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前幾年大平臺的燒錢模式不同,如今“變現”和“流水”成了各類互聯網產品關注和討論的焦點。有趣的是,不只是“互聯網+”產品,對于某些原本就體量小、不成熟的行業而言,其在尋求轉型的過程中,想的不是通過互聯網優化成熟商業模式下的生產方式,而是如何改造其尚不清晰的商業模式。
高校企業俱樂部現象下的,高校職場培訓就是這樣一個行業。該行業由于體量小而不太為世人所道。但其試圖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優化商業模式的努力或許會給其帶來新的機會,同時也給原本就邊緣化的傳統業務一些啟發。
?
高校企業俱樂部現象
?
很多大型企業的校園招聘,不只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應聘渠道,企業花費大量成本開宣講會,贊助社團、學生會舉辦各類學生活動,冠名舉辦各類賽事,是為了建立雇主品牌。
典型如寶潔的寶潔菁英俱樂部,即為中國寶潔公司人力資源部和全國十余所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共同發起支持的、學生獨立運作的、非營利性的學生社團組織。
類似的還有聯合利華俱樂部等。
企業俱樂部的主要職能,對于學生而言,可以提供職業培訓、以及近距離接觸了解雇主的機會;對于企業而言則在于降低招聘會、企業信息發布的成本,提升企業在學生中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等。
但不是所有企業都有能力建立一個專屬的俱樂部品牌,于是有了IFBS(國際大學生商學聯合會)這類連接雇主與學生的組織。由學生或者第三方運營,專門對接想要通過建立雇主品牌降低校招成本的企業,以及想要早日進行職業化培訓,拓展就業渠道的學生。
?IFBS(國際大學生商學聯合會)成立于2010年,如果仔細去看它的組織章程,會發現其與企業自有俱樂部有著驚人相似之處——IFBS是一個大學生自主經營為主的機構,總部位于香港,立足高校平臺,為眾多社會企業進行在高校的品牌營銷,輸送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實用型人才。其合作企業包括聯想、中信證券、東芝、施耐德電器等,與全國80余家高校達成合作。
高校企業俱樂部的盈利模式
?
對于寶潔菁英俱樂部、聯合利華俱樂部這類組織而言,其本身已經成為人力資源部的一個重要業務,其花費的成本、創造的效益已經融入到企業人力部門的考核機制中,成為建設雇主品牌的一種成熟機制,同時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
相比而言,IFBS這類第三方機構,則需要通過向企業收費維持運轉(分為盈利組織和非盈利組織)。通過活動執行、招聘服務等業務,節約企業建立雇主品牌的成本。企業是受益者也是付費方。
像IFBS這類組織,組織學生活動最典型的方式之一便是校園營銷管理大賽:參賽的學生模擬職業經理團隊,以項目組方式為某合作企業品牌策劃市場調研,制定推廣方案,撰寫營銷計劃等。最終通過比賽方式,鍛煉在校生的職場技能,同時為企業輸送未來的“管理培訓生”。
孫奮勇是IFBS進入內陸的組織者之一,如今,他想的是如何用+互聯網的方式,快速推廣IFBS的業務,以及把B端企業付費模式轉換到C端學生付費上來。
一個高校企業俱樂部的轉型之路
?
在采訪孫奮勇之前,筆者看到校園隊長的相關介紹是這樣的:一款高校職場社交應用,通過智能化的團隊協作系統提供辦公問題“一站式”解決方案。此外,校園隊長還會建立數據模型,對校園里的個人進行評估,為企業輸送優質人才。
于是,我準備了“你們和釘釘有什么區別?”“你們解決了什么大學生用微信和支付寶解決不了的問題?”以及“你們給企業提供的信息服務,有什么是不能用一張簡歷所體現的?”等一系列問題。然而在我提問之前,孫奮勇用一句回答就回答了一切。“我們是走了彎路,包括做APP這件事。”
我當時的想法是,白瞎了,又是一個死了的項目。但是既然來了,還是得硬著頭皮繼續下去。“你說走了彎路,也就是說你們只是選擇的路徑不對,你們本來的目標是什么?”
