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是認知恐慌。現在處于信息碎片化時代,整個認知被肢解了,不能全面的看一個事情。大家會發現一個現象:我不知道為什么會打開朋友圈,打開之后會關掉,但是會又打開。這個行為反應的是內心的認知恐慌,都是源于信息的洪流所帶來的。有了這樣的一個社會心理之后,人必然會去找一個坐標。 比如人在大海中一樣,會感到很孤獨很寂寞很迷茫很恐慌,這時候怎么辦?你特別需要找一個坐標對不對?需要找一個標桿,這個標桿就是網紅。就像人對信息的認知過程當中,被信息的洪流所 ? 的時候,我們急需找那個標桿,所以那個標桿就存在了,就是網紅。 所以這三個原因我認為是網紅火起來很大的原因。 網紅火了,火了之后又表明什么呢?我覺得網紅火了反映一種現象,最起碼是素人力量的崛起。也是田老師說的普世性。素人力量的崛起不得不提一個名詞:權利,誰具有信息的控制權——信息的發布權和傳播權和選擇權。 可能不太準確、個人觀點。網紅經濟的定義,我們叫做價值觀的破碎化。你會發現原來的時候你有情懷是沒用的,空有一腔熱血沒有用。現在不是了,只要你有情懷,有這種人格,有價值觀你都可以把它做成內容。有了內容以后,因為內容本身就是產品。有了產品之后就太好辦了,因為產品是標準化的,什么叫標準化?就是有定價,有了定價就說明有用戶會購買。證明你商業化。 我們說價值觀,什么是價值觀?比如好壞、是非、愛恨情仇、都算。只要是把這些內容用一種媒體的方式表現出來。載體比如文字、圖片、聲音、音頻、視頻、甚至活動,包括現在現場的活動。也可以做成內容,很簡單你們來這里交門票,100或98塊定價就行了。所以活動也是內容的載體,所以我們看到當下的這種價值觀的承載真的是太多了。 關于貨幣化,無非是幾種產品: 打賞、廣告、服務和股權等。 我們看到的一些胸大無腦的網紅,本質上是勾起男女雙方的荷爾蒙,用這種方式打發我們無聊的時間。 我把papi醬、咪蒙這類歸為情緒類的網紅,為什么這么講?從我們自我感知上就知道,現在不去KTV唱歌了(KTV一片荒涼,很少人去),原來是我們的青春無處寄放,所以去K歌,現在大家覺得那地方不適合,而喜歡看一些段子。 有的時候,吐個槽,罵個人,對不對;喜歡看咪蒙,幫大家梳理梳理情緒,對不對;喜歡看papi醬,來個視頻,裝一下,對不對。包括我個人在寫文章的時候,也喜歡有意無意的用一些諷刺的詞、一些比較尖刻的語言,這其實就是在激發情緒。大家在看到一部電影,一個現象的時候,就用一些比較尖酸語言把真相赤裸裸的來揭露出來,其實這個時候就是來利用人類的情緒來傳播我自己的觀點。 達人類網紅,我們自己投了兩個項目。 第一個是武術的,有兩個原因,一是這個人后面有自己的運營團隊,二是這個人對武術的癡迷程度,給我們的感覺是:這個人不練武術,這輩子都活不了。太有激情了,而且這個人有自己的粉絲,重點是會運營自己的粉絲,這點很了不得所以基于這兩點我們投了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百鳥朝鳳》這部電影,里面的嗩吶匠就是一個達人。我分析這部電影的時候,為什么焦三爺會那么痛苦思量,我覺得不是嗩吶的問題,而是嗩吶形式的問題。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死于內核,而是死于太固于堅守自己的內核,忘卻邊界。邊界是用來創新的地方,我們不需要顛覆內核,只需要軟化邊緣就可以顛覆。 這部電影給我帶來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可以做達人,但是我們在形式上一定要結合現在的科技變化。就像我們寫東西,玩自媒體一樣,如果這個年代,你還只是靠文字開釋放你自己,表達自己的觀點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要用視頻。 最后一點,虛擬IP網紅,解決自我實現,這個怎么講呢?舉個例子:熊本熊,這讓我記住一個地方——熊本縣,前段時間地震了,熊本熊本身就是熊本縣人民的一個圖騰。就像我們小時候為什么喜歡看動畫片,喜歡迪士尼,因為動畫片里的一些角色、IP是和人心理活動的一個映射。你為什么懷念你的童年,你為什么喜歡看葫蘆娃、七兄弟,你為什么對奧特曼那么感興趣,其實他代表的是你的童年。不是這個人怎么樣,這個IP怎么樣,而是你怎么樣。 不曾想到我失戀多次,給很多人寫過情書,情書就是鍛煉自己的過程,從高中時就開始談戀愛,戀愛了些,失戀了還寫,寫了十多年才有今天的文字功底。你可以復制我現在的形式,但你復制不了我曾經的經歷。 你只看到人家papi醬能說會講會拍,但你發現她過去多少年沒被人關注。所以有個很好玩的現象,papi醬發了一條內容,下面有條留言是:papi醬,我們以前是同學呀。下面有一條評論是:人一紅呀,就親戚特別的多。人家不紅的時候,每人理睬,甚至還不斷的打壓,人家紅了以后就親戚、朋友、同學特別多。 你會看到網紅一波一波的更新,但有些網紅可能在這段時間會走完這一周期,但是另一段時間有重新來過,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鳳姐,走過三次這個過程。鳳姐是一波又一波的紅,真牛,不死! >>>>你喜歡什么? 