點設計經驗。”他在“一點”這個詞上加了重音。
頭三個月里,他的身影出現在了每一場招聘會里,卻是一無所獲。甚至連一個簡陋的印刷鋪子的人看了他的簡歷后搖搖頭說:“我們不招你這樣的。”
那段時間對于一個剛畢業滿懷憧憬的20歲年輕人來說,這盆冷水澆得心都在打顫。
李攀帶最后的希望交了十塊錢,走進了職業介紹所。聽說一個廣告公司即將開業,他就帶著厚厚的設計圖興致勃勃地趕去了過去。
“我可以想像他們在心里一定在吐槽我的設計,一堆狗屎嘛”,回憶到這段他哈哈大笑,“可是人家還是禮貌地讓我回去等通知。其實,這不就是一個沒戲的意思。”但是當時年輕的他,不懂。
等了一個星期沒有消息,他就直楞楞地跑到那個廣告公司三次,終于見到了老板。出乎意料,老板竟然爽快地答應錄用他。
“我錄取你不是因為你有能力,你其實一點經驗都沒有。但是你的堅持,讓我相信你會通過不斷的學習,讓自己變的更好。”老板說的這句話,讓他感動至今。
從此他像了一臺加了馬力的跑車,全速向前。
不斷歸零,重新學習
他的人生像一塊海綿一樣,不斷汲取知識和能量。每次面臨選擇的時候,他都會更上一層樓,而不是安逸地滿足于現狀。
在工作兩年之后,21歲的李攀,擁有了第一家廣告公司。從一開始的公司現金流只有幾千塊、創始團隊隨時會分崩瓦解、客戶一個都沒有,到一年后的有了固定客戶,這個公司對他而言就像一個孩子,從孕育到成人,沒有一步是容易的。
可是在生意有所起色的時候,他卻選擇了離開。
“當時為了激發更多的創意,我經常會翻閱國外的優秀作品集,每次看都會覺得國內和國外的設計落差非常大。”他說,“我問自己,是想滿足于做一個小小的工作室,還是走出去繼續學習。”他知道自己的答案顯而易見。
他是幸運的,因為自己書法上的優勢,他進入了全球四大廣告公司之一陽獅。這個時候的他,不再是一個毛頭小子,工作和創業的經歷讓在專業領域的技藝成熟不少。可是,他揪心地發現自己可能依然是井底之蛙。
廣州的冬天,比成都暖和。但這個城市的節奏,也比成都快了很多。
陽獅的設計師團隊,每周都有一個Creative Date。在那天,大家把自己最好的廣告創意展示給大家,然后互相評分。每個人手中都有各有一個藍色和紅色的貼紙,紅色代表好評,藍色代表差評。
他永遠不會忘記在第一次Creative Date上,他的作品被藍色的貼紙貼得滿滿當當。
“大家尖銳的評價把我的作品說得體無完膚。那時候我只有一個想法,買張飛機票回成都吧,還留著干什么。”他現在想起來,那個場景依然歷歷在目。
逆鋒運筆,就如拳師打拳,要先把臂肘回縮,才能強而有力地擊出。強烈的自尊心并沒有把他擊垮,他下定決心要一點點地把局給扳回來。
他收集別人各種各樣的作品,不斷研究學習,并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跟資深設計師交流,發現自己的不足;每天改設計圖到凌晨三四點,帶著問題入睡。一年之后的同樣一個Critical Date,他的作品又被貼滿了貼紙。
不過這回,換成了紅色。
不管是后來去了奧美做資深藝術指導,還是去了舊金山藝術學院,他一直都沒有忘記他的書法老師對他說的話:“不斷學習,努力堅持。”
創業是心中的一團火
李攀做為一個連續創業者,讓我很好奇他家里是不是有成員是創業的。因為很多創業者對創業的激情,來自于家庭的潛移默化。
他說:“我父母都只是做保險的,沒有人對我提過創業這兩個字。”出身于草根家庭的他卻承認,創業的這顆心猶如一團火在胸膛時刻燃燒,“我知道自己的終點一定是創業。我所有的跳槽,都是為以后的創業做準備。”
在互聯網興起的這個年代,李攀對開始對互聯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全世界的互聯網人才來說,硅谷就是應許之地。
李攀似乎不是一個太留戀于成績和過往的人。這次,他拋開了當時欣欣向榮的睿意高攀,將整個品牌管理公司托付給了另一位創始人。國內所有的生活化為一個29寸的行李箱,隨著去舊金山的越洋航班劃過天際。
他去了舊金山藝術大學,學習移動互聯網設計和新媒體。在硅谷,太平洋的霧每天凌晨準時出現,小松鼠晃著大尾巴滿地跑,騎著自行車的工程師隨處可見。一切都如加州的陽光一樣,年輕而充滿希望。
他漸漸發現硅谷缺少一個深度剖析硅谷互聯網應用的媒體。“我自己嘗試搜索一下產品相關的信息來進行學習,但是苦于一直找不到合適的資源。”有一天他在等火車,在轟鳴的火車駛入站臺的那一刻,他忽然覺得,為什么自己不能為華人帶來這些有用的資訊?
“硅谷密探”應運而生。
短期之內,粉絲量上20萬,垂直內容迅速變現。
現在他的工作安排,是每天早上七點起床跟硅谷的團隊一起工作到晚上,然后半夜三點開始跟深圳的開發團隊一起再工作兩個小時。
每天只有三到四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偶爾周末會有一天的休息。“我時刻有一種憂患意識,在互聯網這個行業,有些東西做得不夠快,就沒有機會了。
我問他,長期這么拼地工作,難道不累嗎?
他輕松地笑笑說:“有時候肯定會覺得累,但是心理上卻無比充實。”
他還是經常會思考自己做的東西有沒有價值,就跟以前不停在十字路口問自己一樣。
他的未來會在哪里,他不知道。“可能會在中國,可能會在中美間來回跑。”他在微信里回了我后續的這個問題。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于夢徑,作者艾霖,已獲得授權轉載,由一起上整理編輯。轉載時,請注明轉載來源及作者姓名。如有其它需求,請聯系我們(微信號:LC-1030)。
關于我們
一起上(www.17shang.cc)是關注青年創業的社群驅動型媒體,志在發現和報道青年創業,構建青年創業交流與合作平臺。
尋求報道
請投稿至tougao@17shang.cc
項目融資
請將BP發送至90bp@17sh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