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京北智庫
本文由善緣街0號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善緣街0號(ID:zhumengtrip)?
互聯網消費金融是網絡貸款領域又一個值得關注的風口,消費金融行業在國內居民消費能力提高、居民杠桿偏低的背景下,具備巨大的發展空間。
今日,上海交通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所、京北投資與IT桔子聯合發布了《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分析報告》。
?
報告闡述,在網絡貸款、互聯網理財、金融服務與支撐、虛擬貨幣與區塊鏈技術這些互聯網金融細分領域存在不錯的投資機會。
從2016 上半年度中國互聯網金融領域投融資案例數來看,獲得投資最多的細分領域為網絡貸款類,共 58 起,其中 31 起為P2P 網貸企業,占比 53.48%。
自2015 年下半年以來,隨著類似于 e 租寶、中晉資產、大大集團等一批披著P2P外衣的“偽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倒下,到 2016年老牌P2P平臺e速貸因涉嫌非法集資被查,負面新聞的不斷出現使得 P2P 網貸平臺在經歷了前兩年大幅度增長之后,2016年上半年呈現了階梯下降的走勢。
報告分析,相較于 2015 年全年 P2P 網貸數百起投融資案例,資本在這個細分領域的熱 潮已開始慢慢褪去。但這不完全代表資本趨冷,而是在P2P 網貸野蠻生長后, 資本投資策略從量到質的轉變過程,上半年度獲得融資的平臺中,有 11 家平臺完成了億元及以上級別的融資,其中 9 家平臺完成B 輪(及之后)融資,4家平 臺完成 10 億元以上融資。這些平臺憑借先發優勢、已有的市場占有率和先前多 輪融資,不斷強化技術、開發新產品、擴展新領域,資本加大砝碼,巨頭格局初 現。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的 P2P 網貸投融資案例中,細分領域的 P2P 網貸開始發力。隨著行業的日趨成熟與監管政策的日益完善,尤其在資金端火熱、實體 經濟相對萎靡的情況下,2016 年勢必出現“資產配置荒”,優質債權的獲取能力 將是 P2P 網貸平臺乃至線下金融機構生存發展的關鍵。在這種背景下,深耕垂 直細分領域的平臺優勢明顯,亦更容易獲得資本青睞,如專注車貸(微貸網、美 利金融),票據(票據客、銀票網、小狗錢錢)、房貸(合盤金融、小蝦理財), 三農(農發貸、可溯貸、領鮮金融)等。
互聯網消費金融是網絡貸款領域又一個值得關注的風口,消費金融行業在國內居民消費能力提高、居民杠桿偏低的背景下,具備巨大的發展空間。根據艾瑞 咨詢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消費信貸規模達到 19.0 萬億,同比增長 23.3%,依然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預計 2016 年前后,我國信貸余額或將突破 100 萬億大關。中國消費信貸規模在未來依然仍將維持 20%以上的快速增長趨勢,預計 2019 年將達到 41.1 萬億,是 2010 年的 5 倍以上,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趨勢將持續顯 現。相較于傳統消費金融,新興的互聯網消費金融面對的群體是伴隨著以淘寶、 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電商平臺的興起而成長起來的年輕化群體,消費觀念與群體 習慣的改變,加之政策鼓勵以及技術與征信體系的完善,以個人微額信用貸和消 費信貸為代表的消費金融發展前景被市場所看好。
消費金融的發展主要遵循兩個方向,第一個方向在于重場景。無論是大型電商平臺或者 O2O 平臺自建消費金融業務線,一方面促進提升交易額,增加用戶 粘性,另一方面監測跟蹤用戶在分期之后的還款行為,評定用戶可支付能力、誠 信等,完善征信數據庫,如京東白條、淘寶花唄;還有以消費金融切入教育、裝 修、醫療、租房等垂直細分領域的公司,深入細分產業鏈,圍繞產業鏈上、下游, 可構建“消費場景大生態”,如教育培訓領域內的笨鳥分期、出國領域的出國邦 等;還有通過鎖定特定客戶群體,構建消費金融體系,如針對學生的分期樂、針 對藍領的藍分期等;這個方向的消費金融業務,其核心在于掌控場景,場景的流 量入口是基礎,重點在于通過場景所獲取的特定客群的用戶畫像后,形成的與場 景貼合的風控模式。
