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身在創投圈,經常會聽說某某早期項目突然資金鏈斷裂,宣布死亡,而之前明明聽說它已經拿到某基金的TS了。拿到TS,卻遲遲不打錢的案例比比皆是,投資經理也不明確告知何時打錢,只是一拖再拖,表示正在協商,錢一定會打,并要求創業團隊等著暫時不要找其他的VC。很多悲傷的結局就是不投了!而這個時候再出去找融資已經異常被動,結局不言而喻。
? ? 這種情況并不鮮見,對于風投行業各家機構的品質和品牌,從宣傳上看起來都非常相似:很多大佬、各種給錢、投后管理,每一家好像都非常美好。但是真實的他們又是什么樣的,創業者可能很難了解到,也不會去傳播。
曾經在各種科技媒體上看到過無數文章都是在講VC是如何判斷好的創業者和好的創業項目的,今天我們逆向思維,和大家聊聊如何去判斷和篩選一個好的投資人。

目前創業者接觸VC們的現狀
?投資人數量和創業者數量相去甚遠
一家管控著十幾個億人民幣資產的基金可能只有幾個投資人,一般分為合伙人和投資經理,合伙人的主要工作內容為決定是否投資這個項目,而投資經理則是挖掘更多更好的初創項目,并在見面后對接給自己的合伙人。在目前的中國市場上,雖然近年來基金數量上漲很多,但VC還是一個非常小的行業,人數有限,但創業者的數目卻非常大。有很多創業者會問,為什么我的BP發到投資機構的郵箱了,卻毫無動靜呢?因為每天他們都會接觸到很多創業項目,有朋友推薦、有其他的機構輸送過來的、有FA推薦,有參加創投活動遇到的,因為精力有限,所以郵箱里這么多的項目,很難都顧及到。
?通過個人能力涉及到的信息量過少
對于普通創業者來說,能獲取到關于投資機構的信息只能通過官網和一些商業信息服務網站。但想當面見到這家機構的概率卻非常低,也不太清楚這家機構的合伙人投資風格和投資速度等進一步的信息。只能通過多方面打聽去了解。至于這家機構的這個投資人是否靠譜,到底對行業了解有多深,也只能自己親自去見面以后才能了解清楚。
?創業者是被動的
每次見完一家基金,創業者能做的只能是等待,等待投資經理給予反饋,第二次見到合伙人后,需要等合伙人給予反饋。如果反饋是模糊的:“我們需要再觀察一下”。這種答案就更加令人迷茫了,到底我是哪兒做的不夠好,還是團隊不行?總得有個明確答案吧。但是大多數情況之下,創業者還是處于被動的位置,就像文章開頭的例子,到底什么時候能拿到錢,什么時候做DD,都只能等投資方消息。最后因為時間關系耽誤了產品研發和團隊成長,只能自己承擔后果。
融資路上的那些坑

九類非典型不靠譜投資人

舉例來說:
1、心懷不軌型:有一些機構或是投資經理,他本身也處在一個自我創業、發展的狀態中,打著機構代表的名義和各種創業者談項目,看到一些好的商業構想,轉身自己就另起一個團隊開始運作。
2、空手套白狼:有一些機構其實并沒有自己的資金配套,那么他們回去做一種創投居間服務,其實投行的居間服務本身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這中間充斥著大量沒有專業能力的居間服務商,跟投資機構說自己有多少多少項目儲備,跟創業者說自己掛靠多少多少投資機構。
3、高高在上型:這種類型有,但是不多,做投行的人名氣越大越低調,越謙虛。
4、土豪老板型:這種類型投資的項目會讓創業者喪失很大的活力和獨立性,總是會受到某某總的指示和擺布,壓得創業者喘不過氣。
5、假公濟私型:一些機構的所謂投資代表,如投資總監、投資經理,他們的錢來源于LP,有一些不良的投資人尋求自己的利益,要挾創業者,只要搞定這筆融資,就給我多少多少好處,這也是現在投資的亂象,比較多。
五類靠譜投資人

1、風險資本家:這種是專業投資人,通常是自有資金,一個人干活或是很少的團隊,像老鷹基金這種就是風險資本。
2、實業企業家:這些人之前是某商會負責人等,現在股權時代,拉一筆資金,成立投資公司。
3、成功創業者:這種類型是最推薦創業者重點關注的投資人。創業成功后反向輔助創業者的投資人,能給創業者巨大的指導作用,著名的就是雷軍這類。
4、金融從業者:前兩年債權市場不太好,現在有很多債權轉型股權的人員。其實債權和股權之前的一些思路、打法很不一樣,不太推薦。
5、大企業高管:曾做過大企業高管,擁有一些資金之后來做天使投資,這些人在一些商業思路、管理模式上能理解創業者,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作為一名創業者,如何去判斷和篩選優秀的投資人呢?剛認識一個投資人,如何判斷他的好壞?
