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原創,活著活著就成了盜版。”在我提到這句話,CEO方園是這樣抗議的▼
剛上初中,我就想過一個問題:如果離開世界,我一定是那個會寫自傳的人。我很早就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我的目標不是成為一個多牛逼的人,但要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前段時間我看到Twitter創始人杰克.多西說過的一句話:
expect the unexpected, ?and be the ?unexpected.
避免意料之外的事,成為意料之外的人。
跟我兒時的夢想是一致的,拒絕盜版,做一個別人意想不到的人。我整個后面的人生經歷,換過很多不同的城市,工作生活的幾次重大轉變,都與這句話息息相關。

「一個純學渣的華麗轉變」
▼
我:園哥,一直沒搞清楚你到底是哪兒的人?
園哥:這是個每次我都解釋得很費力的事情... 以后終于可以有個官方版了。我出生在中國最西部的一個城市,喀什。九歲跟著父母去了山東,九歲之前我是一個純學渣。
我:都知道你的學歷很牛逼,后面到底遭遇了什么?
園哥:在山東我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轉變,學渣變身學霸,名次沒跌出過年級前三。山東的教育體系是比較難維持在穩定的名次,我一開始落后太多,人在巨大壓力時,會釋放最大的潛能。一直到高考,遇到一個坎,導致成績下滑,不過最后還是考得不差,當時的分數線可以上廈大,北郵這些,我最后選擇了西北科技大學,是國防科工委的一個院校,傳說中學校的操場底下全都是軍工,坦克飛機,他們的工科很強,大部分學生畢業都去了研究院、軍工企業、航天集團這些地方,但我毫無興趣,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在想我將來要干嘛,目標模糊朦朧。

「Geek樂園的致命吸引」
▼
我:人生的軌跡是如何清晰起來的呢?
園哥:我的專業是自動化,從化學到物理,到電子電路,IC芯片怎么設計,軟件編程全都在學。大二的時候,通過學長引薦,我加入了學校的微軟俱樂部,人生軌跡才開始清晰起來,這是微軟公司在學校設立的類似于辦事處的場所,我第一次進去,被里面的氣氛震驚到了:60年代老房子的一樓里,一個不到20平米的小房間,10多個人,每人手里架著一臺電腦啪啪啪的在敲東西,他們的氣質用現在的詞來形容就是geek。
進去之后,我開始對計算機軟件和科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前輩們的言談中我了解到機器學習這門學科,當時看起來是非常前沿的東西。大約99年開始,我就訂閱科幻世界,家里幾百本,特別迷戀新科技中對未來世界的想象。在微軟俱樂部我找到了這樣的感覺,很想在計算機領域有更深入的發展,那時我也產生了偏科,高等數學、軟件課程非常好,老師經常拿來做演示,但這遠遠無法滿足我在計算機領域的求知欲。
在我職業方向逐步明確的時候,到了大四找工作的季節,我被華為以技術工程師的方向錄取,薪水非常誘人,哪怕今天來看,這樣的機會都很難的,工作4,5年就能買車買房娶老婆那種,我拒絕了,這離我真正想做的事情還有一段距離。于是,我沒去做賺錢的事,去做了一件花錢的事:出國留學。

「赴英留學攻破高難度學科」
▼
我:大四決定留學... 好跳脫,講講留學的經歷吧~
園哥:大四準備留學,對于那些大二就開始的學子是不可思議的事,我花了兩個月時間考雅思,然后申請學校,最后同時被墨爾本大學、曼切斯特大學、愛丁堡大學錄取。我選擇了愛丁堡,這是一個很古老的大學,外形就像哈利波特的城堡,它產生了一系列讓我很震驚的東西,比如開發者使用的計算機系統Unix,后來演變成了Linux,今天的iOS系統就是從他們演變而來。還有一些后來很流行的計算機語言。對了,全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也是他們的成果。
我選擇了學習Machine Learning , 也就是現在說的人工智能AI,非常難的一個專業,錄取率很低,能順利畢業的人都少的可憐。去了之后,我每天大量閱讀數據方面的知識,還有計算機語言,這些在國內只學到皮毛,出國之后才逐漸學透。由于每天沉浸在學科里,我在英國除了蘇格蘭以外的城市只去過倫敦,歐洲的其他城市一概沒去過,呆了一年半,全用來學習了,我很佩服國外人對學科的尊重。
我當時的領域是英文手寫識別系統,西方人寫英文就像畫浪線一樣,識別一個詞有時都很難,一個句子甚是。這個課程我一度覺得太難,當我請教導師,他說,我可以告訴你思考的方式,但不能告訴你問題怎樣解決,因為我也不知道怎么解決。解決它是體現你的鉆研程度,我在心里覺得太坑爹了。離提交論文只有五天的時間,我還一個字沒寫,一周時間我要把一個純英文的論文連著實驗的數據圖表都呈現出來。我連續72小時沒睡覺,五天所有睡眠時間加起來15個小時,身體上很疲倦,精神上卻很興奮。截稿的最后十分鐘,我才把論文打印出來裝訂好,我讓同學拍下了這張照片,用以紀念人生到此為止我最拼命取得成功的時刻。
我:這段經歷對你來說有什么樣的意義?
