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音樂的全面正版化,被認為是互聯網音樂產業加速發展的一個良好開端。而后資本大批涌入音樂產業,流媒體、線下演出、在線直播、音樂教育各顯神通,挖掘音樂產業鏈各環節的在線產值。
風生水起的背后,必須面對的現實是———不盈利。相比于國內已經打開的電影市場,國內音樂市場盡管坐擁近5億的在線收聽用戶,人均年付費僅1元出頭。
所以,版權拉鋸戰之后,各大平臺很快意識到一件事,版權或是平臺銷售內容時需要爭取的核心資源,而一味追求幾個熱門歌手、大唱片公司的數字音樂版權,只會把音樂產業做成幾家互聯網資本惡性競爭的天價飯局。
業界人士認為,在線收聽不掙錢的當下,并非得版權者得天下。與影視的網絡化之路一樣,作為創意產業,互聯網下的音樂產業發展,比拼的是創新意識和運營思路,為音樂服務增值,打通產業上下游,搭建合理的數字音樂生態系統。
觀點:互聯網背景下的數字音樂戰略

互聯網該怎樣幫音樂賺到錢?在呼吁建立合理的付費模式的同時,業界人士不約而同將目光投向“音樂應用+移動終端”的閉合產業鏈上,通過移動端深度整合提升變現能力,進而實現從賣唱片到賣在線收聽的過渡。盜版泛濫、音樂人獲益太少、手握獨家版權的平臺則在版權官司中分身乏術……近年國家重拳出擊,讓網絡音樂徹底告別“盜版時代”。
一、資源的兼并整合策略
各大音樂平臺也從年初的版權混戰逐步向資源共享與整合過渡。繼酷我、酷狗與海洋音樂合并為海洋音樂集團,阿里整合天天動聽、蝦米音樂成立阿里音樂之后,網易云音樂與QQ音樂也宣布“牽手”,一手版權合作——QQ音樂向網易云音樂轉授音樂版權150萬首;結束了版權侵權的狀態,微信朋友圈恢復網易云音樂的分享鏈接。
事實上蝦米音樂在最初興起發展時,大多從國外復制傳播于國內,所以作品大部分為盜版。而阿里收購蝦米音樂在國際化產業道路,必然要解決音樂版權問題,而蝦米音樂的受眾是小眾的,阿里依托其強大的資金背景,而選擇收購蝦米是一種長遠的戰略規劃。
搶占市場份額動作頻頻的不止國內互聯網巨頭,蘋果公司旗下的蘋果音樂也在數字音樂領域“愈挫愈勇”。蘋果音樂重新上線,隨后登陸中國市場,成為市場攪局者。隨后該應用又在安卓平臺上線,這是蘋果公司在安卓上線的第二個官方應用,足見音樂板塊在其商業版圖的重要性。
二、衍生業務和粉絲經濟策略
在為音樂內容增值的同時,不少平臺也在嘗試拓展衍生業務,刺激消費。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近期計劃赴美上市的海洋音樂,但其本身的音樂業務并不掙錢,旗下直播業務擁有更強的變現能力。酷狗副總裁謝歡也在此前印證了這一觀點,“目前來自游戲業務的收入高于廣告,但將來的變現可以有更多方式,過去聽音樂是用戶的剛性需求,而未來10年則會是直播”。酷狗旗下的繁星直播,以網絡歌手直播唱歌為主要內容。
另一邊,近期上線的阿里星球則把重點放在粉絲經濟上。打開這款手機應用,聽歌這個核心功能已經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粉絲互動。有意思的是,目前排名前三的藝人李易峰、宋仲基和林允兒,沒有一個是音樂人出身。
三、捆綁式營銷

???? 目前我國缺少類似iTunes(蘋果音樂播放應用)+iPod(蘋果音樂播放器)的閉環音樂模式,完成從唱片銷售到線上數字音樂收費的過渡。如果說國內在線音樂播放平臺,與微信、微博等通訊應用做了很好的橫向連結,提高用戶粘性;那么擁有iPod、iPhone等多款硬件終端的蘋果公司,則縱向垂直化培養用戶群體。阿里音樂CEO宋柯也坦承,擁有終端硬件支撐的蘋果音樂,具備進入中國市場的獨特優勢。“盡管現階段不足以對國內在線音樂市場造成威脅,但肯定的是,蘋果在為市場樹立良好的付費模式。”
四、O2O模式的廣泛應用促進在線數字音樂發展
? ?? 2015年10月1-3日,首屆優酷?土豆理想音樂節在北京平谷舉辦。此次音樂節是首個互聯網為會員訂制的音樂節,對會員免費開放,而無法到現場的樂迷也通過在網上觀看直播。優酷土豆首創了互聯網+音樂節O2O新時代。
湘江音樂節酷狗直播線上線下齊開放吸引受眾:線上線下的互動精彩。線上不僅能隨時隨地玩彈幕,還能用搶座、飛屏等等方式來“玩”轉音樂節。首個主題周巔峰周彈幕數就達到了748萬,最后的一個颶風周彈幕量近1600萬。線下由于湘江音樂節是場內場外互動式的。020模式將會得到更加廣泛的開發與利用。
洞察互聯網內幕,另類眼光看IT,請關注“第三只眼”微信公眾平臺:thirdsight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