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險熱了幾年了,至今熱度不減。2013年被普遍認同為“互聯網金融元年”,當然,互聯網保險在2013年亦表現不俗,眾安在線,作為第一家互聯網金融企業先聲奪人,為保險業賺足了眼球。此后三年,互聯網金融處于跑馬圈地、撒歡撩蹄的階段,泥沙俱下,不出所料迎來了一場嚴苛的互聯網金融整頓,2016年成為互聯網金融的合規元年、監管元年。今時今日,如何看待互聯網保險,是該有一個明確的態度了。
互聯網保險的1.0時代和2.0時代
『慧保天下』作為互聯網保險的積極擁躉和前沿思考者,從發展與規范的角度,將互聯網保險斷代劃分,即所謂的互聯網保險1.0時代和2.0時代。
1.0時代截止到2015年底,特征是玩家基本進場,但野蠻生長。從第一家眾安在線,到泰康在線、易安財險、安心財險,四家互聯網保險公司拿下珍貴牌照,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上升到110家;各類互聯網平臺各顯其能,如螞蟻金服、京東金融、慧擇保險網等,專注于UBI車險及健康管理的創業項目不斷出現;保險公司自身搭建的銷售平臺也逐步成型,如人保車險網銷平臺、中國人壽的電商中心等;各類互助平臺也來湊熱鬧,水滴互助、夸客聯盟等,雖然難以得到保險行業及監管的認同,但仍有一幫投資者和創業者鍥而不舍。行業可以說是只進不出,只生不死,到2015年,基本上所有類型的參賽選手到齊了,意味著1.0時代已經結束。
2.0時代是從2016年開始,伴隨著互聯網金融整頓的大風潮,互聯網保險在監管約束下步入合規發展的軌道,勝者為王、剩者為王。眾安在線一季度虧損接近4億元,說明互聯網保險的領軍人物仍未能進入坦途;螞蟻金服聘請車險重量級人物,重新梳理保險板塊排兵布陣;慧擇網3月完成來自于萬融時代資本、創東方、考拉基金的2億元B輪融資,大力打造服務閉環,水滴互助獲得5000萬的天使投資……凡此種種,說明互聯網保險沒有既定的成功模式,戰略取舍、模式對決成為關鍵,商業模式分化競爭加劇,說是生死較量也不為過。2.0時代必然有一大批被淘汰,最終勝出的,才有資格進入到3.0時代。
場景保險與平臺保險的路線之爭
1.0時代,雖然模式各有不同,但是基本的方向有兩個,一個是平臺保險,一個是場景保險,相比較而言,平臺型解決綜合保險選擇問題,場景型解決場景下的單一風險問題;平臺保險是以保險+互聯網的形式,保險為主,互聯網是有效工具;場景保險更多體現的是互聯網+保險的概念,互聯網為主、保險從之。通俗點說,一個是超市,一個是路邊便利店。
說到場景保險,眾安在線是主流代表,旗下的退貨運費險等保險產品則是典型。場景保險崇尚“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出手快,眾安已經研發出了300個產品,和不同的渠道平臺進行對接合作,因為場景畢竟有限,且場景帶來的效益衰減的厲害,搶一個是一個;二是反應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系統反映速度,提高對不同渠道對接的系統普適性,爭取在與幾百家渠道的合作中把握主動,只有如此才能避免被渠道反制,進而去把握C端用戶??梢哉f,在當前大多數的互聯網場景下,都有一個眾安或者別的互聯網保險解決方案等在那里。
但場景保險也有著很大的弱點,場景化的保費規模是有限的,因為場景保險是根據某一個碎片化的消費情境產生的,C端消費者依附于場景而不是保險公司。舉例來說,消費者購買機票時順帶購買航意險的風險意識,不一定能夠使他考慮健康保險的問題;消費者被母嬰網站激發的兒童保險意識,不一定觸發他的家庭財產保險購買欲望。而未來市場最大的蛋糕一定是基于長期的健康險、壽險,那些具備主動購買保險意識的消費人群往往更青睞于到互聯網平臺,去做比較重大的購買決策,比如連續交20年、30年的重疾險?;仡^想想,退貨運費險是一個好創舉,但是退貨運費險的被保險人和保險意識有一毛錢的關系嗎?
