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海市統計局公布的調查顯示,過半被調查的在職市民有創業夢想,而且超過兩成已在實施。
這一數據饒有意味。在一線城市中,上海的創業氛圍一直被人詬病不夠濃厚,上海的創業者,也往往不在舞臺中心。
事實究竟如何?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聯合“清科私募通”,對上海、杭州兩地的投資人、創業項目進行了全面比對。
我們發現:盡管上海市民創業熱情高漲,但上海本土創投機構仍打算把大部分“糧草彈藥”放在外地,而上海公司的單輪融資能力也比不上杭州。
熊貓資本合伙人毛圣博認為,由于缺乏超級大公司,上海的創投機構不愿在上海過多下注,上海創業公司沒法從大公司挖到優質人才不得不搬到北京,而上海本地創業氛圍不濃,白領辭去工作的機會成本很高,全國最高的生活成本也使得草根創業者很難生活。
另外,上海更早與國際接軌,政策很規范,民眾很規矩;但百億美金級公司一開始都需要野蠻生長,甚至對現有規則產生顛覆性影響(比如專車),這些公司在上海不可能做大。
上海人不愛創業?不對!
今年3月,尋找中國創客發表了《馬云熊曉鴿各有大動作 ,杭州會取代上海嗎?》,里面提到:上海多為國際資本,講究規則、秩序,這與上海的“海派”風格相適應。
一位上海本地的創業者透露,上海的投資人非常注重財務回報,能不能賺錢是首要的,這導致他們更喜歡一些能快速帶來回報的小生意,對互聯網、TMT并不太感興趣。
上海創業圈一直有個不成文的說法:開埠以來,“洋買辦”文化揮之不去,人們寧去世界500強企業當高級白領,也不愿意在車庫里、在小辦公間、在創業園,當一個“有了今天沒明天”CEO。
這個結論似乎不大立得住腳。12日,上海市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調查得知,53.7%的在職市民有創業夢想,其中,20.6%的人已在實施,33.1%的人未實施。
從年齡看,青年在職市民中,59.6%有創業想法,18.2%已在實施。從收入看,較高收入在職市民64.3%有創業想法,37.4%已在實施。這顯示出,青年人教其他年齡段更多地有創業想法;較高收入者教其他收入人群更多地有創業想法和行為。
市民有創業意愿,而上海市政府,事實上也在想辦法刺激創業,關于戶口,上海市專門規定:對通過市場主體評價且符合一定條件的創業人才、創業投資管理運營人才、企業科技和技能人才、創新創業中介服務人才,居住證轉辦戶口年限由7年縮短為2至5年。
資本流向:超八成上海創投本地機構未投本地項目
下有民眾潛力,上有政策扶持,但上海創投的市場行情如何呢?
可以拿同為長三角主要城市的上海、杭州兩地作比較。
首先,作為中國“金融之都”,上海本地創投機構(就PE、VC、天使投資機構,以下統稱“創投機構”)而言,上海有多達2039 家,而杭州有 522 家,上海創投機構數是杭州的近4倍。
但讓人意外的是,從投資策略上(至少是這么對外宣稱的),在超過2000家創投機構中,宣稱投資本地的僅有359家,占比不到20%。在投向外地的上海創投機構中,投資北京的最多(239家),其次分別為深圳(116 家)、杭州(92 家),廣州(62 家)。

毛圣博分析認為,歸根結底,還是上海缺乏超級大公司。比如,有的基金地域性很強,杭州的基金只投阿里系,深圳的基金只投華為系,但上海一個“系”都沒有。
長期以來,上海被定位為“國際金融港”,打工氛圍很濃,不像北京底層創業者那樣揭竿而起,或者“海龜”一留學回國就創業。就算有白領、公務員下海創業,絕大多數干的是小生意(比如咖啡館、外貿公司等),也許活得挺滋潤,但成不了偉大公司,更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客”。而創投機構并不在乎創業者死不死,在乎的是能不能做大,帶給機構成百上千倍的回報。
上海的大公司之問,能在獨角獸身上找到答案嗎?
投資機構這邊,上海完勝杭州;創業項目呢?
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從單輪融資額出發,在上海、杭州兩地分別選取IT、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無線互聯網服務、娛樂與休閑等5個行業,每個行業選取單輪融資額前10名,進行比對,發現杭州公司的融資能力全面“碾壓”上海。
杭州前10大融資事件中,超級巨頭阿里巴巴獨占5個,單輪融資額分別為39億美元(第一位)、16億美元(第二位)、2.25億美元(第四位)、1.02億美元(第八位),而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螞蟻金服獲得單輪融資9億元人民幣,排在第七位。后來與滴滴合并的快的也很搶眼,三輪融資分別為6億美金(第三位)、1億美金(并列第10位)、1億美金(并列第12位)。


