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頭曾一時無兩、被捧上“神壇”的17歲CEO王凱歆,近日因丑聞再次成為頭條:“神奇百貨”運營數據造假、模式遭質疑、一言不合就撒野裁員、錢快燒光了搬公司……
就在今年初,年僅17歲的她因參加《我是獨角獸》創業真人秀一炮走紅,拿下1500萬融資、身家2000億,變身“神童少女”。然而,從 “創業神話”的誕生到破滅,才不到半年。你大概不會忘記,在王凱歆之前紅極一時的馬佳佳、余佳文等一批泛90后創業者,他們在風口飛起,也隨之墜落。
“王凱歆們”做錯了嗎?他們做錯了什么?誰該來為他們的“死”負責?

年輕無罪 死于“太作”
5月16日,GQ中國曾刊發一篇題為《17歲CEO王凱歆:風口少女的神通與孤獨》的文章,引發輿論一片嘩然,撥開“華麗麗的殼”,人們似乎看到了少女CEO的另一面——
揮霍無度。“神奇百貨”天使輪的資金到賬后,王凱歆從不在乎花錢,買兩千塊的衣服,住三千塊一晚的套房,打上萬塊一套的水光針;
數據虛假。神奇百貨員工在知乎上透露,傳說中的“一天訂單超過一千筆”業績,他們只在“雙十一”沖到過;說有一百多家供貨商,實際上連十家都不到;
模式坑爹。商業模式經不起推敲,核心業務仍停留在代購模式上,“為了吸引用戶,原價轉銷還補貼郵費,賠本賺吆喝”,甚至涉及盜用淘寶商家圖片;
無理裁員。被莫名辭退的員工甚至包括曾一手策劃她上“我是獨角獸”的元老級員工張嫣。張嫣無奈戲稱自己是“我因為沒及時公關自己被裁員事件而被裁員”。
有獨無偶,還記得當年周鴻祎怒罵“霸道總裁”余佳文那一幕嗎?曾放言要拿出一個億的利潤分給員工的余佳文,當時在央視節目中非常得意地“認慫”,周鴻祎當場發飆:“你這句話講得很虛偽。你作為老板不能忽悠員工,如果你覺得金錢一點無所謂,反正都是玩,你敢不敢把所有的股份都分給你的員工?”
至于王凱歆、余佳文的生意,都做得怎么樣呢?就說王凱歆吧,幾個月不到A輪融的錢燒掉了一半以上;而超級課程表則沒人敢接盤,幾個創始人也只剩兩三個,頹勢非常明顯。
無意給90后、95后創業者貼上“不靠譜”的標簽,但要說他們是怎么死的,首先就是栽在了自己手上。王凱歆、余佳文們,似乎忽略了一個基本的常識:有勇有謀是NB,有頭無腦就成了SB。缺乏基本誠信和底線、只會吹牛X、滾驢子的創業者,最后除了燒光投資人的錢、留下過氣的談資,還會剩下什么?年輕創業者們還是腳踏實地、悄悄進城為好,別太早就把自己當回事兒。
這是一個創業“零成本”時代,出名要趁早,節操也別掉。
資本玩家的“陰謀”
王凱歆的真正轉折點,是遇到她的兩位“貴人”——林勁峰和朱波。
林勁峰,深圳股神、著名投資人。據說,王凱歆在星巴克偶遇林勁峰,后者成為她最初的“創業導師”,帶她參加一些社群活動、了解創投圈。
2014年底,王凱歆遇到了深圳“創新谷”創始人朱波。他給王凱歆推薦了很多資源,并幫其規劃了公司架構,天使輪砸下230萬投資“神奇百貨”,在A輪繼續跟投。
朱波素有“天使投資攪局人”之稱,他的“創新谷”堪稱90后創業明星的“經紀公司”。他投過的 “超級課程表”、“禮物說”、“兼職貓”幾個項目,創始人全是90后。今年3月,朱波曾在清華大學的演講中,闡述投資90后的邏輯,“狗咬狗已經不稀奇了,人咬狗才對,一定要跟主流思想產生極大的偏差。”
這不就是徐小平老師的“網紅論”么? (PS .?真格基金是“神奇百貨”A輪融資的領投方)
早已成“人精”的天使投資人當然不傻,讓創業者成為網紅,只不過是他們的為拉高項目估值慣用的一種“套路”。高估值是創業投資的一種包裝手段,即用自己較高的估值(或投資額)去給其它項目融資制造難題。這也是我們經常會看到虛報估值和融資額的原因之一。
就像朱波說的“通過一波一波炒作以后,就紅了,他有可能在這個事件當中沒成,但是,他的品牌知名度和關注度已經足以讓他在未來他選定的某一個行業搖身一變,他就成功了。”這個所謂的“成功”,與其說是創業者的“成功”,還不如說是投資人“成功”。投資方利用創業者的曝光率與知名度來竊取成果,然而通過事件營銷走紅的創業者卻始終無法挽救根基不穩的企業命運。
曾帶王凱歆入行的資深投資人林勁峰一語道破天機。“我其實很不同意這些孵化器讓人家高中就去創業。我跟她說,那是騙她的,她老不信。我分析過:‘第一,你年輕;第二,你是女性;第三是你高中沒讀書。’這三個都是很好的炒作話題。”風投機構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往這些可憐的小鮮肉身上砸個幾百萬,萬一不成功,大不了當作廣告費。
