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經濟時代,流量入口從平臺變成個人,對其的爭奪與培養成為必然。那么,這一資源是可生產的么?
在6月23日思達派&創頭條主辦的“創派對第一期之網紅經濟”的活動上,來自今日排行榜總編輯何伊凡與微播易副總裁徐志斌就此展開了爭論。
何伊凡認為,網紅的孵化其實就是自媒體達人的孵化,微博上不同領域網紅的出現已經驗證了其可行性。很大一部分程度上,網紅的誕生取決于個人意愿,而非個人能力。
?“如同前不久網絡上的一個熱門圖片——一只蜂王被關進了一輛私家車,于是這輛私家車就被蜂群包圍了。”何伊凡說。人的傳播也遵循這樣一個規律,人在哪兒社群就在哪兒,簡單講社群就是粉絲對于人格魅力的追隨。而社群的打造,是網紅經濟最終變現的基礎。
現場,何伊凡向大家介紹了美國比較成熟的批量網紅孵化模式——MCN模式。這種模式主要為自媒體人提供五種服務——規劃職業、制作視頻、拓展粉絲、尋找商業合作伙伴和最終變現等。這與韓國娛樂圈的練習生類似,只是網紅比娛樂圈明星的內容呈現形式更多元,領域更垂直。
據他介紹,今日排行榜主攻的孵化環節,正是MCN模式中的視頻制作環節,主要致力于建立一種圍繞內容的生態系統,把整個產業鏈打通。目前已簽約行業精英幾十人,在不同領域“吸粉”眾多。
“網紅并不是被培養出來的。”徐志斌對此顯然有不同的看法。
他認為,支撐網紅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優質內容的生產,而這種優質內容,并不是任何人借助任何平臺從一開始就能信手拈來的。
以微博微信為例,早期微博內容主要以冷笑話之類能夠打發時間但不足以產生價值的題材為主,而微信公眾號則充斥著養生、成功學、心靈雞湯之類“低營養”、易生產的內容,這類內容從今天來看都是無意義的,只能滿足一部分用戶無聊情況下的小需求。而今天,微博上的papi醬也好,微信上的六神磊磊讀金庸、咪蒙、差評等公眾號也罷 ,不難看出,優質的內容正在慢慢取代之前被充沛供應的沒有價值的內容。
這個優質內容取代廉價內容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發現的過程,而真正優質的網紅,也是在這個發現的過程中誕生的。
徐志斌同時指出,今天網紅直播中最受矚目的其實還是顏值,而事實上這種顏值就如同之前微博微信上的成功學、心靈雞湯、冷笑話一樣,創造成本極低,并無任何意義。“未來,直播領域的網紅也應該具有優質的內容,這種內容具有用戶易獲取,‘有營養’的特征。”他說。
就目前來看,網紅經濟背后已經呈現出了一個復雜的產業鏈條。從包裝、助推再到商業化,各環節環環相扣。其中,如網紅孵化器、經紀公司等就承擔了助推網紅的重要作用。這似乎也意味著,以工業化視角拉看,培養網紅并不是不可行。
但不可否認的是,不論從兩年前的自媒體崛起,還是如今的直播熱潮來看,沒有優質內容支撐的傳播形式,最終都會成為空談,內容為王似乎才應該是網紅經濟的核心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