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園園
本文由善緣街0號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善緣街0號(ID:zhumengtrip)
?
2012年,由北京大學校友會牽頭協調學校十五個相關部門院系聯合發起器“北京大學創新創業扶持計劃”,建立“創業教育、創業研究、創業孵化、創投基金”四位一體的綜合創業扶持平臺。
其中,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以下簡稱“北創營”)成為了該計劃的核心環節,旨在培養和扶持中國優秀創業青年,發現轉化優秀科技成果,提升創新創業軟環境及平臺服務能力。
發展至今,北創營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全開放公益創業教育與扶持平臺,在北京海淀、亦莊,天津、江蘇、青島、珠海等地總計設立超過3萬平米初級孵化場地。通過網絡課堂、開放課程、直播課程、路演沙龍等多種形式服務了超過20萬名創業青年,其中通過特訓班、導師1對1、投資基金和公益孵化器等多種形式,深入服務超過10000名優秀創業者。
此外,“北創營”還充分開放北京大學優質創業教育資源,通過網絡大學及直播體系向全社會開放1000個公益課程中心,實現全部特訓班同步向全國直播及點播。
最近,善緣街0號記者訪問了北京大學校友會副秘書長、北大創業訓練營教務長王健,聽他講述北創營的創業服務發展之路。
?
壹 公益的眾創空間
小善:北創營和別的眾創空間相比,在發展方向上有哪些差異?
王健:我們北大創業營是北大發起的一個NGO公益項目,而其他所有的雙創空間都是為了賺錢。比如36氪直接賺的是媒體的錢,幫創業者找投資人的錢。i黑馬賺的是社群的錢,收取創業黑馬的培訓費和大會費用。聯想之星賺的是投資的錢。
北創營和它們最大的區別就是:我們全力以赴做的是一個社會服務,我們本身的業務目標就是讓青年能夠迅速成長,因為我們沒有任何商業績效的考核,而且我們的這個平臺公司是一個社會企業,我們沒有股東分紅。所以說,我們的根就長得不一樣,我們是為了服務雙創而誕生的,他們是利用雙創賺錢而誕生的。因為它們是商業機構,毋庸置疑,追求要上市之類的結果,導致服務的程度不一樣。
現在整個雙創平臺其實還離成功很遠,因為這條街上(指創業大街)能自負盈虧的基本沒有。這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只不過就是雙創的平臺利用了大量的資源資金導師政策資源來扶持了一幫最不靠普的階段的事,這是一個反向邏輯,這是一個不經濟學的概念,就是拿起飯碗要飯。
這是不成功的商業模式,因此每個人在這個模式下都會找到一個自己說服自己的點。牛文文說我就是掙教育的錢,雙創只要有人,我就能收學費,能收黑馬的會費。36氪就是做媒體,想出名用媒體,它還做股權投資的業務,收中介費。聯想之星每期就是70人,只招它投的項目。它不投的,多好都不要。每個人都是在縱深的解決層級問題,但只有我們是做平臺。
第一,北創營面向全社會招生,我們不淘汰,來誰我們都歡迎,所有的課程全開放。第二,投融資方面不簽FA,這就是我們現在做的“平臺感”。這種平臺感做大了之后循環力量特別大的,因為我們每年在培訓數量超過上述那幾家之和。未來我們的核心模式是什么呢?是我們身邊圍繞著好多北大系的基金公司,他們投資我們的項目成功之后會給我們這個平臺捐贈,當累計到一定數量的時候,我們就會運轉得非常舒服了。
它是一個后棒,你把一年當做一個回收期,那就是像牛文文要收培訓費,你把三年當成一個商務期,你就必須收中介費,但如果把七年當做一個回收期,你投資就夠了,等著投融資的這種捐贈收益就足夠,所以你得等著。
這事我們也已經等兩年了,已經快出來了。我一年全部成本下來也就不到兩千萬,我給它解決掉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的股東要求我們必須把學校承辦好,而且我也不能賺錢,收學費學校還管我,所以說我只要把這個平臺,在我的能力之下給它運營好,就可以了。
所以說,和其他眾創空間最根本的不同,就是我們的目標不同。
小善:那我們怎么能撐到七年那個時間點?