根據孫奮勇其說法,最初做校園隊長是因為,“按照一個個學校的方式,單點推廣的成本很高。我們想通過線上的方式實現快速推廣。”所以,校園隊長最初被定位成一個校園團隊協同管理社交軟件,但很快發現行不通。
這款校園團隊協同管理社交軟件,不論從工具的角度,還是從社交的角度,都沒有存在的價值。
學生團隊根本沒有使用釘釘這類辦公軟件的需求,他們的團隊構成簡單,日常任務的組織、交流,根本不需要協同管理工具。微信、qq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你的意思是,你們做了別的產品?”
“是的,我們現在在做一款針對學生團隊的印刷品在線銷售平臺。”?
“做電商?”“是的,做電商。”
“既然如此,校園隊長APP也就沒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做個微商或者淘寶店鋪就好。”“是的,所以我說我們走了很大的彎路。”孫奮勇說。
根據孫奮勇的說法,從最初規劃的校園隊長APP,到現在正在規劃中的電商平臺,都是其依托原有高校職場培訓業務,企圖尋找的一個快速變現的渠道而已。
電商成為C端拓展付費業務的唯一出路
根據上文提到的,IFBS需要通過向企業收費維持運轉。對此,孫奮勇表示,IFBS的B端付費模式,嚴重限制了其擴張速度。之所以要做“校園隊長”實際上是想要探索一種C端付費,同時又可以快速復制擴張的商業模式。
在發現做團隊協同管理工具的“校園隊長”模式行不通后,其實孫奮勇最初想到的不是電商,而是直接通過IFBS的職業培訓業務向C端收費。
在大學教育和招聘需求嚴重脫節的情況下,職業培訓變得非常熱門。除了熱門的公務員考試,技能類如注會、證券、銀行從業資格考試等,還有一些冷門的培訓業務。孫奮勇拿對外漢語從業資格證舉例:有對外漢語從業資格證書就可以到海外孔子學院做志愿者或者老師,通過率是100%。還有針對一些熱門新型行業的專業培訓,如互聯網行業的產品經理。但是學生對此類冷門培訓的業務付費意愿非常低。
此外,除去專業化技能培訓,眾所周知,經歷過系統筆試、面試技巧培訓的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成功率會非常高。尤其是某些行業,如銀行、快消等均有成熟且系統的面試流程。這使得培訓機構能夠開展系統的目標性強的培訓計劃,但是學生端的付費普遍意愿不高。比如IFBS和某銀行合作,進行金融類的實習生業務培訓計劃,篩選出優秀學生最終為企業所錄用。
上述培訓業務的受挫,使孫奮勇將目光轉移到新型的互聯網創業服務上來。
“我們想過做針對大學生的創業服務”孫奮勇說,“現在很多學校自建孵化器,大學生把創業當做一項必要任務來完成,甚至還有學分考核。很多大學生創業只是有一個想法,怎么做根本不知道,沒有技術、不懂產品、市場。有需求,但是沒有人會為此付費。”
大學生創業項目普遍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如果有,那他們大可以去成熟的創業服務市場購買服務。
對于IFBS來說,用電商的方式賺錢,也許才是最互聯網思維的盈利方式。IFBS是流量入口,“賣點什么”給學生,其實就是普通服務免費,高級服務付費的另一種方式而已。、
?
后記:
?
(下文鬧為鬧客邦,孫為孫奮勇)
?
鬧:“所以你們最后還是打算賣印刷品?”
孫:“是的。”
鬧:“然后基于IFBS原有的地推資源,為學生組織提供低價印刷品上門服務?”
孫:“是這樣。”
鬧:“還賣別的嗎?”
孫:“這個要以后再說。我們還沒想好。”
最后,校園隊長從一款高校職場社交APP,變成了一個基于微信服務號的印刷品上門O2O。IFBS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大概就是一個地推資源,理想狀態下可以成為一個流量入口。
如果校園隊長的傳單真的可以做的質優價廉,應該還是可以從C端賺到一些錢。也算是沒有辜負IFBS對服務了6年的大學生的一點“期望”。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咪芽,鬧客邦專欄作者(微信:shichengchao007)。本文版權歸鬧客邦所有,如需轉載,請關注鬧客邦(微信號:nockclub)申請授權。更多創業干貨請登錄鬧客網:http://www.nockpost.com/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