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5日,豌豆莢宣布,其應用分發業務將并入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以下簡稱“阿里移動”),雙方已正式簽訂并購協議。豌豆莢聯合創始人王俊煜并未透露交易價格,外界紛紛猜測阿里收購價約為2億美金,為什么是這個數字呢?
2009年,創新工場數百萬美元天使投資;
2011年,DCM中國數千萬美元A輪投資;
2014年,軟銀中國、DCM中國和創新工場1.2億美元投資;
2014年,高盛集團的數千萬美元投資。
加一加總投資額就能算出來,現在說的2億美元的價格基本就是讓資方解套的價格。針對此交易價格王俊煜表態傳言與實際不符。
小清新的豌豆莢
相信大多數人對豌豆莢都不陌生,甚至有的人經常把豌豆莢就念成豌豆菜,豌豆莢是國內安卓市場僅存的為數不多的獨立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之一,當屬稀有物種。區別于360手機助手、應用寶、百度手機助手等營銷風濃厚的手機應用分發渠道,豌豆莢一直保持著照顧用戶感受的“小清新”風格。
前段時間Newzoo公布了國內安卓應用商店Top10,排名顯示,騰訊應用寶以24%的市場份額位居行業第一,小米應用商店、360手機助手緊隨其后。豌豆莢已經從去年年底的第五跌至第十。豌豆莢情懷太深,開創了太多產品和先河(應用市場手機端最早的cpd是豌豆莢做的)。

阿里曾10億美金收購豌豆莢,王俊煜選擇不賣
其實早在2013年時,阿里就打算出10億美金收購豌豆莢,為什么出價如此高
因為那一年百度收購91無線,收購價格18.5億美金;那一年UC收購了PP助手,收購價格1億美金。2013年正是應用分發市場的好時候,在移動互聯網爭得不可開交的巨頭們都想通過應用分發市場分一杯羹,就算你不賣給巨頭,靠廣告費和游戲聯運也能賺得金缽滿滿。
豌豆莢在當時的選擇是,不賣!那為什么到今天豌豆莢卻主動找上阿里,2億美元就賣身給阿里呢?
1)強需求被插隊,用戶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有一些創業公司,他們的創業項目,從創業開始以及到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都能滿足人們的硬需求,但是區別在于,這個硬需求隨著時間、外部環境的演變,需求還在但是不再需要他們了。在我看來,豌豆莢也是類似的公司。應用搜索、發行雖然是強需求,但是太容易被“插隊”,手機廠商可以做,BAT也可以做。
2)移動搜索市場變革的失敗
應用分發市場商業模式本身就有先天缺陷:用戶下載App之后,就與應用分發市場沒什么關系了。豌豆莢采取的策略是,搜索化,先后推出了主打視頻搜索的資源搜索功能,以及主打應用內內容聚合的客戶端“豌豆莢一覽”。但是作為用戶來講,本來心想著下一款app就可以了,輸入名稱搜索,卻出來好多電子書和視頻,畢竟在大多數人心里豌豆莢只是一個簡單的應用市場,所以豌豆莢這一變革收效甚微。
3)再不賣就賣不出去了
時期不同,買家不同,價值不同。對于豌豆莢來說,能夠給出高價的賣家只有BAT,然而它們早已完成移動布局,投資重心已經轉向別的領域:云計算、O2O、人工智能、文化娛樂、金融等。對于巨頭來說,眼下豌豆莢已經不是好的標的,而且上文已經提到了最新一個季度里,豌豆莢的安卓分發市場占有率為4%,排名第十,不只是跌出了第一陣營,甚至是跌出了主流渠道,在中國的占有率甚至比 Google Play 還要低。

所以豌豆莢目前這個情況,再不賣就賣不出去了,阿里巴巴接盤豌豆莢,或許更多是看在軟銀的面子,豌豆莢一直嘗試的搜索和UC瀏覽器也會適當的結合。
在如今競爭激烈,快速迭代的時代,已經不再適合豌豆莢走小清新路線了。但是我覺得不能用豌豆莢被阿里2億美元收購這件事來判斷王俊煜就是經營失敗的,失敗這個詞是不恰當的該用沒落形容比較合適,無論豌豆莢的價格和命運如何,這都不是一個創業失敗的故事。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君望學堂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