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軟件技術服務平臺里的11Space,獲得了清科創投、乾明資本和清科集團天使輪、Pre-A輪融資共計600萬元人民幣的資本注入;同期,與清科集團聯合創立拾壹資本(11Space Capital),以種子投資基金作為對初創企業的進一步支持。
從服務到平臺,繼續走資本支持,最終直指構建創業生態,看著將這些戰略走得清晰平穩的11Space,就很想問問它幕后的操縱者——CEO林道坤先生:
?“都說棋手心思縝密、步步為營,那么您的業余愛好是下棋嗎?”

可以看到的是,11Space嘗試解決“效率”痛點問題,“我們希望讓這個行業變得更加敏捷”。
90后連續創業CEO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福建傳統的商業思維在11Space的90后創始人CEO——林道坤身上體現地淋漓盡致。
作為首屆聯想營銷大賽省區冠軍,并獲得聯想集團支持與培訓后的林道坤,在學校落地了他們的校園專賣店銷售計劃,積累了第一桶金,然后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那時他大一。
大學期間的他從此就一刻也再沒有消停過,賣過牛奶、開過餐廳、經營過小廣告總司和團購網站,支持同學小本買賣的創新創業,“賺了一人一半,虧了算我的!”這舉措也算是半只腳踏入天使投資人的圈里了吧。之后林道坤頭上的“天使光環”也就一直都閃亮著,他又跑去做了公益。
“從前我的觀念是‘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但慢慢的我認為后者的狀態應該是一種,在自己奮斗的過程中,同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幫助他人。這兩者并不是矛盾對立和平行的關系,它里面的交集有很多。”?
一看到小孩兒,內心不理性情感就會大爆發的林道坤,作為最早一群玩兒微博的人,他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們一起給鄧飛的免費午餐做過落地支援、聯手當地藝術家和校園歌手為塵肺病家庭兒童辦過慈善晚會和拍賣會、經營過陜西西安“關愛老兵”的聯絡點。“我的理念一直就是,很多事情一定要快樂地做而不是沉重的參與。就像那些小孩子,他們從來都不是用一些苦情和眼淚來換取什么,就是他們那天真單純的笑容,他們的快樂、簡單、積極就能感染我們,讓我們受益。”?
畢業后為期一年的公益之路走得太過艱辛,自覺個人力量還太小,無法更好的服務這群需要幫助的群體,林道坤聯合創始了西北首家創業咖啡“匯天使咖啡”;2013年被技術牛好基友拐騙到北京,成為原秩序科技創始人,做起了O2O。
“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堅持在做一些事情,積累了很多人脈。”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通過朋友圈里的一位師兄,林道坤的團隊與中信國安集團建立了聯系,最后公司被全資收購。?
“我從2009年開始自己倒騰東西,只能說是自己草根習慣了吧,總覺得漫山遍野才是我的港灣。我認為創業者大都是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一些事情的,不說是改變世界,但至少要做一些有價值與意義的事情。”?
抱著這些想法,曾經做創業咖啡時接觸過大量的創客群體、又有技術外包的經驗、再碰上移動互聯創新創業的火熱噴發,將這些東西與林道坤固有的“公益服務精神”連成一線,11Space就誕生了。
你的想法我變現
面對如今的軟件技術外包市場上還沒有份額足夠大的品牌型軟件外包公司走出來,林道坤分析說是因為行業的亂象叢生和甲乙雙方間的激烈博弈。
但11Space不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解決方法:
第一,對于初創企業而言,組建專門的技術團隊無論從人員成本還是時間成本上都太高;
11Space的解決方法是,采用擁有專業經驗與資源的技術大牛兼職,與需求方的產品特點進行專業匹配,讓專業人員做專業事,工作效率和效果都大大提升;
第二,對于外包公司而言,首先養活全職的技術大牛壓力較大;同時,甲乙雙方溝通成本高,溝通效果也直接影響后期尾款的回收;
11Space的解決方法是,早期依靠人脈后期依靠平臺口碑聚集了一大批有兼職意向的技術大牛,公司現金流更加靈活;而面對溝通成本問題,11Space會在早期以丙方身份介入和規范產品設計,先與需求方進行項目溝通,完成梳理與反饋,主導并把控溝通效率;
第三,對于技術大牛而言,由于專業能力強,他們的兼職收費也很高,并對感興趣的創業公司保持觀望態度;
11Space幫早期創業公司們算了一筆賬,假如一個產品讓普通外包公司技術人員設計要一萬五左右,用時三個月,溝通反復、低效,還未必能達到滿意的效果;同樣的產品讓經驗豐富的技術大牛設計可能要到三萬,但有大牛參與后產品的含金量會有質的變化,而且用時不光會減到一個半月左右,效果也會是令人驚喜的。
可以簡單,但絕不粗暴
被收購了的秩序科技是在雙營路11號院開始并走出去的,11Space開始也在這個小區,林道坤本人也住在這里,他認為這個地方帶給了他們很多好運,所以“11”這個數字就被保留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