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年初,央視知名主持郎永淳辭職加盟找鋼網,引發熱議。而幾天后的1月15日,他又因主持新東家的E輪戰略融資發布會成為焦點。3月7日,中信產業基金領投紛享逍客D+輪融資,4月20日銷售易獲得C+輪投資,這不是B2B行業的勝利。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B2B分會秘書長劉寧波在接收媒體采訪時說,B2B市場整體的爆發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互聯網+、供給側改革的政策環境,傳統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的解決,有賴于技術提供的應用場景和解決方案。”他說。
IDG全球常務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熊曉鴿,在過去的3年半時間里連續投資了50多家B2B平臺,他預言:下一代BAT將不再是清一色的B2C(面向消費者的)公司,B2B(面向企業的)創業者有更多機會。
“即便在BAT入局的情況下,SaaS企業服務也擁有大把機會。”紛享逍客運營中心策劃總監邢瑞說,一般都會爭搶大企業客戶,但真正的機會恰恰在于中小企業用戶。“中小企業發展迅速、決策靈活,并且對于效率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對于SaaS企業服務擁有多樣化的需求。”他說,中小企業往往因為體量小而被忽視,但各方估計,中國的中小企業用戶早已超千萬,這片集腋成裘的藍海市場先到先得。

關于企業級服務大熱,紛享逍客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方面是美國市場的變化所帶動;其次是2C市場競爭白熱化,現在能夠想象的所有面向個人的都有人在做,都有基金在投資;第三個原因則是消費者行為發生變化,從線下轉移至線上的整個IT化,這也影響到商家對全渠道的布局。第四,企業競爭到最后,在規模以外比拼的就是效率、營業額。這些因素,都決定了,企業組織需要用更智能、先進的工具來釋放人們的生產力和創新精神。
這個問題的答案幾乎是肯定的,就像電報代替寫信,電話代替電報一樣,現在已經沒有人用寫信來跟家人報平安了,但是依然還有企業要求員工填寫紙質的請假條。提到企業信息化,更多的人會想到傳統的OA軟件等產品,而實際上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是更好的信息化手段,他和傳統辦公軟件的區別,就像是挖井喝水和自來水廠供水的區別。
中國SaaS普及率不到10%,但是卻有78%的美國企業正在使用SaaS服務,要知道,中國企業數量至少是美國的1.5倍,中國企業的信息化改造存在巨大的空間。同時,美國2B服務的三巨頭:SAP、Salesforce、Oracle的市值超過3500億美金,伴隨著新興的Yammer、Slack的成功,更互聯網化、更社會化的交互方式也成了SaaS發展的一大趨勢。得益于網絡基礎設施的進步,智能手機的普及,用手機處理工作上的業務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中國的企業級市場已經準備好成就一個企業服務的明星。

BAT在C端的布局已經異常強大,現在相繼入場企業級服務,絕對不是希望“分一杯羹”,誰都想要“一家獨大”。但是,C端的法則,在B端市場行得通嗎?只要免費就可以占領絕大部分市場嗎?事實未必如此。
在2C領域,用戶往往呈指數級增長,只要Get到了一個點(比如陌陌),就可能帶來巨大的成功。而對于2B產品的選擇,客戶的考慮會更系統化,決策周期也更長,很難有一款產品一夜之間風靡全國。此外,C端用戶的忠誠度很難培養,一個不好的體驗、代金券比別人少一塊錢就可能讓用戶放棄一個產品,但是2B產品選擇之后再換別的,會產生大量的人力成本。所以說,免費并不是2B產品獲得成功的殺手锏。
無論是阿里釘釘,還是騰訊的企業微信。他們和紛享一樣,目前還在做2B市場的教育輔導工作,中國企業信息化比例本就不高,特別是中小企業,想要一步跨越到SaaS,這里面需要轉變工作習慣甚至是管理理念,SaaS產品的規模化應用必然是一個漸進的過程。Salesforce在美國發展了十幾年,長成了市值近500億美金的巨無霸,也僅覆蓋了美國不到5%的企業,所以說企業SaaS是一個競爭格局較為分散的市場,“老大和老二打架,把老三打死”這種在2 C市場出現的“馬太效應”,在企業SaaS領域可能并不適用。
2B領域到底存不存在一個類似微信、支付寶的“超級入口”,什么時候會出現這個“超級入口”,Slack成功之前,美國人也不知道,美國Slack模式的成功是SaaS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造就的,但在中國不能簡單復制,阿里釘釘、企業微信、甚至后發的百度都有機會,但還是那句話,這條路注定不會很好走。

跟蹤觀察SaaS數年,我們想借用鄧爺爺的表述:“只有走中國特色的SaaS道路才能成功”,而不是橫空出世一個Slack。我所理解的“中國特色SaaS”道路,是類似紛享逍客,在某一SaaS的細分領域得到一定的積累,同時具有平臺化野心的產品。
不可否認,紛享逍客是最有野心的,也是在全中國互聯網公司都繞著BAT走的時候,唯一一個敢和BAT叫板的,而上一個公開叫板的公司,是京東。投資人DCM的林欣禾在紛享逍客的D+輪發布會上說,“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一般是BAT干什么我們就不要干,要打差異化,去掙BAT他們不屑于掙的錢,但是紛享逍客這個團隊有不一樣的氣質,投進來的時候變,再投又變,每次跟每次都要加碼,現在直面BAT,說實話心里也毛毛的。”回到紛享逍客的D輪融資,亞洲最大對沖基金“高瓴資本”投了紛享1億美金,高瓴資本的張磊深諳“專業化”的投資哲學,不盲目跟隨,所以每年最多投兩三個項目。
我想高瓴也早就想明白了:成功的SaaS產品要先帶來價值,給企業一個生產力工具,Slack的模式并不能滿足中國企業現階段的需求。如果只是做銷售管理工具,紛享完全可以像銷售易一樣悶聲發大財,不需要一下子建立這么龐大的銷售團隊,也不需要引進這么多融資。在前不久的D+輪發布會上,紛享逍客CEO羅旭告訴大家,他們想做中國的Salesforce+Slack!
?想知道哪里有最優質的的企業服務嗎?來IQwork看看吧!全國各地都有我們的聯合辦公室呦!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