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李開復說股權眾籌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在股權眾籌領域頗受關注,李開復的觀點是“投資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事情,股權眾籌就是讓很多不專業的人(散戶)來做投資。一個專業的投資人會用盡調(盡職調查)挖掘出很多問題,會用第三方資源來驗證是否真實,而不會被創業者的口才或者呈現的內容打動。所以讓不專業的人來投資,把它稱為眾籌,是很危險的事情。”
對于李開復的觀點,我深以為然。不過,問題并不出在股權融資模式本身,股權融資作為新興的投融資方式,2013年國內才正式誕生第一例股權眾籌案例,其發展也不過三年而已。之前一直處在風口的股權眾籌,最近有唱衰之勢。看看最近的股權眾籌的相關報道標題:
股權融資,在其發展成熟的過程中,確實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不過從它發展歷程來看,股權融資也是在逐漸優化迭代。
平臺階段,股權眾籌平臺展示需要融資的項目,項目方出讓股份,投資方認籌獲得對應的股權。個人的投資額度雖然與傳統的投資機構進行股權投資的額度相比已經大大降低,但一般也要3-5萬的起投額,而股權融資項目成功概率跟傳統的股權投資差不多;10%~30%的樣子,也意味著投資者要想在這方面盈利,至少需要投入幾十萬的資金,這個數字對于普通大眾還不太容易承受,所以,這個階段的股權投融資還不普惠。
領投+跟投;分散-合投階段。這個階段幾乎所有的平臺都采取了“領投+跟投”的Syndicates模式,由專業人士領投,非專業人士跟投。少數平臺參考Backer分散合投模式,大家一起集資投資項目;將合投的資金用在不同項目上,將股權打散,也將資金打散。以此來降低投資門檻,分散風險。
這個階段股權眾籌與其說是一個投資概念,不如說首先是一個融資概念。平臺獲取收益也是靠項目融資成功收取抽傭。這種狀態下,其實平臺和融資方是利益共同體。
FA+跟投基金模式階段。FA+股權跟投可以讓合格的投資人有機會與專業機構一起投資優質股權,實現投資增值。同時引入跟投基金,投資人把錢投給跟投基金,跟投基金再根據團隊的專業判斷,將投資人的錢投進不同的項目里,相當于投資了一攬子的優質創業項目,分擔了風險,整個投資過程將變得更高效、更安全。
FA+跟投基金模式的平臺既提供FA服務協助項目融資,也成立自己的基金,作為專業的投資機構。在這樣的關系下,平臺和投資方和融資方都是利益共同體,平臺致力于做的事情就是平衡多方利益,這樣才能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FA服務中參與的協助盡調,以及對項目的了解其實也就成為了風控的一部分。散戶把錢投到專業的機構,也一定程度規避了不專業的投資人做投資這種專業要求很高的事情。但必須面對的事實是,當風險是一個定值的時候,你希望承擔更小的風險,那就存在風險讓渡,只要讓渡了風險,收益率也會隨之降低,因為:
商業游戲里,真正跟收益呈正相關的不是勤奮,不是智慧,而是風險。收益率的相關度:風險>資本>勞動。存在讓渡風險就存在收益率的降低。這是商業事實。
股權投融資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一部分,具備互聯網金融普惠和共享的特質,非專業的人士來投資是股權投融資的特質之一,這一點很難改變。但不能因噎廢食,股權投融資需要的不是投資人專業化,而是自律和監管以及模式的創新。
現在的股權眾籌還處在蓬勃發展,從其迭代的路徑來看有日臻成熟之勢,遠未走到末路,只是需要時間沉淀,給監管方、從業者、創業者、投資人、平臺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和積累。
本文由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轉載自創頭條(ctoutiao.com)斧投幫企業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