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妹說:學妹是典型的剁手族,雖然理性明白沒什么需要的,可是一但打開某寶某東就會買買買到根本停不下來,只要看到首頁推送的任何廣告,立刻就會陷入“天啊學妹我的人生缺的就是這個東西啊”的迷之狀態。看完來自以太投資總監Kelin的文章,學妹終于明白自己剁手的原因在哪里啦~
2015年,中國私人消費增長率為8.8%,高于名義GDP的增長。支撐增長的趨勢來自于供給側(產品和服務品質和觸達用戶能力的提升)和需求側(消費能力和消費觀念的變化)。

一、供給側的優化
1)買更好:商品和服務品質的提升
隨著制造能力和供應鏈能力的提升,商品和服務不斷進行升級和迭代。
一方面,信息化和制造技術的革新,促進了供應鏈的組織形式的改變,讓削峰填谷的柔性生產成為可能,讓原本只服務大訂單的OEM工廠和面料供應商也能服務于小品牌和獨立設計師,產品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得到提升的同時,成本并不會激增。
另一方面,信息化也促進了新型的專業化分工和眾包,比如把一個人的技能點產品化,把提供服務的時間切塊(甚至碎片化到可以滿足即時突發需求),極大地增加了市場厚度(market thickness)和供需雙方進行交換的可能性。
2)更好買:觸達用戶能力的提升
生產能力的提升不斷擴大了貨架,也相應地提高了選擇難度和購買成本,也帶來了商業新機遇和產品創新,減少“購買轉化”大漏斗每個環節(從觸達到喚起消費欲望,從輔助消費決策到下單,從付款到實際傳遞到用戶手中)的漏出。
幾種類型的“導購”行為有利于提升觸達有效客戶效率和降低消費決策成本?:
一是通過運營手段和算法,時刻尋找和聚合相似的人、相似的物、和想要與偶像/紅人/KOL趨同的粉絲們,構建一個基于人群、場景、時間、話題、事件等維度形成的虛擬動態貨架;或是通過標新立異,引領時尚新風尚,把受眾導向尖貨;亦或是通過描繪和錨定某個消費場景,同時解決“為什么要買”、“在哪買”、“買來怎么用”的問題。
此外,不僅僅是以線上渠道為主的產品,物流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也提高了依賴線下渠道為主的商品觸達用戶的能力,前者比如村淘,后者比如縣域地區的門店通過SaaS在全國各地進貨。
?
二、需求側的提升:
“買買買”需要實力和動力
如果僅僅是文章開頭提到的8.8%的能力增速,支撐不了消費升級的大趨勢,消費觀念的升級和轉變帶動了消費能力的釋放和提升,是更加根本和長期的驅動因素。
作為一個消費觀很正的剁手族,根據實用(買前:到底知不知道要買啥)和效用(買后:買完開不開心),我把消費分為四個象限:

從圖中可以看出,日常生活中有理性消費(打車、充值、買電腦),也有不完全理性消費,比如對日化用品有囤貨的需求(明明沒有用完,但是要囤,因為有fear of running out),讓利促銷和湊單往往最容易轉化此類商品;比如對化妝品和保健品的需求(之前沒有嘗試過,但是文案中提的各種療效都針對我,我要買來試試),一個普世且有誘導性的文案是非常重要的。
剩下的是“剁手”消費,看上去可有可無,甚至可以規避,但是此類消費支撐起了消費升級的至少半邊江山——花錢買開心,花錢耗時間。此類沒有明確目的的消費欲望是可以被喚起的,可以進一步分為:有模糊方向(想要周末getaway、想讓臥室看上去更加溫馨)和完全沒有方向(這個月好苦逼所以想犒勞自己一下,前面妹子最近搭配很好看啊我也想變美)。前者有垂直品類電商滿足,后者有垂直人群電商滿足。
正是這樣模糊的需求催生了各類推薦制的電商,滿足大家突發、隨機、不穩定、任性、不知道自己要買什么的欲望。
綜上所述,買買買能成為全民風潮,引領消費升級,一方面與供給側制造、供應和觸達消費者的能力提升有關,另一方面,需求側消費理念的升級,消費潛力的釋放以及各類產品對消費欲望的喚醒都是消費升級火爆的原因。對于新入場者,如何尋找供給側更多優化的可能性,深挖需求側特定人群特定場景下的特定需求成為關鍵。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