說到平臺保險,就是為用戶提供從售前咨詢、售中投保、售后保全到理賠的一站式、一致性的保險服務,做法強調“一力降十會”,出一把子力氣,干苦活累活慢活。典型的比如一些保險公司和中介機構的互聯網銷售平臺,保險公司自然是推銷自家產品,只有真愛粉才會去光顧,中介機構的平臺產品和服務則更加多元化,具有一定的比較選擇空間。成立于2006年的慧擇保險網,它是中國保監會批準成立的第一家保險網銷平臺,十年發展講的就是一個又重又慢的故事,最初用了接近9個月時間跟美亞對接上一款旅游產品。但如今鐵樹開花,現在已對接超過80家公司的上千款產品,顧問式服務,并且已經形成慧擇網B2C、聚米代理人平臺、保運通B2B、CPS/API渠道四大平臺,能提供互聯網保險銷售與全流程服務。
平臺保險招攬客戶更加困難。平臺本身不是消費者的流經之地,不能靠花哨吸引客戶,沒有場景保險那么快的客戶數量。但顯然,平臺保險對于客戶的日積月累是真金白銀。正如“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一樣,個人客戶主動來買保險,天然存在保險意識,而且必然是多方面的保險需求。平臺精確記錄消費數據和行為,進行行為畫像,精準定位后可以推送保險產品,提供綜合服務,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形成最貼近市場的產品研發與價值發掘能力。
螞蟻金服在場景保險方面獨樹一幟,和幾十家保險公司合作,但還是心心念念要大力發展平臺保險,無他,平臺保險在深度開發上大有潛力可挖。
場景保險和平臺保險是兩種商業模式,由于不同的互聯網保險企業追求的目的不同、自身估值的方式不同、對保險價值和理念的判斷不同、創始人的出身背景不同,因此會選擇不同的模式,這并沒有任何可指摘之處。螞蟻金服和泰康在線等大家伙都是打造場景保險和平臺保險,合二為一,互相滲透,其他小伙伴們則是只管一段,重點突破。當年聯想的貿工技和華為的技工貿,一開始的二十年并沒有分出上下。一代宗師里說“拳分南北,國分南北嗎?”,場景保險和平臺保險只能說是各取所需。雖然招式門派各不相同,但都屬于互聯網保險的大陣營。
2.0時代互聯網保險的三個辯證法
一是快慢之辯
快是互聯網保險最吸引人的一點,保費增長快,氛圍提升快。2015年,互聯網保險保費達到了2234億元,2015年全年互聯網保費增長率為160.1%,滲透率從2014年的4.2%增長到9.2%。根據螞蟻金服和CBNData聯合發布的首份互聯網“保民”報告,截止到2016年3月,互聯網保險服務用戶數量已經超過3.3億,同比增長42.5%,互聯網“保民”人數已經是股民人數的3倍、基民的1.5倍。機會來了,大干快上也沒錯。
但是,并非所有的數據都在飛速馳騁的道路上,2015年理財型人身險業務保費和車險保費分別占互聯網人身險保費和財產險保費的83.2%和93.2%,排除車險和理財險產品,真正具備互聯網基因的保險產品份額不大。2016年4月,互聯網財險保費收入214.51億元,占財險保費收入的6.87%,同期負增長10.67%,其中車險保費同期負增長17.84%。也就是說,中短存續期產品、車險費改等政策因素影響過大,沒有核心競爭力,互聯網渠道必然慢下來,反而有淪為兼業代理類機構的尷尬。但是我們必須思考到一點,互聯網保險還未到核心質變時,慢也就是機會。
用戶的需求無論在線下還是互聯網實際上并沒有什么不同,而決定業務流程和展業模式的實際上是產品的形態,當前可穿戴設備的快速發展,大數據的深度應用加服務醫療的資源的整合前置,都是改變產品形態的契機,這種改變將迅速到來。其次,做好全流程的服務,提升優化用戶體驗,讓消費者產生“信任感”,這是解決保險產品互聯網化的關鍵。
二是輕重之辯
做輕還是做重?這是一個問題。很多的互聯網保險企業,打的主意就是通過2到3年的創業(忽悠),或融資上市、或轉手倒賣、或自己逍遙快活,這都不是長遠之計。所以做法急功近利、做的太膚淺,只愿意掙快錢,不愿意干苦活累活,只想著提供產品比價的信息流模式和簡單爆款模式,形成了一股浮躁焦慮之氣。美國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Ins Web曾是世界最早、最大的第三方網絡保險平臺之一,雅虎曾把其評為全世界50個最值得信賴的網站之一,但在經歷早期高速增長之后,遭遇了衰落的困境。究其原因,不提供投保和支付,盈利模式先天不足;溝通模式單一,無法解決用戶問題;缺乏售后理賠協助,服務和內容有限。這些毛病在國內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模式中,并不鮮見。
