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這個名頭響徹國內外的科技投資公司,大家都知道他2013年以來就陷入了債臺高筑的泥潭。海外投資的不順利進而虧損,阿里巴巴股票的減持和接班人的辭職,讓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帝國,陷入了內憂外患的窘境。借用一句名言: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對于軟銀來說,可以套用這句話:成也孫正義性格,敗有孫正義性格。
冒險
指不顧危險地進行某種活動,比如爬山、滑雪、投資...

誰都記得這樣子一個故事,當年見了馬云6分鐘就決定投資,孫正義甚至都沒聽清馬云講的商業(yè)模式和盈利模式,他就立馬決定投資2000萬美金。這給正在互聯(lián)網寒冬中的阿里巴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再后來,他又冒險地給正在經營似乎不可能贏的淘寶的阿里巴巴注入了8000萬美金。
他的“瘋子般”(馬云語)的冒險精神,讓他在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的時候,投資翻了1000倍。
這種精神成就了他,也害了他。
當大家都不看好美國移動運營商SprintCorp的時候,軟銀出資220億美元收購控制權,并且為了和美國兩大電信巨頭商Verizon和AT&T持續(xù)鏖戰(zhàn),軟銀不斷投入更多資金。接著,Sprint虧損不斷增加。但此后Sprint持續(xù)虧損、客戶流失加劇,在2014-2015財年,Sprint出現15億美元虧損,2016財年Sprint將會給軟銀帶來56億5000萬美元的負現金流,2016年第一季度,軟銀凈利潤繼續(xù)下降30%。

然而,孫正義并不吸取教訓,依然把他的冒險風格發(fā)揚:根據CB Insights的數據,軟銀的種子輪投資在2014年后就基本占據了其投資的主要比例。如今,正值全球經濟下行周期,抄底未必正抄在底部。而且,軟銀所投資的多數地區(qū)也屬于高風險地區(qū)。
這種局面的造成,無疑是和孫正義的冒險性格分不開。
自我
覺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區(qū)別于周圍其他的物與其他的人

2004年為了爭取手機運營權力,他左手拿著softbank的通信私營企劃書,右手拿著石油和火機,站在總務省辦公大樓里說,今天你不讓我這個私營案通過,我立刻自焚死在這里。或許政府官員也被這股自我和勇氣所折服了吧,孫順利讓softbank打開了通信運營商的大門。
也就是這股自我,讓他連續(xù)3次減持阿里巴巴股份。
從6月1日-3日,日本軟銀集團連著三次調整了其出售阿里巴巴股票的數字:79億美元、89億美元、100億美元?。

讓人疑惑的是,軟銀為什么不是一次性宣布拋售價值1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股票,而是分了三次?這也許只有孫正義的自我的性格可以解釋了。
這種自我讓阿里巴巴和軟銀之間的不確定性增加,會導致軟銀缺乏最強有力的只有后援:萬一哪天孫正義急著套現,而馬云團隊不允許呢?
事必躬親
不論什么事一定要親自去做,親自過問

正如他在公開場合所說的,孫正義是一位事必躬親的CEO。他會幫助設計Sprint的網絡,會每周接見數百個人。當軟銀做交易的時候,他會參與交易的方方面面,比如要如何制定條款,如何談判等等。
軟銀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他的事必躬親。然而最近鬧地沸沸揚揚的接班人辭職事件,讓軟銀也蒙上了一層陰影。
19歲時,他自己制定了一個50年規(guī)劃,并在之后的40年里,嚴格準確地執(zhí)行每十年的計劃。當時他說希望在60歲時,把接力棒交給接班人,然后退休——為了這一計劃孫正義至少準備了十幾年。
一年前,孫正義興高采烈地拍著阿羅拉的肩膀——這位從谷歌挖來的世界最貴高管之一,公開宣布他就是自己最理想的接班人。一切看上去都按照他的計劃進行著。

然而就在前兩天,軟銀卻突然宣布阿羅拉正式請辭。原因是孫正義還打算干5-10年。是的,事必躬親的5-10年。
突然想起《霍元甲》電影里,霍元甲和日本高手的一句對話:其實人的最大敵人,是你自己。
債臺高筑的軟銀,要渡過危機,孫正義首先要打敗的是自己。
更多內容請關注天涯若比鄰
官方微信:天涯若比鄰無界商圈(id:tyrblwjsq)
旗下創(chuàng)業(yè)媒體微信:無界投融(id:tyrblwjtr)
服務熱線:400-011-0061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