王健:第一,政府有補助,我們在各地的服務,全部都拿到核心的眾創空間的品牌,政府給我們的補助在這個領域里還算高的。第二,校友的捐贈,像我們的校友導師俞敏洪講課肯定不要錢,不光不要錢他還自己出機票,所以我們成本相對低。第三,學校給我們的資源平臺匹配是有傾向性的,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共同打造一個公益平臺,因此就可以維持下去。
小善:七年之后會是什么樣子呢?
王健:我們投資就出來了,這么多基金投了好幾十個項目。
我們本身還是一個公益平臺,是不做盈利性的事情的。但是我們有校友基金,北大知名的企業家給我們湊了一筆錢來投我們的項目,這個項目的收益我們會拿一部分,但是還是校友來管的。
?
貳 特色在“體系”
小善:北創營引進項目是完全零門檻?
王健:對,我們只是一個網絡報名體系,你在上面申報你的項目就行。每一個項目有五個評委打分,前70名我們錄取,參加線下的輔導班,畢業之后頒發北大一個校會的畢業證書。沒有排到這個名單里面的申請人,也可以參加最后一天的開放課。舉個例子,我們剛剛招收的青島那個班報了430多個項目,我們錄取了70個,那么最后300多人都通知到最后一天的公開課上,我們請施奈德電器大中華區的老總給他們講工業制造4.0,請北大創新院的院長給他們講創新。所以說,北創營是一個開放的平臺。
基本上,我們每一個班報名都在三四百吧,錄取70,就是四選一的比例。全國班是三十選一,從兩千多個報名的里面選70個。每個地方都不一樣,因為創業的環境不一樣,創業的人數也不一樣。
小善:像北創營這樣,在全國鋪開的平臺比較少?
王健:應該是我們獨此一家吧,馬上我們就會達到十二個基地,在全國還有四十二個開放客程中心,比如洛陽、十堰,我把課程提供給他們,給它排課,之后再定期去人給它做路演。
小善:北創營比較有特色的課程是?
王健:我們有120多門課程,是國內最大的課程體,是一個體系。
我們的特色就是體系而不是每一門課,所有的課都有一個評分和進出的體制,我們會按照管理學理論、實戰經驗、創業分享和心路歷程等多個維度來設計課程。每年幾百位老師上課,好的課我們會保留設為精品課,一般的課則更新迭代掉。
小善:北創營在上海、天津等不同城市皆有落地,如何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做差異化?
王健:我們每個基地都有各自的主要業務,比如,海淀基地的主營業務是教學以及輔導北大的大學生創業,亦莊是生物醫藥的創業基地,房山是服務業的基地,大連的基地圍繞日韓技術引入,天津基地圍繞大數據,青島基地是和海爾集團共建與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設備相關的,蘇州基地是一個創新中心,揚州是和江蘇省工薪經濟委共建的軟件服務業基地。
我們還在和廈門市政府共建海峽兩岸的時尚創業基地,聯合珠海市人民政府共建橫琴基地,正在籌備的重慶基地則與電子商務和跨境貿易相關。我們對每一個基地的主要服務方向都是有定義的,現在已經有10個基地在運營應用了。
?
叁 攜手北科建,“軟硬結合”
小善:北創營和北科建的合作是怎么開展的?