【文| by 高曉虎 創新工場投資人】
這的確是一個嚴重的行業問題。因為信息不對稱和閱歷,不僅許多20多歲的創業者做不好這件事,甚至30多歲的創業者也很難做好。最近兩年,這樣的悲劇層出不窮。試舉3個真實案例:
創業者A:專注業務的 20 多歲年輕 CEO,親手締造了一個未來有很大希望的創業公司,然后公司實際上是 A-輪時,接受了某大公司高管不到百萬的天使投資。后來,這個大高管用了 1 年時間,空手套白狼,逐漸股份越來越多,最后成了這個現在估值大幾千萬美元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可嘆這一年中,這個年輕CEO一直向著這個高管,為他說話,抵抗所有來自外界VC的友善建議,對這些逆耳忠言置若罔聞。這叫做:“被人賣了還在替人家數錢啊”。
創業者B:30多歲的手游公司CEO,團隊執行力好,但游戲題材和玩法有點陳舊。遇到某手游行業著名大佬,以為有聲譽和資源,就信了這個大佬的巧舌如簧,商定:“做得好,就是投資;否則就算給團隊借錢”。結果呢,游戲次日43%,但題材和玩法沒人敢大推,投資的錢現在還要給大佬還回去,利息10%。這樣牛的投資真是包賺,只是可憐了創業者。
創業者C:迷信某個人天使大佬。簽了合同后千等萬等錢總是不來,去要了好幾次,跟擠牙膏一樣擠出來一兩個月的工資錢。結果,天使投資款花了不到30%,產品表現已經很牛了,A輪termsheet來了,大佬一看,馬上把剩下的70%多都打了過來。這叫做:“不見兔子不撒鷹?!?高人啊。
這樣的悲劇見太多了,給大家提幾個建議:
?不要看重投資人的名氣:
不要看重投資人在那時那刻對你的熱情(許多投資人做商務出身的,搞定你是小菜一碟),看條款,看實際給錢速度,看服務水平。后面兩條你不好判斷,可以隨機選兩三個投資人過去投過的項目,去找CEO,和他見見,深入聊聊。相信我,創業者都會向著創業者的,他們是真正了解這個投資人的人。
?看投資人對行業的理解:
好的投資人如果想投一個行業,他一定會對這個行業有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正是因為他真心實意想投,所以他才會用心來看這個行業,所以他才敢果斷放錢,因為他是真心想賭。
?看投資人給你的資源:
這些資源最好寫下來,要讓他給你落到實處。好的投資人是真的會幫你介紹許多牛人,幫你解決麻煩的。這里特別提示:那種動不動就說“你說那XXX啊,和我太熟了,讓他拉你一把”的投資人,你要分辨:
如果他說的“XXX”是大佬,那么這個投資人大體是在利用大佬來抬高自己,真實情況可能是他不自信,他覺得自己沒有真才實學,所以需要狐假虎威;
如果他說的“XXX”是下面辦事的,而且他能說出很多個,那這個投資人可能真的為他的公司做了很多實際的事情,這樣的人你一定要珍惜。
創業者眼中好的VC是什么樣的?