園哥:我后來回想,非常慶幸他沒告訴我怎么做,獨立思考和學會自己解決問題是你一輩子受用的,也是教育里面最重要的東西。 信息泛濫時代,我們容易被信息淹沒隨大流,看創業里面投融資也是,020很火大家一窩蜂都去做,這也是我后來選擇做聘寶這個看起來很冷門的行業的原因。在英國這段時間,我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突破。獨立無源,別人只能給你思想上的點播。
「不安于現狀的職業生涯」
▼
我:畢業后是什么時候回國的?國外的機會不會更多嗎?
園哥:研究生讀完之后,我也有想過申請PHD攻讀博士,當時悉尼的大學已經通過,后來正在讀博的學長給我反饋,你要想清楚你為什么繼續讀書,國外博士一般6-8年畢業,非常漫長,如果你將來是想去做研究,鋪在學術上面,那你適合去做,如果不是這樣的志向,就謹慎考慮。反復琢磨,我放棄了讀博,當時08年,國內的創業潮還沒起來,沒有創業的意識,我想去商業機構,任何一個學術研究如果不能轉化成對用戶有價值的東西,那研究本身不能讓我興奮。我想把自己做的手寫識別系統應用起來,但在國外,這樣的工作機會是非常少的,大多是去做基礎的軟件工程,于是我開始把眼光放在回國,沒有再多想什么,我立刻打包行李飛回來了。
我:回國后的情況跟預期有差別嗎?
園哥:回國之后我傻眼了,發現原來還有應屆生和社招這回事,當時12月份,校招都停了,社招都要有工作經驗的,非常尷尬的處境,猛然發現,找工作不是那么簡單,而且我還只愿意做喜歡的事情。很巧的是,當時有一個很老牌的互聯網公司在做一個面向企業的中文手寫識別系統,這家公司就是方正電子。如我所愿,很順利的進去了。在方正呆的一年,我對個人職業發展又有了新的思考。在方正我負責算法這一部分,離展現給用戶的產品有非常長一段距離。我經常給主管提問題,他覺得我的思維太跳,靜不下來。我們做研發是閉著眼睛去做,這不是我喜歡的方式,看不到用戶的反應。我想要把產品真正的市場化。
我:后來的職業規劃有些什么轉變?
園哥:我轉崗為需求工程師,再后來我又去投遞了騰訊產品經理的職位,進入搜索事業部,擔任廣告業務產品經理,在騰訊做了兩年,職業上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清晰自己想要做什么,當公司大了,你能夠負責的區域是非常小的,你不能夠影響事情,而是被事情影響。有些想法在外界看起來很跳躍,其實自己心里規劃已久。因為在騰訊我是做算法這一塊,所以對產品的邏輯策略把控很好,但是對UI/UE這些設計很弱,想要彌補短板,我就去了杭州阿里巴巴做手機淘寶,離開騰訊的時候,手里有一些期權,我完全沒有兌現,在阿里也領了期權,都是公司送的。后來仔細去算這筆賬,發現還挺多的... ?
在阿里的一年,創業的種子一直都在,處于蓄勢待發的狀態,但我沒有想清楚想要做什么,只能把自己武裝的更好。
「當你問我創業該做什么,
你就不該去創業」
▼
我:是什么時候開始有創業打算的?