實質是自我驅動和主觀能動性。薛蠻子號稱到目前為止投了共400多個項目,他現在已經63歲了還每天看創業者,看項目,不斷的學習,看歷史。這個人的精力為什么會這么旺盛呢?醫生和他說,你必須每天休息多長時間,手機不能看,還是忍不住,天天看項目,和創業者溝通,跟我們交流,看書,看最新資訊。 他說吳天明是他非常好的朋友,就是《百鳥朝鳳》的導演,他包了三場看這部電影,哭了三次為什么呢?看完這部電影他說,嗩吶匠把嗩吶這事給吹到骨縫兒里去了,反思自己為什么堅持這么久做天使投資人,還不覺得累,是因為我把天使投資也做到骨縫里去了。 他現在已經不缺錢了,名聲也有了不管好的壞的,人生經歷也很豐富了,但為什么現在還在繼續做這件事,做天使投資人?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喜歡,沒別的原因。喜歡一個人也是這樣,我喜歡我老婆就和她在一起了,沒別的原因,所以我們一直很關注喜歡什么這件事。 >>>>你擅長什么? 你能做什么,反義詞就是你不能做什么,就像有些人不適合創業,包括在座的創業者,你們中有可能大部分人都不適合創業,包括我自己,我也覺我不適合創業。所以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很重要。 >>>>誰會關注你 你喜歡干的這件事,能做的這件事對用戶有沒有幫助?產品的目標用戶。 就像我寫文章的時候,為什么要加打賞?想知道誰有付費能力,誰是真粉,真正的用戶,如果沒有付費能力,那就是當愛好者,說明你做的這個事在商業化中是比較弱的。 付費的人多不多,這個市場是不是足夠的大。 可能你想干的事很多人都在干,尤其現在全世界沒有不透風的墻,一切信息都屬于公開化的狀態。所以你能干這事,你能做的,別人不能做的,你擅長做而且建立了自己的壁壘。 這四個方面,前三個方面剛都有所涉及,所以重點講一下第四點——平臺。 我們現在做網紅大概處于一個什么階段呢,有很多粉絲都放一個公號后臺去,或是直播平臺上去,但沒有去做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社群。把你的用戶放到一個群里,線上線下的連接,這個的價值才是足夠多。









剛剛說了個人,現在我們來說說網紅之余企業,可能很多人認為,我紅不紅和我的企業沒關系,我不紅照樣賺錢,對這本來就是商業的規律。所以對于企業該如何把網紅輸入到企業內部中呢? 我們先來看潘石屹的這段話? 現在我們企業的品牌塑造成本比較低,不像以往跑去央視上做廣告,現在各種媒介,各種內容,做品牌很容易。網紅思維具體在企業的應用,繼續套用馬斯諾的理論?

這是我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做的一個思維清單,比較簡單,給大家提供一個和企業聊的思路?
>>>>品牌人格化 就是品牌的定位,你的風格,定調是輕松活潑的,和傳統企業的區別,互聯網企業的品牌有調性、好玩、有意思、有參與感。而傳統企業的品牌就只有一個作用,記住了解。所以我們說互聯網品牌需要升級,有人格化。 前段時間我做了一個關于個人儀式感的打造,是因為發現我們老板的以為朋友是做餐飲的,做的相當的牛,基本每個月700多萬的收入,盡管數據很好,但是資本市場對其的估值卻很低。所以我做了一件事,對他說,必須打造一下個人的儀式感,要性感、有意思、有故事。如果不會,拜個老師,交點學費。不懂互聯網,學一下三大戰略,10個大技巧出去演講,這就是個人人格化。以前只是有錢,現在有知識、有涵養,得體。 把自己當做網紅,有情懷,有粉絲。再配合一些曝光活動,比如我們會安排薛老師每個月會有一次出鏡的媒體曝光。 我之前做了4年的零售,原來的銷售部門、客服部門、人力部門僅僅是作為功能部門,但現在的互聯網企業,連行政部門的人來出來接私活了。舉個例子,青島有家公司叫做紅領,做服裝定制的。很多人覺得紅領做得厲害、很牛,經常有大批人去參觀,行政部門的人就有活嘍,把這一套的東西輸出做培訓。現在紅領已經不賺錢了,反而是這個培訓公司在賺錢。每個員工都有能為企業盈利點的一環。 我們做內容的,一定要有產品思維,對產品非常熟。我們原來做銷售的時候,第一步就是背價錢和競品,這是最基本的,一定要下功夫的做。我見過有做內容很棒的人,有用戶來問,你們的產品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和其他相比有什么區別,我現在要買,你給我介紹一下,這時候小編就上。所以說,先做產品,再做內容,即懂產品又懂內容的人都是高手。 需要我們注意的是,企業的高層需要樹立什么形象,中層需要樹立什么形象,基層又要梳理什么樣的形象。這種儀式感包括內在和外在,內在知識體系的打造和價值觀,外在包括衣食住行,戴什么手表,有什么配飾穿,什么顏色的衣服。這些重要嗎?相信大家覺得不重要,因為大家已經養成了習慣,互聯吸引眼球,不需要大家思考。但是這個是會被周圍人所感知的。 我曾經遇到一個事,有人找我去當培訓老師,一看我這形象,一天也就一兩百吧,但隔壁那個,穿著人模狗樣,頭發膠锃亮,一天五萬。所以說,有時候,決定你價值的,不一定是內在。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