互聯網并不是覆蓋在傳統保險行業上的一層面紗,只要高舉互聯網的大旗,一切都迎刃而解?;ヂ摼W保險如果僅做對比、撮合、比較的平臺,它的未來價值有限,做得太輕,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的精髓就無法展現?;ヂ摼W保險的核心價值,在于對服務的追求,能夠提高整個產業的效率,能給用戶帶來價值。為了用戶體驗的“輕和快”,必須在后端“厚與重”。比如慧擇網,是行業內首個公開宣稱做重服務的,建立了7x24 小時的無間斷、電話以及網絡在線客服服務。比如中國平安,圍繞金融資產和健康管理的核心,在周邊打造了N多個互聯網入口,共同為核心的平臺輸送流量、增強黏性,甚至平安好醫生不惜招聘上千位全職醫生。
現在基本可以斷定,易安、安心等互聯網保險公司雖然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富二代,但發展會越來越舉步維艱,所有互聯網保險平臺都不可能在近期內實現大有起色或者華麗轉身,這是一場馬拉松,而非百米沖刺。
三是點面之辯
互聯網保險僅僅改造傳統保險的一部分,可行嗎?傳統保險整個產業鏈,產品、定價、推廣、銷售、理賠、服務,都與互聯網時代消費者的需求脫節,只解決一個環節的問題,解決不了其他短板,客戶體驗照舊上不去。目前不少互聯網平臺都試圖在銷售環節發力,做比價、做分銷、做特采,不摻和前端的產品和后端的服務,無非是看中了手續費這塊蛋糕,想以客戶數量來吸引投資做大估值。只想分切割手續費,就始終擺脫不了一個代理公司的估值體系。互聯網保險不能只看到局部、不看到全局,不能只改一部分,而不改造另一部分。
可喜的是,一些保險平臺看到了這一點,比較重視深入產業鏈。有的在大數據和自有險種開發能力的基礎上,定制化開發貼近市場需求的產品,有的在徹頭徹尾進行互聯網化改造,比如泰康在線,脫胎于2000年成立的泰康在線網站,后又成為泰康人壽的互聯網保險試驗田,一路走來,在國內率先實現了保單設計、投保、核保、繳費、后續服務的全過程網絡化,半年時間,泰康在線保費破億,就是這種“博觀而取約、厚積而薄發”的價值觀主導。腦子轉過來了,才能帶動身子轉過來。那種派幾個人、撥一筆錢,硬生生成立一個部門、單槍匹馬干互聯網保險的公司,十之八九都是一場空。
做分享者,還是建設者?做局外人,還是局內人?堅守互聯網的規律,還是堅守保險業規律?是2.0時代場景保險和平臺保險都需要回答的問題。
互聯網保險需要形成服務生態閉環
一定意義上,互聯網保險與傳統保險之間并無本質差別,消費者喜歡的是適合自身需求、物美價廉、服務到位、操作方便的產品,這些人性始終不變。當前的問題是,傳統保險模式囿于技術手段和思維理念,是沒有能力達到這種境界?;ヂ摼W保險的價值,顯而易見,就在于是不是能夠提高整個產業的效率,能不能給用戶帶來價值。當然,也可以說,保險公司在這些環節處理中耗費了大量的成本,出力不討好,互聯網保險恰好可以獲取這些利潤。
互聯網保險的功能,最終要落腳于在產品端,理賠端,服務端和風險管理端對傳統模式的升華再造?;ヂ摼W2.0時代的保險,將會由簡單的風險轉移向著風險降低過程轉換,降低風險發生率,降低消費者索賠率,降低理賠成本率;將會主動挖掘新的社會需求,創造新的產品,豐富保險市場場景;將會高度重視用戶的活躍度,增強海量用戶與平臺之間的互動,解決用戶痛點。
就是說,互聯網平臺要爭取為用戶提供在線咨詢、投保、出單、理賠以及售后服務的完整服務閉環?;诜e累的大量用戶數據,以一個入口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完整的服務,從保單出發,從而切入到一整個保險周期去提供全套服務,用戶不僅可以在平臺上購買保險產品,還可以通過平臺進行報案、理賠、保全。平臺通過對用戶行為的數據追蹤,優化組合平臺上的產品進行個性化推薦,還可以實現以獨立的第三方參與保險公司產品的定價,對整個用戶生命周期進行風險管理。
目前階段,互聯網還沒有能力肆意拋棄傳統保險業已形成的流程和體系,重新搭建游戲規則或重建人性,或者說這是互聯網保險3.0時代、4.0時代的任務。當務之急是,拋掉互聯網的神秘面紗、或者說去除互聯網的傲嬌氣息,深度擁抱傳統保險,保持戰略定力、深挖模式潛力,不怕慢、不怕重,解決問題而不是渲染風險,做好服務而不是刷爆數據,夯實基礎而不是忙慌上市。 2.0時代,投機分子難立足,負重前行才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