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看點:
美劇類型多種多樣。其中長盛不衰的莫過于懸疑犯罪劇。比如說從1990年播到2010持續了20季的《法律與秩序》,或是有15季的《犯罪現場調查》,或是剛被訂購第11季的《犯罪心理》等等。
美國的懸疑犯罪劇這么受歡迎的原因,主要是其緊張刺激,充滿邏輯推理的劇情能夠滿足觀眾對未知的獵奇心理。
那么,一部精彩刺激的美式懸疑犯罪劇是怎么被構思出來的呢?

(圖片來源于外媒)
大部分人認為,懸疑劇一定是像柯南道爾爵士那樣,宅在家里冥思苦想,就能創造出福爾摩斯。或是一個不知死活的作家,去犯罪現場取材。或是一群編劇在會議室異想天開,等待靈感的突然到訪。
但事實上,懸疑劇的創造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刺激或是大腦洞開。美式懸疑劇也許根本沒有懸念,因為它是可以遵循一下4個模塊創造出來的:受害者,反派,探長以及正反派PK。
美國作家菲茨杰拉德曾提過一個創作理念: 角色即情節,情節即角色(“Character is plot and plot is character”)。所以,構思一個懸疑犯罪劇,首先要確定故事中最重要的三個角色:

在一個夜色較深的晚上,Jenny剛結束瑜伽課,走在回家的小區路上。

(圖片來源于外媒)
突然,她聽到路邊的灌木叢里有些響動。她感到非常害怕,四處張望后加快了腳步。

(圖片來源于外媒)
這時,一只貓從灌木叢里沖了出來,Jenny嚇得大叫一聲。但發現嚇到她的原來只是一只貓,于是松了一口氣,她蹲下來安撫這只貓。

(圖片來源于外媒)
但這時,一個黑影從背后襲來,Jenny一回頭就被黑影打暈了。接下來一幕,警車響起,在郊外的垃圾場發現了一名身份不明女性的尸體......”

(圖片來源于外媒)
瘋老板剛才給大家杜撰了一個美國懸疑犯罪劇的開頭。你是不是總覺得在哪看過這個故事?在懸疑犯罪劇中,以一個受害者被捕殺的過程開始整個故事,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手法。
那么,受害者通常都是怎樣的人呢?一部典型的美國懸疑犯罪劇是怎樣去塑造一個受害者形象呢?
一個叫Zap2pit的美國網站,總結了在2014年10月和11月播放的78集來自16部美國懸疑犯罪劇中的受害者形象,發現了這樣的結果:

(數據來源:Zap2pit網站)
美國懸疑犯罪劇中的受害方式,不亞于馬丁爺爺寫死《權力的游戲》里頭角色的各種蠢蠢的死法。

(數據來源:Zap2pit網站)
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看出,謀殺在美國懸疑犯罪劇中是主要受害方式。男性的受害方式主要為謀殺,女性除了謀殺受害外,還有可能被強奸,搶劫,跟蹤,誘騙和被綁架等等(女性同胞們,珍重~)。
在電視劇中創造一個受害地點,對于故事的構造極其重要。我們在電視劇中的受害地點,主要出現的有:室內,街道,野外,廢棄建筑物,小黑屋......等等。

(圖片來源于外媒)
一個犯罪地點的選擇,可以反映出這個案件很多信息:比如說嫌疑犯和受害者的親疏程度;受害者的身份;嫌疑犯的作案手法;嫌疑犯的智商水平等等。
而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犯罪也成了美劇中的探員們需要打擊的一個種類。例如在《犯罪心理》第10季第23集中,BAU的探員Kate的侄女被人綁架后,在網絡上被賣給連環殺手用來娛樂~

(圖片來源于外媒)
所以,當編劇在塑造受害者形象時,可以根據這樣宏觀的模板來考慮,然后再增添細節:

在美劇中,其實受害者的鏡頭并不多。一般的懸疑犯罪劇,主要將鏡頭集中在嫌疑犯和探長之間的較量中。一個隨時能被干掉的傻B嫌疑犯,絕對是要被觀眾噴的~
那么,如何才能塑造一個惡名昭彰的反派呢?
創造一個成功的反派角色,首先要賦予TA一個完美的使命。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惡棍,首先必須給TA一個作惡的理由。
美劇中慣用的殺人動機就是:童年創傷。這種創傷最大部分來自家庭,其次就是朋友、同學,或者是老師!
不如看看這個大家幾乎都知道的“惡棍”:伏地魔

