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鳥朝鳳》劇照
?
焦三爺說:“嗩吶是個匠活”。我特別喜歡“匠活”這個詞。
?
匠活并不是簡單的打造物件。而是如同《霸王別姬》里的戲班,不是簡單的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而是一場西西弗斯式的修行,是拋棄凡塵里的庸碌與幸福,執著一生的修行,是人的靈魂與一件器樂恒久綿長的苦戀,“差一天,一個時辰,都不是一輩子”。
?
在中華的藝術瑰寶里,匠活是貢獻卓越的一支隊伍。她既有夾雜血汗的傳奇故事,又能顯著的表現著中華歷史文明的進程。但是,隨著現代文明的到來,匠活的隊伍班子越來越少,以致于需要設定文化遺產保護的法令來保護他們。
?
匠活從風光地位落到現在這種凄涼地步,也正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在看到即將隕落的匠活時,有些人卻給匠活添加了新血液,讓她重換新生。
?
有木創始人 吳斌(左)和王明盈(右)就是這樣的人
?
匠活影響我們一代人
?
焦三爺的嗩吶就是個匠活。嗩吶不是復雜的樂器,它結構簡單,卻幾乎能演奏所有管樂的技巧,甚至能模仿人和動物的唱腔。它發音高亢、嘹亮,經常出現在鄉村婚喪嫁娶的習俗中。而在互聯網還沒興盛的八十年代,嗩吶成為不少80后童年的回憶。
?
而在王明盈心中,匠活最為直接的代表就是木頭。出生于傳統木匠家族的王明盈,從小就浸泡在木頭的世界里。家里的木制家具都是由他的父親和大伯一起手工制作的。
?
“看到木頭,我感覺很親切。”
?
觸摸木頭,王明盈總能想起小時候,大伯在屋子里面拿著卷尺丈量尺寸,然后取下掛在左耳上的鉛筆,在選取的尺寸上畫上線,然后拿著鋸子在畫好的尺寸線上拉鋸,一個下午,屋子的地面上都會堆積滿滿的木屑。
?
當然,王明盈也不會閑著,除了給大伯幫忙外,他還會利用多余的木塊,然后利用大伯的工具,制作大哥大,也常常會被偷溜進大伯的工具房,然后被大伯發現,挨上一頓打。
?
王明盈回憶起這些,臉上總是充滿著,能夠感染他人的微笑。他自己也在日記本上寫著:
“木頭是有溫度的,木頭是帶親和力的,木頭也是有情緒的,而紋路就是他的表達方式”。
?
匠活不僅給了王明盈童年的記憶,而且匠活給了王明盈創業的動力。就在2014年11月,他和小伙伴吳斌成立了有木創意文化公司,他們想要以木頭來做創意家居。
?
正在消失的匠活
?
在還沒有被西方樂器沖擊的無雙鎮,焦三爺的百鳥朝鳳可謂是獨門絕學,只有當上掌門的人,才有資格學習這首曲子,而且只有村里德高望重的人物,在遇到紅白喜事的時候,才能吹響百鳥朝鳳。可是,這種位置并沒能夠長久,在西方樂器以及新穎的舞臺布置下,傳統的中國匠活徹底走下神壇。
?
焦三爺怒不可遏,拖著年邁的病軀,在一曲《百鳥朝鳳》中長眠。
?
這一眠,其實也在象征匠活正在消失。有著木匠血脈的王明盈也感受到木匠手工活正在被機器所代替,而且家族的年輕人也都不會選擇去做一名木匠。
?
匠活正在消失,除了西方文化的沖擊,最重要的一點是匠活出現了與當代市場經濟并不相適應的生產方式。
?
王明盈說,父輩們做一張椅子,需要半個月的時間,而且做出來的椅子往往只賣幾百塊錢。但是在外務工就不一樣,半個月的時間估計就能掙到三千左右,所以傳統木匠的產出與收入并不平等,這一點是嚴重阻礙木匠傳承的原因。
?

“逗號”iPad支架
?
有木創意的第一款產品,是iPad支架。它被設計成“逗號”的模型,寓意是用iPad看看電影,將疲憊的工作“暫停一下”。被看他大小在4.7寸左右,而且售價僅僅69人民幣。其實從做工到打樣都是非常復雜的過程。
?
“它需要從一大塊原料板上,切出一小塊,然后從設計到弧度切割,再打磨,上漆,人力成本消耗非常之大。”
?
“我們為它打的第一個樣,在深圳大學城,找了個老木匠,花了200元,“逗號”的支架首件比現在賣價高多了。”
?
就算工序復雜,但是摯愛木頭的王明盈與吳斌,選擇傳承。并在2015年6月份的創意集市上拿到100萬融資,而且對方,也給匠活的生命注入了新血液。
?
他們為匠活注入新血液
?
一桿嗩吶,吹出匠人對傳承的執著,面對外來文化的流行,三秦大地的龜裂里依舊蘊藏的生機。
?
就如去年春晚上的華陰老腔,幾位老人一聲吼,劃破了經濟泡沫后看似浮華的流行藝術,讓習慣欣賞“表面完美”的觀眾重新發現遒勁的美,來自土地的美,沒有科技與搞笑包裝之下的本來的美。
?
故事的結尾,焦三爺伴著百鳥朝鳳的曲子,慢慢消失在鏡頭里,只留下天鳴,吹著曲子,孤立在三爺的墳頭。這無言的結局,讓人不得不擔心天鳴的未來,他會傳承這份嗩吶的文化嗎,還是選擇去省城,從事更加賺錢的行當?
?
也許,王明盈與吳斌的有木能給你答案。
?
融資方不僅給他們倆帶來了錢,還帶了好點子,他介紹一個智能解決方案的團隊,現在的有木,不僅有“逗號”支架,還有瓜子U盤、木制音響,還有智能化的“掬月燈”。用戶只需要用手在木頭上滑動,就能自動調節燈的亮度。
?

掬月燈
與其等待死亡,匠活需要與時俱進。文明和科技的進步,不是人類變得虛偽孱弱的理由。?
?
由于世界文化的融合,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不能僅停留在原本的基礎上一成不變,而是需要發展與創新。一方面,可以借鑒西方經驗,恰當的融合一些世界文化,另一方面,要避免我們自己的民俗文化被吞噬的危機,做自己的東西。
?
就像王明盈與吳斌的有木,他充分利用木頭的材質,科技與木頭結合,將現代與文化交融,這就是給匠活續入新血脈的好方式。
?
天鳴可以繼續吹響百鳥朝鳳,但是表現形式可以改變,比如融合西方音樂,中西結合,看看是否能產生新的化學效應,讓鳳凰飛的越遠越高!
?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圖圖,鬧客邦專欄作者,本文版權歸鬧客邦所有,如需轉載,請關注鬧客邦(微信號:nockclub)申請授權。更多創業干貨請登錄鬧客網:http://www.nockpost.com/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