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科技

隨著智能手機和網路的普及、移動基礎設施的日漸完善,互聯網用戶開始大規模的向移動端遷徙。截至2015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已達6.79億,而這個龐大用戶群體的存在也讓移動互聯網創業成為近幾年最火爆的話題之一。但隨著這類企業越來越多,行業優勝劣汰的法則使得某些只想靠項目圈錢的企業陸續死去,那些真正能通過技術來優化用戶體驗的項目將成為這波淘汰浪潮的幸存者。圈錢OUT了,能賺錢才是王道。
文化影視

自2003年深入市場化改革以來國內的電影業就如魚得水:十幾年來電影市場年均增幅超過30%,在2015年票房總額更是達到了 440.69億元、銀幕數量超過了31000塊,兩個數據均位列全球第二位。在我國,文化消費的潛在規模約為4.7萬億元,而實際消費只有1萬億元左右,缺口超過3萬億元,圍繞文化影視產業的創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體育

互聯網+體育也給該產業賦予了全新的商業空間, 2015中國互聯網體育用戶已達到2.9億,體育行業規模增值4000億,而且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日漸滿足、精神消費日漸豐富,相信2016年的體育產業將邁入行業高速成長的黃金期。體育賽事直播、O2O運動、智能設備穿戴等在筆者看來都有很大的市場。
醫療健康

中國的醫療健康產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近4萬億的市場,并且在過去的五年中保持著超過20%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在未來五年它的規模還將翻一倍達到8萬億,這相當于中國GDP的10%。如今,我國的醫療健康產業正處于歷史上變革更為劇烈的階段,醫療服務、醫療技術與醫療器械、醫藥與生物科技、互聯網醫療、精準醫療這五大市場將是醫療健康產業的重中之重。
旅游

2015年,我國國內旅游突破40億人次,旅游收入過4萬億元人民幣,出境旅游1.2億人次,中國在線旅游交易市場規模已達 4237.2億元,其中全球自由行市場規模為42.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2014年增長5.6%,中國自由行市場的增速為16.7%,是全球增速的3倍。所以這是“互聯網+旅游”的時代。面對層出不群的旅游創業公司,誰能更好的滿足用戶碎片化的需求,誰就將在“互聯網+旅游”市場中脫穎而出。
在線教育

教育從古至今都是立國之本,而如今再提到教育、培訓不會只是傳統意義上的書本教育,而是更多的是在線教育。綜合目前市場來看綜合教育平臺仍然有很大的爆發潛力,幼教、高等教育等子行業也將有很大的市場潛力。與國內巨大的市場需求相比,國內優質教育資源顯得稀缺,優質在線教育未來發展潛力也非常巨大。
電子商務領域

2015年,我們見證了電子商務一個個令人興奮的歷史時刻。僅在2015年“雙十一”當日,淘寶天貓銷售額超過912億元,比 2014年多出400億元;而京東商城銷售額更是五年來“雙十一”的總和,突破400億元。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的購物習慣漸漸從PC端到移動端,電子商務的商機也更加寬廣。云店,致力為創業者創造更好的創業環境.
汽車交通

眾所周知,租車約車特別火爆,滴滴、優步等用車軟件的燒錢大戰更讓不少消費者嘗到甜頭。僅去年,優步中國、滴滴出行就相繼完成B輪 20億美金、F輪10億美金融資。然而這個看似要被他們占領的行業又出現了新的方向,比如二手車市場的新巨頭——瓜子網、人人車等。隨著2016年進入汽車智能網聯快速發展期,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應用、以及自動駕駛時代所需要的高精度地圖、傳感器等供應端項目都成為了汽車交通行業的新方向。可以預見,未來會有更多“互聯網+汽車”、智能汽車產業相關的優質項目獲得投資人青睞。
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始發于2013年,因余額寶使得其在2014年呈現爆發狀態,后又經歷了2015年的火箭式發展,在沉淀之后,2016 年迎來了2.0階段。這個市場現在塵埃未定,支付寶、微信支付、applepay等都在爭奪機會,而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出現也讓整個市場充滿變數。但從真正意義上來說,這或許只是中國或聯網金融的前奏,現階段只是運用互聯網工具解決金融場景下的一些業務問題的服務型公司,未來中國征信領域成熟后,才是互聯網金融真正的戰場。
移動游戲

2015年,中國移動游戲市場規模達到514.6億元。而在用戶方面,隨著人口紅利逐步消失,用戶增長將趨于穩定。從市場結構來看,移動網游已經成為網絡游戲市場增長的主要力量,也成為創業者不斷發展的重點。益于國內電視劇、動漫等用戶的不斷激增,圍繞動漫、文學類等IP創造的網絡游戲依然被游戲創業者們深度挖掘,推動了IP游戲市場的進一步擴大。

說到底,
這只是一場創業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