(圖片來源于外媒)
伏地魔一直致力殺掉所有的“麻瓜”,以及從他身上盜取了魔法的哈利波特,也給霍格沃茨魔法學院帶來了毀滅性的傷害,這一切的來源都來自他童年缺愛,長大缺鈣。在孤兒院被“麻瓜”們當成怪物的小伏地魔,內心從哪個時刻就積累了對麻瓜世界的仇恨。
一個反派角色如果是百分之百的壞,觀眾也會覺得沒意思。所以,成功的反派,一定有著一些殘留的人性。讓觀眾既恨他又同情他。
給大家看看一個美劇里的反派專業戶:羅伯特·克耐普(Robert Knepper)。說這個名字你肯定覺得不熟,換這個:T-Bag (來自《越獄》)。一想起當年T-Bag舔唇的樣子,都心有余悸。

(圖片來源于外媒)
除了中國觀眾熟悉的這個角色外,他還客串了很多其他劇的惡棍:《黑名單》(第1季第5集),《犯罪心理》(第6季第8集)等。
就拿T-Bag這個角色來說,小時候的T-Bag因為整天被自己的父親虐待,時常將他關在房間。又一個小時候缺愛的典型例子。觀眾除了看到T-Bag在劇中各種殘忍之外,也能感受到T-Bag內心對溫暖家庭的渴望。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復雜的雙面性格,反而讓我們更加理解了他。
如果只是一個眼高手低的反派,那么觀眾又會繼續噴編劇傻B了。所以,電影或美劇中的反派,一般都是高智商的專業犯罪分子。給破案的探長制造麻煩和困境,才能讓故事跌宕起伏,峰回路轉。
給大家看看這些例子:

(圖片來源于外媒)
如果站在社會治安的角度的角度上來講,化學老師WW(Walter White)和吃人魔漢尼拔都是大惡棍。但整個劇本身就以惡棍的視角在進行,反而讓我們感到慶幸,這些惡棍都能憑借自己的犯罪技巧一次又一次逃脫法網。
除了電視中塑造的高智商反派,歷史上也有不少例子。比如出現于1888年倫敦的“開膛手杰克”(Jack the Ripper),他以殺掉最少5名妓女卻始終逃脫而在殺手界惡名昭著。這樣的殺手雖然變態,但客觀評價,智商一定不錯。

(圖片來源于外媒)
如果想要塑造一個成功的反面角色,那么編劇可以參考這幾個特征:

電視劇中,主流價值觀要求我們必須找到正義的代表,那就是分分鐘破案如神的探長。比如說成人尿不濕品牌——包大人。

(圖片來源于百度)
美國懸疑偵探劇中,一個好的探長一般具備以下三個特征:
既然會碰到高技能的惡棍,那么就必須要求探長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了。所以,美劇中的探長們,一般都是某個行業的磚家,對某個領域的知識,有獨一無二的見解。這樣的設置,除了讓觀眾仰慕外也能提供有人在保護我們的安全感。
比如說,《識骨尋蹤》中代表的法醫行業;《犯罪心理》中代表的FBI心理分析部門。

(圖片來源于外媒)
一個好的探長,因為對一件事物研究到了偏執的程度,所以性格在常人眼里,一定是個奇葩。你想要看到一個性格完美,又智商超群的探長,那他必定是無聊的。
比如,冷靜到死的私人偵探福爾摩斯;《黑名單》中的犯罪高手“紅魔”。

(圖片來源于外媒)
因為這些探長們性格孤僻又智商超群,所以旁邊一定要有個跟觀眾智商差不多的二貨助手,通過不停的提問來幫我們捋清楚劇情,同時也不至于讓探長太脫離人性。
比如剛才提到的那幾位有古怪性格的探長,旁邊都有這樣一個基情助手,當然,別的感情也是有的。

(圖片來源于外媒)
那么,一個成功的探長同樣有三寶:

在美國的懸疑偵探劇中,還必須掌握的一點技能是,如何控制正反派之間力量的較量,形成扣人心弦的故事節拍和張力?
而這個問題的解決方式在于探長和反派之間的正面沖突。所以,幾乎每部美劇中,收視率非常高的劇集一定包括在探長和反派發生沖突,探長自己或身邊的人的生命和利益受到威脅的時候。這種關系就像是蝙蝠俠和小丑一樣,相互成就,互不成全。
典型的例子,比如說《犯罪心理》中,BAU的前探員被嫌疑犯所殺;《追蹤者》中Maggie Q飾演的探長Beth被變態前男友抓走差點被殺;

(圖片來源于外媒)
今天瘋老板給大家分析到這。我想,有了這四大模塊,作為觀眾的你都能寫出一個好的美國懸疑犯罪劇了。
請長按下面的指紋,即可識別二維碼,微信關注瘋老板爆米花(微信號:Bossfong1)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