另一位90后創業者“echo回聲”創始人劉莙怡說過一句話,頗耐人尋味:“與其說是90后有能力,不如說掌權者愿意給年輕人機會。”
王凱歆們扮演的,是投資機構劇本里的某個角色,擁有“吸睛”標配——95后、未成年少女、蘿莉、高中輟學、特立獨行……在流水車間被“包裝”好的創業明星,在創業真人秀銀幕一站,叮一下新鮮出爐,又是一個神奇的風口少年/少女。
樓起樓塌 潮起潮落
對于媒體來說,滿身是“噱頭”的王凱歆們同樣是被消費的“大肥肉”。通常,你會很愕然地看到新聞標題從“看!人家17歲就當CEO!”哐當一下變成“看吧!17歲當CEO?一看就不靠譜!”當初把他們吹向風口的,不只有資本力量,還有一同歡呼、追捧、高潮的媒體勢力,尾隨著一大波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
在創投圈樂此不疲的游戲里,投資方、媒體與公眾成為共謀,最終“殺死”了一個又一個被當作牽線木偶般不停旋轉、入戲太深的創業演員。


一會兒把她捧到上天,一會兒又把她摔下神壇。
這跟郭敬明毫無邏輯的肥皂劇有啥區別?
話又說回來,這不能全怪媒體,因為創業圈本身,每天都在上演著太多的“肥皂劇”呀!
(以下插入軟廣,不喜勿噴!!)新芽這番言論并非“馬后炮”,只是我們從來都認為,創業首先是一件嚴肅的事兒,其次才是好玩。媒體有責任和義務對創業者、創業公司負責,而非東倒西歪、見風使舵。新芽不靠忽悠、不寫軟文、拒絕黑稿,真誠歡迎創業者盆友們來找新芽聊一聊,有料有實力你就來爆!
誰的“創業時代”?
2015年以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句口號,高頻地回蕩在耳邊,幾乎在業界大大小小的每一個場合出現。從官方、投資人到媒體,不遺余力傳遞一個理念“這是創業最好的時代!”
但他們幾乎都不會告訴你創業的真相——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創業是九死一生的戰役、成不了巨頭就會死掉……
你所理解的“創業”,很可能與真正的商業戰場,有著十萬八千里的距離。
你所預測的“風口”,很可能只是巨頭吃飽打嗝后放的一個屁。
你所期待的“巨富”,很可能是龐大資源、人脈、戰略、機遇等因素聚合反應的結果。
對于“為什么創業成功那么難”的問題,創投教父閻焱的答案是“你要想成功,必須在很漫長的時間里在所有重要的商業決策上都不能犯錯誤。你只要犯了一次錯誤,就有可能把企業帶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當下的確是中國創業“最好的時代”,機會最多,尚處于“藍海”的領域必將有獨角獸誕生,這是必然的趨勢;但對于稚氣未脫、狂妄有余的王凱歆、對于目前的你而言,是否也意味著“最好的創業時代”?值得慎思。
時代召喚的口號仍在回響,一批批“準獨角獸”相繼倒下,未拿到融資的、融資燒光的創業公司更是“滿目蒼夷 橫尸遍野”。王凱歆們如一個個傳聲筒,傳頌的是資本的狂歡、時代的躁動。而真正擁有未來的,卻是那些能聆聽用戶聲音、竭心盡力打牢“地基”的實干家。
(來源: 投資界 西西里搗)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屬于原作者,不代表清科私募通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
2023-11-1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衢州,打造長三角創投新勢力“第一城》的文章
2022-06-20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引鳳筑巢·融金朝陽——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 專精特新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百家基金進航城-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2-23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清科創業旗下PEDATA MAX全新升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