王健:科技園是以土地硬件和大的孵化載體來進行產業對接的;孵化器是轉化落地科技成果孵化創業企業;而眾創空間不依托載體,是以軟件為核心平臺的、創新型的服務為導向的核心基點,場地可大可小。
北創營是目前國內最好的的眾創空間,我們是科技部的國家級的眾創空間,中關村的創新孵化器,還擁有北京、天津、大連的首批眾創空間,我們是做的比較好的。
北科建本身做的不是眾創空間,它目前在青島各個園區都是百萬平米級別的,因此完全是一個科技園的概念,有它自己完整的一套硬件載體。
北科建偏硬件,我們偏軟件,所以我們和它正好可以軟硬結合,它有它的園區,有基礎的物業服務,有基礎的載體,我們有大量的導師、投資人、產業對接政策,上下游的企業家和北大這個核心的雙創品牌。所以說,我們兩家在一塊就是它提供硬件我提供軟件,共同服務創業者。
以北科建上海虹橋項目為例,我們只是解決它一部分的服務,我們不會要它的房不會要它的地,那么,我們給這個園區帶去的是什么?我們將全球路演中心上海中心落戶在這里,也就是說,我們將導師、產業資源、路演會、投資基金和社會觀眾帶到了這里。
另一方面,科技園也是眾創空間的一個支點,第一它有硬件,第二它有當地的產業對接政策資源,也很多的科技園有它自己的配套基金,而我們只是對軟件做的非常專業,所以我們一結合就會非常舒服,各取所需。
小善:在北科建上海項目中,北創營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
王健:北科建是我們的長期戰略合作伙伴,因此針對北科建的園區,我們會給它做一系列配套的、聯合共建的活動,幫助它把品牌和招商做好。
依托北科建的園區,我們請了一些重點的嘉賓,4月,在北科建上海虹橋園區我們做了一個三天左右的、核心的大數據以及路演活動。
小善:具體的合作內容都有哪些?
王健:第一個就是品牌宣傳,我們共建雙創或創業論壇,把當地的創業者、企業家吸引到北科建的園區。
第二個通過項目路演、創業輔導,給北科建帶來招商引資的首批項目。
小善:北創營在選擇合作方的時候,會重點考慮哪些點?
王健:國企或者政府,就這兩點,而且是具有代表性的。
政府對于我們來說只是合作單位,因為我們是服務青年創業的,就是我們自己招生招收青年創業者,我們自己給他投資、孵化和產業對接服務,然后送走。
此外,我們只和兩個企業合作,一個是海爾集團,一個是北科建。海爾集團與我們深入的做了移動互聯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的聯合孵化器,對于好的項目,他們提供指導,他們提供工業設計方案和銷售渠道,雙方共同投資、共同扶持。
那么,我們為什么選擇和北科建合作,首先是因為北科建是中關村的締造者,開啟了中國高科技創新創業的時代,在當下這樣一個創新創業的至高點,北創營與北科建的合作是屬于志同道合。第二,北科建有豐富的園區運行經驗,有很多優秀企業就是從北科建全國各個園區里走出來的,北科建的產業服務的經驗本身也值得我們來借鑒。第三,北科建作為國有企業肩負社會責任,做事不會功利,合作自然會比較融洽。
(事實上,據小善了解到,繼4月北創營上海路演中心落戶中關村·虹橋創新中心后,這里陸續吸引到諸多的企業家和創業者的探訪,其中就包括了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北創營創業導師俞敏洪先生,以及來自美國加州的larkspur市長Mr. Dan Hillmer。對于眾創空間的建設,據北科建上海虹橋負責人透露,已經在準備之中)
?
肆 綜合穩定的空間體
小善:我們有沒有自己的物理空間?
王健:我們是一個軟件體,就像IBM把硬件全賣給聯想,我不要一分的地和房子,我都是合作,各個地方政府提供給我們來用。
未來,我們會維持實際的孵化面積大概五六萬平,課程中心七八十個,這樣基本就可以了。
小善:北創營未來三到五年的規劃是什么樣?
王健:未來三年比較現實,我們會把整個北創營的物理擴張停止,做縱向的課程規劃,今年北大的案例教學和創業課程題都是我們出,我們會精心的梳理創業課程,做一些研究發現創業基本的規律。
未來,我們會形成有物理空間、實體研究,創業教學、天使投資、初級孵化、產業對接的一個綜合的穩定的空間體。
小善:北創營有哪些項目發展還不錯?
王健:我們服務初創級的企業,并且才剛做兩年,到目前投了將近20個項目,基本還都不錯。比如伏牛堂是我們這孵化出去的,另外諸葛理財已經拿到第二輪。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善緣街0號立場」
?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