消費金融的第二個發展方向在于輕模式,依靠數據挖掘、數據建模、大數據風控,用戶自主授權、自動化授信、在線審批,其核心在于基于銀行、電商、社交網絡等多維度數據下的風險定價能力,更可以進一步下沉為應用接口,接入不同的場景,爆發式獲客增長,如買單俠、閃白條、云賬戶等。
此外,互聯網理財在 2016 年上半年度共發生投融資案例32 起,位居投資案例數第 2 位,投融資金額為 19.82 億元人民幣,輪次多集中于 A 輪之前,僅有 4 家企業獲得了 B 輪及以后融資。
當前市場中,占據統治地位的還是以擁有強大品牌或流量基礎的平臺為主, 比如綜合類的陸金所、螞蟻聚寶,以及垂直類的天天基金網。當前,國內居民的理財較大比例仍舊是銀行存款,其中存在較大轉移空間。
長期來看,智能投顧借助其技術革新帶來的成本等諸多優勢,是互聯網理財 的最終方向之一,但目前限制于種種約束,僅僅能作為互聯網理財平臺的客戶抓 手,未來借助當前的數據和用戶積累,先發力于后端的智能化運營,以后端智能 化帶動前端綜合化和簡潔化,逐步實現個性化服務將是其必由之路。
作為底層基礎的金融服務支撐, 如 IT 系統建設、征信以及不良資產處置等也逐步得到關注。2016 上半年度,金 融服務支撐領域共發生投融資案例 30 起,占整個上半年度投融資案例數的 17.24%,投融資金額 18.09 億人民幣,主要集中于天使輪投資,這個細分領域還 是一塊新生的領域。
其中,與征信、風控緊密聯系的大數據金融是一個重點方向,在海量數據資 產的驅動下,互聯網企業、傳統平臺(場景)型企業將向傳統金融業進行滲透。
相比金融企業,他們的優勢在于資產端:與客戶更近,對客戶更了解,與客戶場景化溝通的渠道更多更密集,更能夠立足客戶需求實現非標準化精準金融服務, 增加客戶黏性;同時,他們在資金成本、風控、征信領域又天然缺失,在金融服 務過程中存在合規控制、風險控制、金融產品設置、資金監管等各種落后的部分。 所以,掌控場景(資產端),具有金融產品設計能力(產品化),通過輕量級風控、
征信能力(風控、安全)合理規避風險,能夠公平的對接各類型金融機構(資金 端)的大數據金融公司是未來這個領域最為穩固的玩家。
大數據金融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分別是金融行為分析需求、風險控制需求和互聯網金融需求。第一,助力金融行業展開用戶行為分析。國內不少銀行已 經開始嘗試通過大數據來驅動業務運營,為個人客戶畫像和企業客戶畫像。個人 客戶畫像包括人口統計學特征、消費能力數據、興趣數據、風險偏好等;企業客 戶畫像包括企業的生產、流通、運營、財務、銷售和客戶數據、相關產業鏈上、 下游等數據。值得注意的是,銀行擁有的客戶信息并不全面,基于銀行自身擁有 的數據,有時候難以得出理想的結果,甚至可能得出錯誤結論。第二,實現精準 營銷。在客戶畫像的基礎上,金融業可以有效地開展精準營銷。例如,根據客戶 的實時狀態來進行營銷,根據所在地、客戶最近一次消費等信息來有針對地進行營銷,或者將改變生活狀態的事件視為營銷機會。第三,為金融業提供風險管控。金融業結合大數據,可以實現對中、小企業乃至個人貸款風險評估和欺詐交易識 別。金融可通過企業的生產、流通、銷售、財務等相關信息結合大數據挖掘方法進行貸款風險分析,通過多維度的互聯網數據量化個人的信用額度,更有效的開展貸款。
近來,區塊鏈(比特幣的底層技術)這種顛覆式技術成為了金融領域高度關 注的話題。2016 年上半年,共有 4 家相關公司(幣看Btckan、快貝網絡、保全 網、招股金服)完成 4000 萬元人民幣的融資。區塊鏈技術通過數據的分布式存儲和點對點傳輸,打破了中心化和中介化的數據傳輸模式,其特點是安全、透明 且無法篡改。
區塊鏈在金融服務上的應用場景包括支付和清算等,它能夠規避繁雜的系統, 在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間創造更直接的流程,低價、迅速實現銀行的價值存儲和資產轉移的核心功能。在交易領域,區塊鏈技術可實現點對點交易,無需清算中介, 使得交易時間和成本都大幅降低。結合智能合約,可將數字證券自動發行和金融衍生品交易變為可能。
據報告總結,區塊鏈與其說是提供了一種強安全技術機制的支付、清算與交易體系,更為 本質的在于其創造了一種新興的金融監管模式。但目前國內的區塊鏈企業還主要 處于發展早期,更多的在于理論的研究與檢驗,應用層面還不夠成熟。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善緣街0號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