園哥:跳槽這件事讓我開始接觸獵頭這個行業,之前在阿里作為一個小leader,也會分擔HR的任務,接觸到傳統的招聘網站,我開始暗暗思考為什么招聘行業的體驗這么糟糕,為什么沒有一個效率更高的產品出來。2012年,我在阿里巴巴呆的那一年, 機器學習和機器挖掘已經開始投入各個應用層面,比如電商領域里淘寶的相似商品推薦,音樂娛樂領域的豆瓣電臺等。2013年我開始認真思考機器挖掘、機器學習在人力資源領域有沒有可以發展的空間?了解的越深入越覺得這個行業的空間和機會是巨大的。
于是,13年上半年我想的非常清楚,我要創業,HR和領導都語重心長的找我談過很多次,現在離開實在沒有道理,非常可惜,你手上的股份半年之后就是千萬。并不是每個人人生都有這樣的機會。你真的想好了嗎?我在心底問自己,我到底是不是在朝想要的方向發展,我能不能成為想要成為的那種人?賺錢的機會有很多,生命是短暫的,是否要用賺錢這件事來衡量自己的價值呢?我需要的是讓這個時代可以記住我。于是,我一點股份都沒要,裸辭了。
這里映襯了一個非常火熱的問題:到底什么時候適合創業?我的回答是:當你有一個創業想法,每天在你的腦海里repeat的時候,說明你把想法實現的時候到了。而當你問我創業該做什么的時候,你就不該去創業。
我:創業合伙人是怎么找到的?
園哥:這件事非常巧,裸辭后我迫切需要找一個人,從行業內部來印證我的想法是正確的,機緣巧合,我碰到了老婆的大學同學劉玥,他從事人力資源多年,我們談了兩天兩夜,他很堅定的告訴我:你一定要把這個想法做出來!一拍即合,我們成為了合伙人。當時是2013年6月。
我:創業的原始團隊是如何搭建起來的?
園哥:創業最重要的是兩個方面:1.你的方向是什么樣的,這個方向到底有沒有市場? 2. 團隊的人通過什么樣的姿勢和你互補,共同完成目標?碰上劉玥,他的經歷與我剛好互補,在各自的領域都很有經驗。后來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團隊變得更健全,包括算法的李開國,他之前在騰訊參加過一個全球的編程比賽,核心主題是如何在githup上挖掘技術牛人,我一看到就覺得這是我想要找的人,還有之前騰訊的老同事,我們的市場VP史惟,做大客戶出身,還包括在獵頭行業很資深的云鶴,市場運營的小廣哥等等,逐步把團隊搭建起來,這個過程與創業方向同樣重要。來自內部的問題比外部更可怕,我花了一些時間來搭建團隊,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個原始團隊搭建起來差不多是2013年10月份。
我:聘寶是如何打磨成型的?
園哥:團隊搭建起來之后,我們就在一起討論產品應該是什么樣子? 期間歷經了不斷的試錯,我們遵循敏捷創業的辦法,發布了一些小的模型,市場反應不夠好又盡快折回來,只要大的方向和團隊沒問題。
大概到13年年底,我們終于找準了自己的方向---智能獵頭。我們用系統算法給用戶帶來類似獵頭的體驗,方案形成之后,考慮自己的承載方式,是否需要先做一個APP?這是當時很多朋友建議我去做的事情,在進行大量前期用戶調查后,我們發現大部分HR習慣基于電腦使用。沒有盲目跟風,我們先上線了一個網頁端。持續到今天,web網頁端都是我們最主要的產品.。
今年十月,我們上線了微信端,這也是基于用戶考慮,他們會希望得到新推薦的通知,這個功能微信是做的最棒的。當產品形態確認后,按理說兩個月就能上線,但我們并沒有著急,花了很多時間去打磨算法,先進行內測,內部邀請一部分客戶來使用,直到14年4月份,算法經歷了600多次的迭代,我們才對外發布了公測版,期間也不斷在做優化,直到今天。
微信ID:pinbotHR
快叫你家HR來關注!
搜索公眾號名稱,關注微信公眾號『聘寶話招聘』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