【文| by Anthony 創業者】
前言,我們最近在頻繁的接觸一些投資人,我想從0開始,最難的是拿天使輪的投資,在沒接觸投資人之前,所有人的觀點都是,投資人是要賺錢的,所以你要告訴他自己將來如何賺錢等等。
但是實際上,我最近接觸的一個投資人很有意思,總得來說,一句話,還是有些投資人是有情懷的,并非一味的是表現“利欲熏心”的資本家,這一點讓人有些感動。
我們在這次創業中,最大的感觸就是累,太累了,身體特別累,心也很累,這個累不是因為失望,而是因為著急,著急著讓項目盡快的往前走,往正確的路上走,至于什么是正確的路,每天都在思考,從來不敢有半點松懈,失眠是家常便飯。
所以當最近一個投資人,一個挺和藹的中年人(現在不太方便透露具體名字)見到我們之后,說了一句“你們不要著急”的時候,那一刻還是蠻感動的,我覺得有些理解是需要有相同的經歷才能去表達出來的。
那下面具體從一些角度列一些點讓大家對比看看:
?勤奮:
有些投資人真的是時間上很讓人崩潰,約的時間點就沒有準時的,但是有些就特別準時,比如早上8點多就來公司了,準時,勤奮,讓人敬佩之余感受到對方的尊重。
?姿態:
這個不多說了,見了太多的裝X的投資人,姿態高高在上,在一些 top level 的問題上,總覺得自己很牛X,不容別人說不同意見,我覺得,有些人給別人的感覺是外面是強硬,心理面也很空,也有一些人是外面強硬,心理面很溫暖,還有些外面很溫暖,心理面也很溫暖,這些真的是可以感覺出來的。大多數時候投資人總是在“教育”創業者,但是教育方式卻千差萬別,也有些是抱著“互相學習”的姿態的,這些人是高手,往往是有一些創業經歷的投資人才能做到。
?專業:
很多人來投資之前甚至不看一眼你的網站,當然有些是說自己是感性投資者,但掃一眼網站是最起碼的,下載個App也不難,對不熟悉的行業去做一些功課,這些在和我們談的時候是能感覺到的,裝不出來。
?尊重:
創業公司大多都是不完美的,否則干嘛苦哈哈的創業,要是有錢,有壟斷資源,那干嘛創業呢,能理解有一些缺陷,還有尊重人才,不管是尊重高學歷,名校的人才,還是尊重低學歷的人才。
?實干,不玩虛的:
還真有很多人就是在走個過場,例行公事,很多人比喻接觸投資人就像在相親,我覺得確實蠻像的,很多時候對方確實是在“演戲”,相親喝杯coffee就拜拜。
?有一個好的秘書:
有些投資人的秘書真是比投資人還難伺候,但是好的投資人的秘書那份細心和姿態,會讓人很舒服。
最后避免不了的還是錢,資源這些話題,總結下來,有人是來和你玩個一夜情的,其他輪投資進來就走的,有些人是來陪你和個Coffee就走的,有些人就是來教育你“你個屌絲,沒錢,沒房,沒車”就該老老實實單身的。
還有一類好的投資人,是愿意來和你“結婚”,來共同撫育你的孩子(創業項目),并且真心覺得那也是他的孩子。
小結:
投資機構要區分是不是正規很簡單,可以在工商層面查注冊資金,查注冊時間,查背景,查他們投過什么公司,查領頭還是跟投,查額度......是不是皮包公司很容易鑒別。但是不是靠譜的投資機構,很難分辨。跟你談的人靠譜,也不見得代表機構靠譜,因為真正有生殺大權的只有負責人/合伙人而已。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