杭州擠進單輪融資額十強的,還有3家獨角獸公司(估值10億美金以上),分別是蘑菇街(融資額2億美金,第5位)、掛號網(后更名為微醫集團)(融資額1.02億美金,第9位)、貝貝網(融資額1億美金,并列第10位)。
上海前10大融資事件分散在9家公司,分別為大眾點評、攜程、陸金所、巨人網絡、百姓網、聚力傳媒PPTV、某互聯網金融公司(投資機構為鼎暉投資,項目未公開)、點融網、東方財富。僅PPTV一家兩次躋身十強,但單輪融資額并不靠前,分別為2.5億美元(第6名)、1.7億美元(第10名)。PPTV被蘇寧并購之后,業績也并不理想。
上海單輪融資額最高的大眾點評,融資額也在8億美元,大眾點評與美團合并前,估值在100億美金以內,與市值上千億的阿里巴巴不在一個量級上。“上海為什么出不了阿里巴巴?”這是困擾上海多年的“大公司之問”。
有一個好消息是,上海的獨角獸公司多于杭州,這為培育大公司奠定了契機。
根據艾瑞咨詢2015年9月發布的《中國獨角獸企業估值榜TOP200》,上海的獨角獸公司就有9家:陸金所(100億美元,當時估值,下同),眾安保險(83.3億美元)、大眾點評(40.5億美元)、愛屋及烏(12億美元)、信而富(10億元)、返利網(10億美元)、麗人麗妝(10億美元)、餓了么(10億美元)、洋碼頭(10億美元)。隨著大眾點評與美團合并,估值飆升至45億美元的餓了么,有可能成為上海灘估值最高的非上市公司。
然而,毛圣博對這些上海獨角獸公司成為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首字母)那樣的超級大公司,并不樂觀。
他認為,大部分公司處于BAT已入場的“紅海”行業,而百億美金級公司也不是創業公司,而是一出生就有“富爸爸”的公司(如陸金所、眾安保險),一出來就估值很高,讓大多數投資人望而卻步。
市民熱情、政府助力,金融之都還能激發出創業的熱情嗎?
上海的問題并不復雜,富爸爸多固然是資本優勢,但金融資本的繁榮,反而擠壓了中小創業者的空間,也使得上海的創業冒險精神要少于其他一線城市。
但此前,有個新聞讓人震驚,說的是上海市崇明縣有多達112家企業報名了某項全國性的創業創新大賽。
崇明是上海唯一的農業縣,之前可是連工業企業都沒有的地方,一下子就成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明星”了。
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從“清科私募通”數據庫檢索發現,崇明縣還真是被人小瞧了,有這么多創業公司:包括險峰華興投資的視頻社交平臺“可見koolew”,真格基金等投資的徐達內“新榜”,IDG等投資的互聯網美發平臺“南瓜車”,等等。創業觀察家毛圣博說,這些公司只是注冊在崇明縣,絕大部分都在上海市區辦公。
多位上海本地人士透露,崇明作為上海加快建設的生態島,享受了較高的返稅政策。比如:2013年,崇明縣財政就支出了扶持科技創新企業經費的返稅款400萬元,扶持文化傳媒企業經費的返稅款233.54萬元,而商業服務業等事務支出1500萬元中主要部分也是扶持商業服務業企業的返稅款。
這一事例說明了什么?首先,上海市民的創業熱情,絕非很多人斷言的那樣“低迷”;其次,上海市政府正在加大力量鼓勵創新創業,尤其是以崇明這樣的“落后”區域,更需要創業為驅動力。
我們可以斷言,上海不會一直是創業創新的洼地,一個擁有兩千多家投資機構的城市,其潛藏的活力不容小覷。
而民眾的熱情、政府的助推,能否在上海重新掀起一個資本冒險和創業創新的高潮?
6月28日,尋找中國創客論壇將走進上海。
我們邀請了賽富亞洲閻焱、光速中國宓群、GGV李宏瑋、紅杉資本王愷、復星昆仲金華龍、云啟資本毛丞宇、紫輝創投鄭剛、螞蟻達客程雁賓、蘇寧金融戴楓、眾安保險吳逖、洋碼頭曾碧波、貝貝網柯尊堯、愛鮮蜂張贏、融360葉大清、買單俠胡丹、量化派周灝、找鋼網王東、冰鑒科技顧凌云、群星金融姚猛、映客奉佑生....

地標上海,坐而論道。我們將一起證明,偶像并未走入黃昏,新的英雄正在崛起。我們在這里,與你一起逆轉未來。

文/梁嘉琳
制圖/張琬茜
編輯/胡涵、閆妍
數據來源:清科私募通(除特別標明外)
(來源:尋找中國創客)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屬于原作者,不代表清科私募通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edata.cn/news/233439.html”
2023-11-1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衢州,打造長三角創投新勢力“第一城》的文章
2022-06-20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引鳳筑巢·融金朝陽——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 專精特新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百家基金進航城-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2-23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清科創業旗下PEDATA MAX全新升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